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義的結果 展開
義
漢語漢字
義,漢語常用字,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讀音yì,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基本含義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引申含義為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
義(拼音:yì)其古字形像帶裝飾的鋸齒狀長柄兵器,這種兵器是用在各種儀典上的禮器,後用於比喻禮儀、威儀,並引申指品德的根本,倫理的原則。又表示合乎正義的,用作修飾語。由此還引申指對事物或文字所作的合一而恰當的解釋、意義,由合宜、合理引申指人之間在感情、言行方面合宜的聯繫、情義。義又指名義上的。
義的常用組詞為義憤。包含義的常用成語為不仁不義。
義[漢字]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不容辭。~無反顧。仗~直言。
2.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舉。~務。~憤。~演。見~勇為。
3. 情誼:~氣。恩~。~重如山。
4.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內容:意~。含~。釋~。微言大~。
5. 指認為親屬的:~父。
● ● 人工製造的(人體的部分):~齒。~肢。
● ● 姓。
義
義 yí
〈名〉
● ● (「儀」的古字)
● ● 儀容;狀貌 [appearance;looks]
義,已之威儀也。——《說文》
說有義德之美也。——《賈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義。——《書·大傳》
署行義。——《漢書•高帝紀》。注:「行狀年紀也。」
● ● 又如:義淫(威儀隆盛);義節(儀節);義台(古行禮義之台)
● ● 儀制;法度 [laws]。如:義刑(儀型。楷模;典範);義行(儀形。效法);義形(義刑);義事(謂度事之宜不行之);義度(儀則法度)
● ● 另見 yì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yì | 名詞 | 指按照正義或道德規範的要求。 | justice;righteous | 《明史·于謙傳》:“國家多事,臣子義不得顧私恩。” | 道義;義不容辭;見義勇為;義正辭嚴 |
意義,意思 | meaning | 唐玄宗《孝經序》:“且傳以通經為義,義以必當為主。” | 定義;歧義;反義詞;望文生義 | ||
引申為用意。 | 曾鞏《本朝政要策·文館》:“悉擇當世聰明魁壘之士,其義非獨使之尋文字,窺筆墨也。” | ||||
情誼,合乎倫理道德的人際關係或感情聯繫。 | sentiment | 元稹《鶯鶯傳》:“及薦寢席,義盛情深。” | 義氣;信義;無情無義;忘恩負義 | ||
太平天國爵名之一。 | 洪秀全《改定天歷詔》:“朕詔……六部、義、主、佐將、內外各省眾官將兵知之。” | ||||
(Yì)姓氏用字。 | |||||
形容詞 |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 | ● ● 《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 《韓非子·忠孝》:“湯武自以為義而弒其君長。” | 義舉;義師;義士;義務 | ||
善;美 | 《詩經·大雅·文王》:“宣照義問,有虞殷自天。” | ||||
個人不獲取報酬,所得收入用於公益事業的。 | 義倉;義田;義演 | ||||
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關係的。 | 義子;義父;義母 | ||||
人工製造的(人體的某部分)。 | 義齒,義肢 | ||||
動詞 | 認為合乎正義或道德規範而加以稱許。 | 《史記·刺客列傳》:“於是襄子大義之。” | |||
適應,順應。 | 《墨子·節葬下》:“此所謂便其習而義其俗者也。” | ||||
通“議”。議論。 | ● ● 《韓非子·揚權》:“上不與義之,使獨為之。” ● ● 《莊子·齊物論》:“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德。” | ||||
助詞 | 語首助詞,無義。 | 《尚書·大誥》:“義爾邦君越爾多士、尹氏、御事。” | |||
yí | 名詞 | “儀”的古字。儀容;狀貌。 | appearance;looks | 《逸周書·糴匡》:“服美義淫。”俞樾《群經平議·周書》:“義,當讀為儀。” | |
“儀”的古字。儀制;法度。 | laws | 《左傳·庄公二十三年》:“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 | |||
é | 形容詞 | 通“俄”。姦邪。 | ● ● 《尚書·立政》:“茲乃三宅無義民。” ● ● 《尚書·呂刑》:“鴟義姦宄。” | ||
通“峨”。高大特立 | 《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 |
● ●
【卷十二】【我部】宜寄切(yì)
己之威儀也。從我、羊。
羛,《墨翟書》義從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內黃北二十里。
〖註釋〗①拼音依《集韻》魚羈切。②從我、羊:徐鍇《說文解字系傳》:“羊者,美物也。羊,祥也。此與善同意,故從羊。”③“魏郡”句:漢置魏郡,故治在鄴縣,在今河南臨漳縣西南四十里。④內黃:即今河南內黃縣。
說文解字注
義字
己之威義也。
義字
言己者,以字之從我也。己,中宮,象人腹,故謂身曰己。義各本作儀,今正。古者威儀字作義,今仁義字用之;儀者,度也,今威儀字用之;誼者,人所宜也,今情誼字用之;鄭司農注《周禮·肆師》:古者書儀但為義,今時所謂義為誼,是謂義為古文威儀字;誼為古文仁義字,故許各仍古訓,而訓儀為度。凡儀象、儀匹、引申於此。非威儀字也。古經轉寫既久。餚襍難辨。據鄭,許之言可以知其意,威義古分言之者,如北宮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義,詩言令義令色,無非無義是也。威義連文不分者,則隨處而是,但今無不作儀矣。《毛詩》:威義棣棣,不可選也。傳曰:君子望之,儼然可畏,禮容俯仰各有宜耳。棣棣,富而閑習也。不可選,物有其容不可數也,義之本訓謂禮容各得其宜,禮容得宜則善矣。故《文王》,我將《毛傳》皆曰:義,善也。引申之訓也。
從我,從羊。
威儀岀於己,故從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謂仁必及人,義必由中斷制也。從羊者,與善美同意。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羛,《墨翟書》義從弗。
墨翟書,《藝文志》所謂《墨子》七十一篇也,今存者五十三篇。義無作羛者。蓋歲久無存焉爾。從弗者,蓋取矯弗合宜之意。
巍郡有羛陽鄉,讀若錡。
義字
此以地名證羛字,又箸其方音也,凡古地名多依䚻俗方語,如蓮勺呼輦酌,卑水呼班水,鮦陽呼紂陽,大末呼闥末,剡呼舌剡反,酈呼蹢躅之蹢,曲逆呼去遇,如是者不可枚數。羛陽讀若錡,同也,然注家皆讀羛陽,虛宜切。與錡音稍不同也。
今屬鄴,本內黃北二十里鄉也。
按此十二字,乃後人箋記之語,非許語也。鄴,內黃皆魏郡屬縣,羛陽鄉本在內黃北二十里。司馬紹統郡國志曰:魏郡內黃有羛陽聚。劉:世祖破五校處。光武紀大破五校於羛陽降之。李註:羛陽聚屬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堯城縣東。諸本有作茀者,誤也。《左傳》:晉荀盈如齊逆女,還,卒於戲陽。杜註:內黃縣北有戲陽城。按漢晉皆在內黃北,魏地形志無內黃縣,當是倂(並)於鄴,則羛陽亦在鄴矣,故知必後人箋記語也。戲羛音同。許宜反。左氏傳。有戲陽速。則戲陽又為氏姓。
宜寄切,去寘疑 ‖我聲歌1部
義,仁義。《釋名》曰:“義者,宜也,裁製事物使合宜也。”又姓,漢有義縱。又複姓,西戎義渠為秦所滅,后因氏焉。漢有光祿大夫義渠安國。
【未集中】【羊部】義
《廣韻》《集韻》《韻會》竝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從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從羊。《釋名》:義,宜也。裁製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又《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為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眾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為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又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為義渠,戎國之地也。
又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又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又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註: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
又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竝魚羈切。
又《韻補》:葉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並)入。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粵語:ji6
上古音系
字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
義 | 我 | 歌 | 議 | ŋrals |
廣韻
字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義 | 議 | 宜寄 | 疑 | 支B開 | 寘B | 去聲 | 三等 | 開口 | 支B | 止 | 去五寘 | ŋie̯ | ŋǐe | ŋje | ŋiɛ | ŋɣiᴇ | ŋɯiɛ | ŋjiə̆ | yi4 | ngieh | ngyeh | 仁義釋名曰義者宜也裁製事物使合宜也又姓漢有義縱又複姓西戎義渠爲秦所滅後因氏焉漢有光祿大夫義渠安國 |
蒙古字韻
字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義 | ꡃꡞ | ngi | ŋi | 去聲 |
中原音韻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義 | 異 | 影 | 齊微齊 | 齊微 | 去聲 | 齊齒呼 | i |
洪武正韻牋
字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義 | 夷 | 延知 | 二支 | 支 | 平聲 |
義 | 莪 | 牛何 | 十四歌 | 歌 | 平聲 |
義 | 異 | 以智 | 二寘 | 支 | 去聲 |
分韻撮要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義 | 二 | 日 | 幾 | 第三幾紀記 | 陽去 | 禮義仁義又宜也 |
字形對比
【筆順】
①丶(點)②ノ(撇)③㇏(捺)
【寫法】
首筆點在豎中線左側。
第二筆撇從豎中線右側起筆,下行撇至左下格。
第三筆捺從左上格起筆至右下格捺出;撇、捺相交於豎中線。
頂部捺的起筆點較低,點稍高,撇最高;底部撇尖稍高於捺腳。
2張
行書
2張
草書
2張
楷書
字源演變
關於“義”的構型和本義,主要有以下幾種解說:
1、會意字。古人把“羊”作為和善的象徵。“我”本來是指一隻有稜有角,還具有鋸齒狀的刀刃的兵器,后假借作第一人稱的代詞,指自己。因而有的學者認為由“羊”和“我”構成的“義”的意思是像羊一樣與人為善,一切好事、善事應從“我”做起。於是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做好事、肯犧牲的精神稱為“義”。
2、象形字或會意字。“我”原指一種長柄的兵器,這種兵器在戰場上不太靈便順手,但在儀仗隊里用得上,所以在部族祭祖時,除了供上羊頭之外,還有手握“我”的武士作儀仗隊。從圖1的甲骨文看,“義”所從的“羊”和“我”共用一豎畫,像是頂部有羊角形裝飾的“我”。這個上有“羊”,下有“我”這儀仗的“義”字,作用在於“儀”,“義”本義即為威儀、禮儀。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韻系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義 | 止 | 去聲 | 五寘 | 支B | 疑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宜寄切 | ŋjĕ | |
集韻 | 宜 | 止 | 平聲 | 五支 | 支 | 疑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魚羈切 | ŋiɛ | |
義 | 止 | 去聲 | 五寘 | 支 | 疑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宜寄切 | ŋiɛ | ||
中原音韻 | 異 | 去聲 | 齊微 | 影 | 全清 | i | ||||||
中州音韻 | 異 | 去聲 | 齊微 | 應計切 | ||||||||
洪武正韻 | 夷 | 平聲 | 二支 | 喻 | 以 | 次濁 | 延知切 | oie | ||||
異 | 去聲 | 二寘 | 喻 | 以 | 次濁 | 以智切 | oie | |||||
分韻撮要 | 二 | 陽去 | 第三幾紀記 | 幾 | 日 |
同義、意義、義務、義演、義診、義舉、涵義、義肢、俠義、褒義
義不辭難、義不反顧、義不取容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