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是在2010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本報告首先,在分析國內外區域一體化理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內涵和國家發展戰略意義的基礎上,從總體上研究確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戰略選擇、功能定位、總體趨勢及輻射效應。然後從長三角制度一體化、經濟一體化與社會一體化的內涵特徵出發,闡述和分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目標和可操作的路徑。最後,根據區域公共財政理論,針對前述區域一體化進程中的特徵、問題,提出長三角大區域公共財政政策,建立適用性的績效評估體系,以期更好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
前言
1 導論:深化改革開放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
1.1 區域一體化理論、國內外背景及其對長三角的啟示
1.2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內涵及其國家戰略意義
1.3 率先實現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戰略選擇及功能定位
2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總體趨序及其輻射效應
2.1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歷史簡述與發展現狀
2.2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總體趨勢與秩序
2.3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集聚效應與輻射效應
3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體制改革與制度建設
3.1 區域制度一體化的內涵、外延與動因
3.3 長三角區域制度一體化的主要問題
3.4 長三角區域制度一體化的目標
3.5 長三角區域制度一體化的推進主體與實現路徑
4 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一體化與基本公共服務差異分析
4.1 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現狀
4.2 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差異化影響因素分析
4.3 長三角區域社會管理對接與區域社會保障統籌的戰略選擇
4.4 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一體化的實現路徑
5 長三角區域公共基礎教育一體化聯動機制研究
5.1 長三角區域公共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5.2 長三角區域公共基礎教育差異實證分析
5.3 長三角區域公共基礎教育聯動新平衡計分卡評價指標體系
5.4 長三角區域公共基礎教育一體化聯動的政策建議
6 長三角區域城鄉一體化與城鄉居民收人差距分析
6.1 我國的城鄉一體化進程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理論分析框架
6.2 長三角區域城鄉一體化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實證分析
6.3 結淪與政策建議
7 長三角區域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
7.1 區域勞動力市場及一體化的一般理論分析框架
7.2 長三角區域勞動力市場發展及一體化現狀
7.3 長三角區域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7.4 推動長三角區域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政策建議
8 長三角區域技術市場一體化與完善區域創新體系研究
8.1 區域創新體系中的技術市場
8.2 長三角技術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8.3 長三角技術市場一體化的發展環境分析
8.4 長三角技術市場一體化的障礙與對策
9 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與市場結構分析
9.1 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與市場結構
9.2 構建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現代服務業集群
9.3 構建有區域特色的長三角先進位造業
9.4 建立長三角區域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思路
10 長三角區域環境保護及績效評價—體化問題研究
10.1 長三角區域環境現狀分析
10.2 兩省一市環境治理情況分析
10.3 環境績效評估的內涵和評估方法
10.4 環境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11 長三角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研究
11.1 長三角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其在長三角城市群發展中的作用
11.2 長三角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分析
11.3 長三角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
11.4 長三角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與一體化建設的政策建議
12 長三角區域國際競爭力、比較優勢與區域協同發展研究
12.1 長三角區域國際競爭力分析框架
12.2 長三角區域國際競爭力之比較分析
12.3 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13 長三角區域地方政府財政政策及其績效評價
13.1 財政政策績效評價的過程
13.2 長三角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
13.3 長三角區域兩省一市財政收支的總量與結構
13.4 長三角區域地方財政政策的具體內容及績效評價
13.5 長三角區域財政政策實施的效果
13.6 長三角區域地方政府財政政策構建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附錄 2007~2008年中國區域經濟主要統計資料分析
1.2007~2008年中國區域經濟工業化進程簡要比較分析(附錄表1~2)
2.2007~2008年中國區域經濟城市化發展簡要比較分析(附錄表3~4)
3.2007~2008年中國區域經濟國際化程度簡要比較分析(附錄表5~6)
4.2007~2008年中國區域經濟自主創新能力簡要比較分析(附錄表7~10)
5.2008年中國區域經濟社會文化水平簡要比較分析(附錄表11~12)
6.截至2008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其他主要方面的統計數據簡要比較分析(附錄表13~26)
7.截至2008年中國“低碳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的對比和簡要比較分析(附錄表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