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村

董德村

董德村是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那灑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鎮北邊,距那灑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75公里。全村國土面積57.12平方公里,現有農戶1240戶,有鄉村人口5925人,全村耕地面積4,671畝,人均耕地0.8畝,林地52,267.69畝。海拔1,499米,年平均氣溫15.8℃,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辣椒、蔬菜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二三產業為主。

村莊概況


東鄰那灑,南鄰岜皓,西鄰硯山縣阿猛鎮,北鄰本縣五珠鄉。轄馬路、箐腳、子母戛等14個自然村,現有農戶1240戶,有鄉村人口5925人,其中農業人口 5795人,勞動力291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00人。全村國土面積57.12平方公里,海拔1,499米,年平均氣溫15.8℃,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辣椒、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671畝,人均耕地0.8畝,林地52,267.69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45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二三產業為主。該村建有黨支部 7 個,下設 10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8人,少數民族黨員 24 人,其中男黨員6 4 人、女黨員 4 人。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主任、文書等組成,下設14 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 4 個,團支部 15 個,共有團員 928 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1278戶通自來水,有333戶還存在飲水困
董德村
董德村
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9.3 %)。全部村寨通電,有3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4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2%,6%和 4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7戶(分別佔總數18.2%和12.7%)。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18輛,摩托車7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5畝,有效灌溉率為4.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1畝。
到2008年底,全村有1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有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54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人衛教育


該村現有農戶1240戶,鄉村人口 5925 人,其中男性 2992 人,女性 2853 人。其中農業人口 5795 人,勞動
董德村
董德村
力 2912 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3987 人,參合率 68.2 %;享受低保 449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15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7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該村建有小學 4 所,校舍建築面積 4,038 平方米,擁有教師29 人,距離鎮中學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99 人,其中,小學生599 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2 個、圖書室2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莊經濟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671畝(其中:田2,217 畝,地 2,454畝),人均耕地0.8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辣椒等作
董德村
董德村
物;擁有林地52,267.6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4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 畝,主要種植、油桐、油茶 等經濟林果;草地13,489畝;荒山荒地 14,850畝,其他面積 300畝。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8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98萬元,佔總收入的 23.1%;畜牧業收入 204萬元,佔總收入的15.8%(年內出欄肉豬 1427頭,肉牛114頭,肉羊9頭);農民人均純收入997.8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506人,在省內務工26 人,到省外務工480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4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11.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優質米,蔬菜等特色產業,計劃發展蔬菜 500畝。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 1114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730.48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225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 12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 方式公開。

文化風俗


董德村
董德村
該委會民族文化獨特,底韻豐厚,各種民族工藝品,風味小吃,土特產,傳統節日,傳統服飾,風俗習慣等等爭奇鬥豔。古老的“花街節”彈唱著數百年的愛情故事;驚心動魂的“鬥牛節”能讓你感受到壯家人的質樸與豁達;“祭龍節”更是讓人有一種懷念古代英雄的悲壯。村民的手巾舞,具有深厚的壯家禮樂內涵,十二色花糯米飯,綠燈色面篙耙,祭龍耙,黑色粽子,褐色褡褳耙,岜夯雞等均是壯鄉有名的特色風味。宗教色彩濃郁的祭祀、舞蹈等活動是研究了解民族文化的寶貴材料。

發展重點


2004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600萬元。進行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建設、民主管理等方面。力爭到“十一五“未,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6年的998元增至1700元。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基礎設施較為滯后;
2、醫療設施落後,衛生服務水平較差;
3、勞動者素質較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從各方面爭取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2、大力發展優質稻、蔬菜、辣椒等種植業及家庭豬、雞養殖業;以增加農村養殖業的收入。
3、擴大核桃、油桐等經濟林果種植面積。
4、依託323國道線搞好運輸業及飲食服務業。
5、加強對新型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6、合理安排勞務輸出,促進打工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