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電

郵電

郵電是我國長時間郵政和電信的統稱。

簡介


郵電(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是郵政和電信的統稱。
郵政指的是傳遞信函為主的通信事業。
中國電信標誌
中國電信標誌
電信指的是利用有線電、無線電等電磁系統傳遞補符號、文字、圖像等信息的通信方式。

歷史


中國的新式郵電始於清末,到民國時期,國家才逐步獨立地辦理郵件及電信傳遞業務,但都比較落後。

郵政

清政府於1866年在海關稅務司下設郵務辦事處,從此中國有了新式郵政。1896年成立郵局,至1911年關郵劃分郵政才自成系統。民國成立以後郵政歸交通部管轄。北洋政府統治時期﹐中國郵政控制在外國人手裡。1928年以後,逐漸轉由南京國民政府控制。
中國郵政組織在中央設郵政總局,划全國為二十四個郵區,大致每省為一郵務區,即於省城之內設一郵務管理局,在管理局下於各縣鎮鄉地方分設有一﹑二﹑三﹑四各等郵局,於市設支局,郵局以下還有郵政代辦所,信櫃、郵票、代售處、村鎮郵站等機構。
民國時期郵政事業發展緩慢。1911年有郵政員工一萬五千二百餘人,1936年增至兩萬八千餘人,1904年全國有郵政局所一千三百一十九處、郵路總長五萬零五百公里。1936年分別增至七萬二千六百九十處、五十八萬四千八百一十六公里。1914年中國雖正式加入萬國郵政聯盟。與世界各國建立了通郵關係,但國際郵電數量少而速度低。抗日戰爭前,各城市之間以公路,河流及鐵路運輸郵件,大城市用少數汽車及自行車,而小城市及縣城全靠人力、獸力及簡單車船等。抗戰後,因沿海、沿江重要商埠以及鐵路幹線相繼淪陷,於是郵政總局重新開闢公路作為運輸幹線,並抽調汽車於鐵路、輪船阻斷地段連絡運郵。同時,進一步發展了航空郵路。

電信

主要是電報和電話。電信與政權關係密切,民國時期歷屆政府都嚴格控制國內電信,而對外電信則長期被外國公司所把持。1907年電信局、所共二百三十九處,電報線路總長度為三萬七千公里,1936年分別增為一千二百七十二處、九萬三千九百九十多公里。民國以前長途電話線路只有北京至天津的一段,到1937年已達五萬三千多公里。1910年市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為七千八百六十五門,1937年增至十萬零四千四百多門。
民國時期的郵電還處於落後狀態,且郵政局、所線路分佈極不合理,東北、東南密集,西北、西南甚稀,通信十分不便。此外,在1927年以後,各革命根據地及解放區均創辦人民郵政,單獨發行郵票,開展各種郵政業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郵政總局改為郵電部,郵電通信事業才有了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