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濟增加值

企業經濟增加值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都在推行經濟增加值(EVA)管理方式,國資委也準備對下屬的中央企業採用EVA評價體系,一些大型的民營企業在諮詢過程中也提出了這方面的需求。

要點


判斷標準

什麼樣的企業是好企業?不同的時期,人們對企業的判斷標準也不盡相同,這主要是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人們對企業的性質、發展目標、經營方式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論壇里,我和rgang兄曾專門就此討論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fxzfxz9999兄也提出了很有見地的觀點,這些討論都涉及到現代企業理論研究的一些前沿的問題,理論的東西較多。經濟增加值是上世紀80 年代在企業管理實踐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企業價值管理工具,因此在對企業的認識上,仍然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企業目標,但既然是學習經濟增加值,我們就接受和承認這個目標。
從19世紀,真正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出現以來,企業目標經歷了利潤最大化、效益最大化、股東價值最大化三個階段。在利潤最大化階段,投資者普遍追求利潤的絕對值,這時候的企業規模比較小,投資者和管理者並沒有分離,因此也不存在“委託代理”的機制問題。到了20世紀初,由於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巨型規模的企業,企業的所有者已經不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業,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逐步成為趨勢。特別是經濟學中資源稟賦概念的擴展,投資者越來越關注企業資源的使用效率,顯然,簡單的利潤判斷已不能準確全面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為此,人們發展了總資產收益率、股本收益率、每股贏利等指標作為企業經營狀況的判斷標準。
20世紀80 年代后,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效益最大化判斷工具也有不足,因為其中的主要指標信息採集、分析都基於企業財務報表(基於已發生的權責),反映的是企業的發生成本,沒有考慮到股東投資的機會成本,因此很可能激勵公司管理者的短期行為,忽視企業的長期價值的創造。具體表現在片面追求企業規模和企業利潤會導致企業過度投資和過度的擴大生產,國內的長虹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例子。
1982年,美國思騰思特公司提出了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概念。思騰思特公司認為:企業在評價其經營狀況時通常採用的會計利潤指標存在缺陷,難以正確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因為他忽視了股東資本投入的機會成本,企業贏利只有在高於其資本成本(含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為股東創造價值。經濟增加值(EVA)高的企業才是真正的好企業。

增加值理解

我們通過對成熟股票市場(這點必須把我國股市排除)上市公司的排名觀察,常常發現兩種奇怪現象:許多資產價值相近的企業創造的利潤卻大相徑庭;資產價值懸殊的企業,市場價值卻相近。為了對這兩種現象有很好的解釋,我們引入市場增加值概念(Market Value Added ,MVA),市場增加值(MVA)就是市值與股東投入資本(凈資產)的差值,換句話說,市場增加值是企業變現價值與原投入資本之間的差額,它直接表明了一家企業累計為股東創造了多少財富。1988年思騰思特公司使用MVA工具對美國的通用汽車和默克製藥公司的經營表現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通用汽車的股東對公司投入了450億美元的資本,而默克製藥的股東對公司投入的資本僅有50億美元,但他們的市值都是250億美元左右,從MVA的觀點看,通用汽車實際上損失了200億美元的股東價值,相反,默克製藥則創造了200億美元的股東價值,如果按MVA的大小來確定業績排名,默克遠在通用汽車之上。這個分析促使我們思考:股東對企業的任何一項投資,都希望最終實現的價值比其投入的所有資本要多(這是資本的天生逐利性而決定的),滿足了了這個條件,才是在創造財富,否則就是在毀滅財富。這個分析也使我們思考:通常意義上的企業規模(可以用市值來表示),利潤已經不能滿足分析判定的需要,我們必須找到產生企業價值的真正原因。
MVA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是一個企業價值分析的好工具,但在分析非上市公司時就無能為力了,因為無法獲得非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數據。基於增加值的思想,思騰思特公司開發了經濟增加值(EVA)工具,它是建立在對一些財務數據進行調整的基礎上的。
1,經濟增加值(EVA)定義:企業的稅後凈營運利潤減去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后的所得。
對概念得理解:該概念明確強調,企業經營所使用的資本和債務是有成本的,第一次把機會成本和實際成本結合起來,強化了提高資本使用效率這個目標。
2,經濟增加值計算公式:EVA=稅後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機會成本)
=稅後凈營業利潤-資本佔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3,稅後凈營業利潤:含義和通常意義上的稅後利潤不同,指的是財務報表中的稅後淨利潤加上債務利息支出,也就是公司的銷售收入減去除利息支出以外的全部經營成本和費用后(包含所的稅)的凈值。
4,資本佔用(資本總額):是指所有投資者(包含債權人)投入公司經營的全部資金的賬麵價值,包括債務和股本資本。其中債務是包含所有應付利息的長短期貸款,不包含應付賬款等無利息的流動負債(通稱為無息流動負債)
5,加權資本成本率:是指公司債權資本和股權資本的加權資本成本率。我們在這裡把債務和股本都看成是資本。
加權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成本率×股權佔總資本比例)+(債權資本成本率×債務佔總資本的比例)
三,建立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企業價值管理體系
思騰思特公司認為,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企業價值管理體系包含四個方面:1,評價指標和業績考核。2,管理體系。3,激勵制度。4,理念意識和價值觀。
對於評價指標和業績考核的理解:
業績考核的核心指標就是經濟增加值。對經濟增加值的考核要注意:
1,以企業的長期和持續價值創造為業績考核導向。
2,考核時要根據企業的規模、發展階段、經營實際、行業特點選擇合適的參照企業,從而確定目標值。
3,結合傳統財務指標進行考核,適當考慮和選擇一些關鍵的非財務指標。
對於管理體系的理解:
經濟增加值作為企業的總體目標,必須有相應的管理體系去落實。這個管理體系必須以經濟增加值作為核心價值觀和經營思想,包含所有指導營運流程,制定戰略的政策方針、方法過程。
管理者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必須對自己企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保持清醒的認識和把握。這就要求管理者瞻前啟后,做好戰略回顧和計劃預算。戰略回顧和計劃預算是管理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詳述如下:
1,戰略回顧,包括價值診斷、戰略規劃管理、資源配製管理和業務單元組合策略、投資決策管理、設計價值提升策略、財務風險管理六個方面。
(1)價值診斷。利用經濟增加值指標對企業的整體業績狀況和各業務單元的價值創造情況進行分析,把握企業的現狀。價值診斷包括兩部份:企業價值創造分析和行業標桿企業價值創造分析。通過價值診斷,可以使我們了解到:那些業務單元佔用了公司的大量資本,資本佔用和價值創造是否匹配;那些業務單元正在創造和毀滅價值。這些信息是我們進一步分析和制定戰略的依據。
(2)基於經濟價值的戰略規劃管理。為了克服公司戰略計劃和經營計劃相脫節,經營計劃又和預算相脫節這個大多數公司常遇到的問題。必須通過有效的管理工具把戰略、計劃、預算有機的聯繫起來。許多公司推行的平衡計分卡就是一個好工具。戰略規劃管理要注意一下幾點:
a,實現企業的長期價值和持續發展為戰略規劃設計、選擇的基礎。
b,股東價值最大化是戰略規劃、選則的原則。
c,要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管理重點須放在年度目標分解、資源配置、階段執行計劃等匹配工作上。
(3)資源配置管理和業務單元組合策略。通過對不同業務單元的價值分析,制定出傾斜性的資源配置計劃,將資源集中配置在能創造更多價值的業務單元中去。業務單元組合管理要以價值創造為主要判定原則,通過市場增長潛力-經濟增加值回報率矩陣對現有業務單元進行價值分析,從而作出:出售(或清算)、擴張、調整決策。
(4)投資決策管理。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一般比較重視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評估,但是在方法論上卻存在缺陷:其一,評估普遍採用的是靜態的定點現金流NPV分析,缺乏對項目風險的量化分析;其二,缺乏對資本的機會成本分析,這使我們在評估一開始就陷入“做與不做”的狹窄思維模式中去,忽視其他可能選擇。經濟增加值分析方法由於充分考慮了資本的機會成本分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的缺陷。同時,經濟增加值方法有助於投資者對管理者實現有效的資本節制,避免盲目擴張。
(5)設計價值提升策略。這主要是針對現有資產和未來可能投資設計不同的價值提升策略。現有資產的管理重點在於使用效率和業績的提升上,通過降低存貨,提高資產周轉率;優化流程,增強協同等手段實現。對於不符合企業戰略規劃及長遠資本彙報率低於資本成本率的業務單元,採取縮減生產規模、業務外包或退出等手段處置。對於尚未介入的投資回報率高於資本成本率的項目,要加大投資力度,提高企業整體創造價值的能力。
(6)財務風險管理。經濟增加值管理方法提醒管理者,任何資本的使用都是有成本的,避免管理者為了片面追求股本收益率而採取高財務槓桿的經營手段,促使經營者在負債和利潤追求上找到平衡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企業財務風險。
2,完善計劃預算。基於價值的計劃預算應該從戰略規劃和年度戰略目標出發,包括預算分析、預算執行預警,預算實施評估與修改三部份。我們分別從財務和運營方面討論:
(1)財務方面。直接影響企業經濟增加值的關鍵指標有資本回報率、稅後凈營業利潤、資本周轉率,對這些關鍵指標進行分析,找出薄弱的環節。
(2)運營方面。根據關鍵指標,從企業運營的角度找到所有的價值驅動要素。如將稅後凈營業利潤分解為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毛利、管理費用等要素,通過分析掌握企業價值變動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價值驅動要素。改善這些價值驅動要素,企業的經濟增加值就會提高。

目標模式


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目標模式,是指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採用最優化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追求一定時間內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與投入資本之比的最大化。經濟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T為所得稅稅率;Kw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C為企業投入的平均資本。一般而言,通過一定的技術性調整,EVA可以近似等於生息債務與權益賬麵價值之和。企業經濟增加率(EVAR)可用下列公式計量:
上述公式中,EVAR[,t]為年企業的經濟增加值,K為與風險相適應的貼現率,C[,t]為第t年企業的平均資本投入,t為EVA和C的具體時間,n為企業經營持續的時間。可以看出,企業經濟增加值率EVAR與EVA成正比,與K、C成反比。K的高低主要由企業的風險大小來決定。也就是說,企業經濟增加值,與預期的報酬成正比,與預期的風險成反比。企業經濟增加值只有在風險和報酬達到比較好的均衡時,才能達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