塔河縣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下轄縣
塔河縣,隸屬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與塔河林業局實行政企合一管理體制。地處黑龍江省北部、伊勒呼里山北麓,是中國最北部的兩個縣份之一,東鄰呼瑪縣,西接漠河市,南靠新林區、呼中區,北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73千米。
塔河縣總面積14420平方公里,轄4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2018年塔河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8.7億元。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塔河縣人口數量為51056人。
塔河縣是中國重要的林木生產基地,全縣以森工採運業為主。加漠公路、塔呼公路、富西鐵路、塔韓鐵路貫穿境內。有原始森林、中俄界江、黃金故道、塔河十八站古人類遺址等旅遊資源。
塔河縣交通極為便利,是大興安嶺地區輻射面積最大、運輸半徑最小的縣份。素有中國北方“綠海明珠、興安福地”之美名。
塔河縣的縣名源於其駐地塔河鎮的鎮名。塔河鎮所在地原名“小固其固”,是鄂倫春語,為“水草豐盛的地方”之意,也有譯作“多塔頭的地方”。1954年,林業部在森林經營調查時,因此地為塔哈爾河入呼瑪河口,故名為塔河口,后演化為“塔河”。
建國前
照片
商周以前為肅慎部。
晉屬挹婁北境。
後魏北齊為豆莫婁。
隋唐五代遼金屬室韋地。
元為斡赤斤分地,后屬開元路。
明屬奴兒干都司塔哈衛。
清為“索倫”部遊獵之地,為璦琿副都統轄地,地置呼瑪、漠河廳,隸屬璦琿兵備道。
民國時期為漠河、鷗浦兩縣所轄。
1914年改隸呼瑪縣。
建國后
自然風光照片
1954年,林業部在森林經營調查時,因此地為塔哈爾河入呼瑪河口,故名為塔河口,后演化為“塔河”。
1960年8月,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設立塔河鎮。
1964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批轉林業部黨組關於成立大興安嶺特區政府問題的報告》,批准設立大興安嶺特區人民委員會,特區下設松嶺、新林、塔河、呼中等4個區。
1965年,大興安嶺大規模開發建設后,塔河區正式成立,為政企合一體制,隸屬大興安嶺特區。
1967年12月20日,塔河區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0年,大興安嶺特區改為大興安嶺地區,塔河區隸屬大興安嶺地區。
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塔河區,設立塔河縣,並將原呼瑪縣中部的開庫康、依西肯、十八站3個公社和二十二站林場劃歸塔河縣,縣政府設在塔河鎮,塔河縣仍為政企合一體制,隸屬大興安嶺地區管轄。
1981年8月21日,塔河區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宣布撤銷塔河區革命委員會。塔河縣委、縣政府開始工作。
塔河縣是中國最北部的兩個縣份之一,屬大興安嶺地區,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23°—125°,北緯52°—53°,西與漠河縣相鄰,南與新林區、呼中區接壤,東與呼瑪縣毗鄰,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邊境線長173千米,幅員面積為14420平方千米,位於大興安嶺地區的中心地帶。
塔河縣境內地勢呈中高、兩側低,西高東低的地勢。境內山巒起伏,群山疊嶂,白卡魯山綿延在漠河、塔河、呼中交匯之處,海拔1397米。西羅爾奇山嶺橫貫中部,蒙克山為其主峰,海拔937米。境內地形複雜,分佈著不同的土壤,以森林和草甸土為主。
塔河縣地處北溫帶,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受大陸和海洋高、低及季風交替的影響,氣候變化顯著,冬季漫長乾燥而寒冷,夏季短暫而濕熱,春季多大風而少雨,秋季降急劇,霜凍來得早,塔河縣年平均氣溫-2.4℃,氣溫最大年較差47.2℃,極端最高氣溫37.2℃(1992年),極端最低溫度-45.8℃(1980年),平均無霜期98天,年平均降水量463.2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日照時數2015~2865小時,10℃有效積溫1276℃~1969℃。
塔河90.7%的面積被森林所覆蓋,森林蓄積量5870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6090萬立方米,林業施業區面積92.3萬公頃。塔河林業局自1967年正式投產至2014年4月1日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材達2246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儲量巨大,有岩金、鐵、陶粒土等20餘種。初步探明礦點52處,小型礦床9處,礦化點41處,泥炭資源儲量2146千噸,砂金基礎儲量4866千克,陶粒粘土資源儲量265萬立方米,鐵礦資源儲量386.5萬噸。
界江神龍——龍頭山景區
塔河作為大興安嶺野生資源分佈最廣、儲量最多的地方,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樹等14個群系樹種遍布群山,野生動植物上千種,有大馬哈、哲羅、鰉魚等珍貴冷水魚80多種,蕨菜、柳蒿芽等山野菜20餘種,有木耳、猴頭、蘑菇等食用真菌10多種,有飛龍、野鴨及黑熊、狍子、紫貂等珍稀野生動物380餘種。此外,天然藥材稀有珍貴,有黃芪、五味子、木靈芝等350多種;野生漿果資源富集,有藍莓、紅豆、藍靛果等10多種,蘊藏量3萬餘噸,是中國野生藍莓之鄉。
鎮 | 塔河鎮 | 瓦拉干鎮 | 盤古鎮 | 古驛鎮 |
鄉 | 依西肯鄉 | 開庫康鄉 | ||
民族鄉 | 十八站鄂倫春族鄉 |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塔河縣總人口93194人,其中:塔柯鎮48466人,銹峰鎮2856人,瓦拉干鎮3698人,盤古鎮9080人,十八站鄉4376人,依西肯鄉1793人,開庫康鄉1553人,十八站林業局2137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塔河縣總人口92473人,其中:十八站林業局21219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塔河縣人口數量為51056人。
截至2017年12月,塔河縣域內有漢、滿、蒙古、回、朝鮮、鄂倫春等11個民族,縣轄1個鄂倫春民族鄉、2個邊境鄉。鄂倫春族是我國22個人口較小民族之一、全省“五小民族”之一,十八站鄉是全國最大的鄂倫春民族鄉,現有鄂族人口567人。
2014年,塔河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5億元,比2013年增長1.9%。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97億元,比2013年增長4.2%;非公經濟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7.31億元、1.05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15.5%、3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47億元,比2013年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8895元,比2013年增長23.3%;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060元,比2013年增長19.9%。
小麥照片
2013年塔河縣還完成林下養殖牛、羊、兔、雞、鵝等18萬頭(只),完成五味子、赤芍、黃芪等北葯種植1.5萬多畝,完成各類苗木培育1800多萬株。2013年,塔河縣綠色食品產業實現產值3.763億元,林下經濟五大產業實現產值4.384億元。
塔河縣是中國重要林木生產基地,全縣以森工採運業為主,林產工業、多種經營、鄉鎮企業、地方工業及個體私營經濟先後起步,逐步形成了以木材生產為龍頭,以木材加工、林產化工、機械修造、礦業開發、農產品加工為重點,建材生產、野生漿果加工、食品、服裝及電子、印刷等多種產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新格局。1997年有工業企業48家,在原木、鋸材、刨花板、箱板紙、紅磚、鍋爐、電子門鈴、服裝、醬油、糕點、糖果、礦泉水等近百種產品中,出口創匯產品7種,其中都柿果汁和拼木菜墩,曾在廣州新產品交易會上獲得銀獎,特種層積板的生產填補了中國國內木產品市場的空白。
2014年,塔河工業園區已入駐企業15戶,計劃總投資11.07億元,到位資金6億元,累計實現產值14.3億元,上繳稅收4889.53萬元,創造利潤6912.38萬元,安置下崗再就業人員1000餘人。
夜色照片
2014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0.8億元,增長9.36%;塔河縣創新思維理念,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學習浙江義烏電子國際商貿城經驗,發展以網路直銷為主的電子商貿物流,建設大興安嶺特產購銷電子城,打破綠色食品、鄂族特色文化產品銷售瓶頸,逐步把塔河打造成為立足大興安嶺、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商貿物流集散基地。
髮型
大興安嶺開發初期,塔河縣的男人冬季留長發,大鬢角,夏季剃光頭或平頭,也有留分頭、背頭的。女人四季均留短髮,單雙長辮。70年代末期,頭型變化較大,部分男人由分頭、背頭到大鬢角長發;女人小分頭、披肩發以及各式剪、燙、染髮開始大量出現。
衣著
鄂族風情
飾品
文化大革命期間,男女老少均佩戴毛主席像章。20世紀80年代以前,女人主要佩戴髮夾、發卡,多數為年輕人,也有少數老年人佩戴長期保持簪子,頭飾品種比較少。20世紀80年代后,頭飾的樣式和品種逐漸增多,主要有髮夾、發卡、頭花、發球、發套、髮帶等。各種年齡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樣式顏色佩戴,佩戴胸飾的主要是女人,有胸針、胸花,佩戴者不普遍。金銀首飾只有少數人佩戴。1984年以後,金銀首飾開始流行,金戒指、金耳環、金項鏈逐步成為中青年男女不可缺少的首飾。
塔河縣境內有滿、蒙、回、朝鮮、鄂倫春等15個少數民族,縣轄1個鄂倫春民族鄉、2個邊境鄉。鄂倫春族是中國22個人口較小民族之一、全省“五小民族”之一,塔河縣十八站鄉是全國最大的鄂倫春民族鄉,現有鄂倫春族人口567人。鄂倫春族特有的文化、風情、習俗和手工藝品具有原始神秘性和不可替代性。鄂倫春族特有的狩獵、飲食、服飾及薩滿文化獨具特色,極具開發潛力,而傳統樺樹皮手工藝製品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國家專利,併入選世博會參展產品,鄂倫春族刺繡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塔河縣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大興安嶺地區中部,伊勒呼里山北麓,東距十八站林業局60公里、韓家園林業局120公里、呼瑪縣210公里,南靠新林區100公里、呼中區130公里,西接阿木爾林業局170公里、圖強林業局220公里、漠河市240公里。公路、鐵路交通暢通,是名副其實的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是大興安嶺地區輻射半徑最大、運輸半徑最小的中心腹部城市。
嫩林鐵路、塔韓鐵路兩條鐵路在塔河交匯貫通,境內總長206公里,設有塔河站現為三等站,其中嫩林鐵路線自南向西北經塔河、綉峰、瓦拉干、盤古4鎮進入漠河市境內。
塔河縣境內公路共200餘條,全長3130公里。加漠公路、黑漠公路、呼塔公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
第二中學
2014年,有塔河縣職業技術學校、塔河縣一中、塔河縣二中、塔河縣三中、塔河縣四中、塔河縣五中、蒙克山林場學校、瓦拉干學校、十八站鄂鄉中心學校等學校。
塔河縣有廣播電台、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各一座,廣播站17個,電視轉播台13個,電視覆蓋率達90%。全縣有圖書館(室)7個;建縣以來已有127項文藝作品獲獎。有集健身、娛樂於一體的人民廣場1處,青少年業餘體校1所。
人民醫院
塔河縣電力採用國網供電,塔河熱電廠總裝機容量24兆瓦,機組年利用小時約4960小時,年發電量近1.2億千瓦時,工業園區建成變電所1座,園區內可提供11萬千伏的輸變電線路。
塔河縣旅遊有原始森林、中俄界江、黃金故道、十八站古人類遺址等旅遊資源,大都保留了未經雕飾的原始風貌。十八站鄂倫春民族鄉居住著中國最後一個下山定居的民族。塔河縣以鄂倫春族風情一條街為軸心,建設藝術長廊、民俗博物館等景點,將十八站鄉建設成為“鄂倫春民族文化村寨”。在塔河建設呼瑪河流域文化博物館。
主要景點一覽 | |
塔河十八站古人類遺址 塔河十八站古人類遺址1975年8月初,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東北隊在塔河縣十八站鄉西南1.5千米呼瑪河左岸18米高的二級階地上,發現舊石器線索。1976年春,考古隊再 次來到十八站,除在原址挖掘外,又在十八站以西3.5千米和東南5千米的紅旗大橋附近發現兩處遺址,這裡出土的刮削器、尖狀器、石葉、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質年代屬於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萬二千年前。出土的這批石器,在器形、風格、大小等方面,與北京周口店及河北陽原虎頭梁遺址出土的石器頗相近似。1981年1月27日十八站舊石器文化遺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6月,在三個遺址處分別立碑。 | |
高山、森林景觀 塔河縣境內超過1000米海拔的山峰多達34座,其中大白山(白卡魯山)海拔1396.7米,扎林庫爾山(方山)海拔1352.6米、西羅奇山嶺(鄂倫春語最高之意)主峰海拔1001米等山脈。除森林資源外,還生長著600多種綠色植物,其中包括都杮、紅豆等天然野生漿果,興安靈芝,黃芪等珍貴藥材,味道鮮美的野生猴頭蘑、樺樹蘑、油蘑等食用菌遍布嶺上。不但動植物豐富,而且仍然保持著大興安嶺北坡原始森林的自然生態環境,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夏季日照時間長,是避暑、度假的旅遊勝地。 | |
呼瑪河 呼瑪河自然保護區已被批准為黑龍江省級自然保護區,鄂倫春語“鹿經常活動的地方”、達爾語“高山峽谷不見日光的急流”之意,塔河縣境內長150千米,清澈、潔凈、無污染,河面平均寬190米,水深1.2米,適合開展漂流、垂釣等活動。遊客可乘坐專用漂流船順流而下。 | |
棲霞山植物園 棲霞山植物園佔地9.2萬平方米,為培育森林植物,保護棲霞山風景林,為全縣人民提供一個優美的娛樂場所而興建的集娛樂、休閑、科研為一體的大型森林植物園。園內有花崗岩園雕,紅沙石壁畫牆,反映了古老鄂倫春民園內設有六幅浮雕,刻記著華夏樂土、挺進林海、黃金時節、消除火魔、生態林業、和諧社區。整個植物園森林植被7萬立方米,園內設置高照燈、景觀燈、草坪燈135組,修建了松濤閣、望城亭等古建築,入園鋪設了防木踏步台階。該園的建成,使塔河形成東有公園、中有天祥、仁合廣場,西有森林植物園。 | |
界江 黑龍江在塔河縣境內全長173千米,兩岸山水相映,景色迷人,特別是開庫康至依西肯江段,曲折多變,河寬400~500米,汛期可達3000多米。此段有車地營子、開庫康、王八灣三處險灘,水淺流急。在航道509千米至575千米之間,兩岸還有奇特的自然景觀如大小佛指山、大小龜背石、白石山、麻將山、犴鼻石等,景色頗為壯觀。 | |
古驛站 |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