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洞的結果 展開
- 1960年雅克·貝克執導電影
- 漢語漢字
- 2015年接力出版社出版圖書
- Faye詹雯婷演唱歌曲
- 第3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洞
1960年雅克·貝克執導電影
《洞》是由雅克·貝克執導的犯罪片,馬克·米歇爾和吉恩·凱樂蒂出演,於1960年3月18日上映。該片講述講述一群被關押的犯人計劃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逃獄行動,他們決定在牢房的牆上挖一個洞,影片圍繞他們挖洞的過程展開,但這群犯人的空間和行動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本片榮獲法國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影片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外國男演員提名、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法國《電影手冊》十大佳片之一。
洞劇照
職員表
總導演 | 雅克·貝克 |
---|---|
製作人 | Georges Charlot |
副導演 | 讓·貝克Jean Becker |
藝術指導 | Rino Mondellini |
編劇 | 雅克·貝克、Jean Aurel、José Giovanni |
攝影 | Ghislain Cloquet |
配樂 | Philippe Arthuys |
剪輯 | Marguerite Renoir、Geneviève Vaury |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Manu Borelli | 菲利普·雷羅伊 | ||
Nicole | 凱瑟琳·斯帕克 | ||
Raymond Meunier | Raymond Meunier | ||
Roland | Jean Keraudy | ||
Gaspard | Marc Michel | ||
Le directeur | André Bervil |
時間 | 獎項全稱 | 所獲獎項 | 獲獎者 | 結果 |
1961年 | French Syndicate of Cinema Critics | 最佳影片 | 雅克·貝克 | 獲獎 |
1962年 |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 最佳外語片男演員 | Philippe Leroy | 提名 |
1962年 |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洞》 | 提名 |
1960年 | 戛納電影節 | 金棕櫚獎 | 《洞》 | 提名 |
- | - | 法國《電影手冊》十大佳片之一 | 《洞》 | 獲獎 |
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法國 | 1960年3月18日 |
希臘 | 2010年9月20日 |
西德 | 1960年11月4日 |
芬蘭 | 1961年9月29日 |
美國 | 1964年5月26日 |
製作公司
1. Filmsonor S.A. 法國
2. Play Art 法國
3. Titanus 義大利
發行公司
1. Consort-Orion Films 美國
2. 標準收藏 美國
3. Jerand Film Distributors Inc. 美國
4. Cinédis
洞劇照
法國犯罪片大師雅克·貝克(《金盔》、《金錢不要碰》)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榮獲法國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影片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外國男演員提名、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法國《電影手冊》十大佳片之一,被評論界認為是“電影史上最緊張激烈、最強有力的、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題材影片”。講述一群被關押的犯人計劃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逃獄行動,他們決定在牢房的牆上挖一個洞,影片圍繞他們挖洞的過程展開,但這群犯人的空間和行動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
本片是法國電影史上最著名的黑色電影之一,犯罪片大師起用了一班名氣不大的演員,將《洞》拍攝成為一部經典越獄片,不但情節豐富、引人入勝,而且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真正的藝術傑作。
這的確是一部可以說是電影史關於逃獄的最偉大的影片,我們後來所津津樂道的《肖申克的救贖》在他的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法國電影有著哲學依託,雅克·貝克的這部明顯有著存在主義的影響。囚犯需要越獄卻在關鍵的時刻一個人的因為不被起訴而面臨著危機,這種極端的境遇發人深省。導演塑造了五個個性鮮明的人,馬努的謹慎、羅藍德的狡猾、吉奧的兇悍,“閣下”的裝傻。他們出於各種目的齊心協力準備逃獄,險象環生卻鍥而不捨。法國人特別喜歡具體描繪犯罪細節,有一大半鏡頭是描寫他們鑿洞的艱辛和智慧,這些和人物特寫鏡頭的穿插形成強烈的戲劇衝突。布列松的《扒手》和梅爾維爾的有些偵探片都是如此。雖然過於繁瑣,卻更加豐富了人性和觀眾心理緊張度的製造。法國影評人對他們在鑿洞和鋸鐵窗時的音效覺得過於響,其實,導演這裡所表現的是觀眾對這一聲效心理反映的誇大,這是導演的高明所在。
導演的鏡頭組接也特別流暢,羅藍德等人查看地形的背影一下跳切到回途使得電影的鬆弛相得益彰,而他們迭羅漢圍著柱子和獄警捉迷藏的鏡頭非常驚險,壓得人喘不過氣,吊足觀眾胃口。巴黎的下水道為犯罪電影提供了永恆的養料。為了知道時間他們竟然設法偷了醫務室的玻璃瓶製造沙漏,這個段落的鬥志斗勇可謂是此類影片的經典。他們打偷東西的水管維修工是促進克勞德心理轉化的一個點,這些細節的安排讓劇情的推進有了更加合理的心理動機。而典獄長的臨檢差一點讓他們前功盡棄,這些衝突點讓這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一點也不沉悶。
細節上的監方的繁瑣檢查他們的包裹其實是反證他們越獄工具的得之不易。監房間靠囚窗傳遞東西猶如雜耍。而他們在掘進地洞的時候用來觀察外部監警的動靜的竟然是一柄牙刷上的一塊小玻璃。這個畫面在影片里出現多次,直到最後一幕當他們為了地洞挖成馬上可以呼吸到自由空氣而興奮異常的時候,那麼小鏡子的另一面讓這部黑色電影達到了高潮。而法國電影人對於境遇和人性的認識也高於美國人,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
片子兩位主要演員米歇爾·康斯坦丁和當時都是非職業演員,後來都因為演技出眾成為了巨星。這部幾乎沒有女性鏡頭甚至除了背景聲沒有音樂的室內劇影片卻能讓人津津有味,所以決定電影成敗的首先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我們中國電影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