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西坡鎮的結果 展開

西坡鎮

甘肅兩當縣轄鎮

西坡鎮,位於兩當縣東部,嘉陵江兩岸,北秦嶺山脈以南,平均海拔1367米。2008年末,面積80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鎮政府駐蒼坪村茨壩組,北緯33°50′東經106°25′,距縣城40千米。寶成鐵路沿嘉陵江穿境,設有宏慶、李家河2個車站。景點有亮池寺、琵琶崖等,“琵琶秋水”系兩當縣八景之一。

徠直至明清時期,稱吳郁鄉,沿用至1949年;2003年6月,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西坡鎮有戶籍人口3824人。截至2020年6月,西坡鎮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2011年,西坡鎮財政總收入272.9萬元。農業總產值2360萬元。工業總產值4626萬元。社會商品消費品零售總額520萬元。

沿革


民國時期為吳郁鄉,因唐肅宗時侍御史吳郁居於境內三渡水村而得名。1949年設竹林鄉,1958年建西坡公社。“文革”期間曾稱“永紅公社”,1970年恢復原稱西坡公社。1983年12月改鄉。1996年,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轄崖頭村、東坡村、西坡村、蒼坪村、埡河村、三渡水村、店子村、邊山村、三坪村、竹林村、紅崖村、汪家村、擂鼓村13個行政村。2003年撤鄉設鎮。2004年4月,成立西坡社區,西坡鎮行政區劃變為1社區、13行政村。

基本介紹


西坡概況:西坡位於兩當縣城東部,西北與楊店鄉接壤,西與興化鄉相連,南與泰山鄉相鄰,東北與陝西省鳳縣相連,西南一部分與站兒巷鄉接壤。全鎮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鎮駐地茨壩(北緯33° 50',東經106° 25'),距縣城約40公里。
西坡鎮因境內有西坡嶺而得名。初因唐代侍御史吳郁生長於此地,而稱吳郁鄉(全鎮只佔鄉的一部分),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鄉政府遷移到竹林鄉,屬本縣第三區所轄。五八年人民公社化后建立西坡公社,文化大革命中改稱“永紅公社”,七零年恢復原稱,八三年改稱西坡鄉,沿用至今,二零零三年撤鄉建鎮。全鎮有13個行政村,3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398戶,總人口5887人,其中農業人口4370人,非農業人口1380人,流動人口118人;有省道1條、縣鄉公路1條、鄉村道路16條、寶成鐵路從境內通過,途經鎮政府駐地茨壩,並有宏慶、李家河兩個車站,嘉陵江流經本鎮17公里,境內有豐富的煤炭.陶土資源,為工業小區,有茨壩集貿市場1個,有隴南市西坡煤礦、宏慶煤業有限公司、兩當縣陶瓷廠、二炮駐軍.鎮屬機關等行政企事業單位共計22個,全鎮以種植業為主,兼有加工,運輸,商飲服務等二、三產業。
地貌氣候:西坡鎮地處南秦嶺山北緣。最高海拔1860米,最低海拔874米,平均海拔1100米。地勢東高西低,多山地。氣候溫暖濕潤,日照時間長。年降雨量750毫米。平均氣溫11°C,無霜期約200天,適宜農作物生長。全鎮有耕地面積27398.9畝,其中糧田面積13424畝,退耕還林面積7760畝。
近年來,全鎮上下搶抓機遇,以增加“兩個收入”為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科教興鎮步伐、大力發展糧食經濟林果、畜牧、中藥材、烤煙等農村支柱產業,大辦鄉鎮企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使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協調快速的發展,2016年,全鎮社會總產值698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360萬元,二產業總產值4626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72.9萬元,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 4486.9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1676戶,鄉鎮總人口5911人,鄉鎮從業人員2962人。
六通情況:13個村通電、通郵、通公路,13個村通電話、通自來水,6個村通有線電視。寶成鐵路貫穿全境,轄區內有宏慶和李家河2個火車站,其中宏慶車站以貨運煤炭為主。
西坡鎮
西坡鎮
文教衛生:有各類學校14所,教師62人,在校學生1031人。有衛生院1所,醫生12人,病床18張;村衛生室13個,從業醫務人員21人。
經濟指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816萬元,糧食播種面積918公頃,
西坡煤礦
西坡煤礦
糧食總徠產量1914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23元;財政收入14萬元,財政支出100萬元。轄區
有隴南市西坡陶瓷有限公司、隴南市西坡煤礦、隴南市西坡煤礦二號井等企業。
西坡鎮[甘肅兩當縣轄鎮]
西坡鎮[甘肅兩當縣轄鎮]
名優特產:核桃、花椒、狼牙蜜、泡菜壇。
琵琶崖
琵琶崖
旅遊景點:亮池寺、琵琶崖等。

行政區劃


西坡鎮轄西坡社區1個居民委員會,轄崖頭村、東坡村、西坡村、蒼坪村、三渡水村、埡河村、店子村、邊山村、三坪村、竹林村、紅崖村、汪家村、擂鼓村共13個村民委員會。其中蒼坪村為鎮政府駐地。
截至2020年6月,西坡鎮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蒼坪村獲壩組,距縣城40千米。 
2020年6月,西坡鎮行政區劃詳情
西坡社區內谷村崖頭村
東坡村西坡村蒼坪村
竹林村埡河村三坪村
店子村三渡水村邊山村
紅崖村汪家村

國民經濟


【農業】全鎮有耕地面積27398.9畝,其中糧田面積13424畝,退耕還林面積 7760 畝。
近年來,全鎮上下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以增加“兩個收入”為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科教興鎮步伐.大力發展糧食經濟林果.畜禽養殖.中藥材.蔬菜等農村支柱產業。
目前全鎮培育規模化中藥材種植示範點5個,千畝以上的核桃樹高接換優示範園4處,食用菌種植基地5處,烤煙種植基地1處,畜禽養殖家庭農場4個、規模化核桃仁加工廠1個、蘋果種植基地1處。201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120萬元。
截至2011年末,西坡鎮有耕地面積27.4萬畝,人均4.98畝;可利用草地面積3.12萬畝,林地面積5.4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黃豆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瓜果、蔬菜、中藥材為主;經濟林果以核桃、板栗、蘋果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510噸,其中小麥1289噸,玉米3221噸。
西坡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小家禽、牛、羊為主;全鎮建成養殖小區4個;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750頭,牛年末存欄110頭。
截至2011年末,西坡鎮已建成千畝核桃園4個,袋料香菇示範點1個,中藥材生產基地1個,專業合作社5個,大型農業機械6台(輛)。 
2011年,西坡鎮農業總產值2360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4.2%。
【工業】境內有豐富的煤炭.陶土資源,為工業小區,有茨壩集貿市場1個,有隴南市西坡煤礦、宏慶煤業有限公司、兩當縣陶瓷廠。工業情況:一、礦山資源:①宏慶煤業有限公司始建於1989年1月,1997年12月底建成投產,井田面積1.43平方公里,可采儲量267.9萬噸,設計原煤年產能力9萬噸,服務年限20年。目前,企業資產總額2398.4萬元,註冊資金954.1萬元,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生產礦井可采儲量240.5萬噸,投產以來已采原煤27.4萬噸。公司自備水源井1空,¢300*56000mm,高位水池容積400立方米,供水量每小時56立方米,實際用水量每小時10立方米,供水高差35米。
②、陶土資源:西坡市陶土總儲量(一座山全是),已開採儲量約20000立方米,現開採規模為每年約2000立方米,還能開採(無法估計)年。
西坡鎮是兩當縣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陶瓷、釀酒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全鎮有工業企業5家,職工33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4626萬元,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0.5%。 
截至2018年末,西坡鎮有工業企業3家。
【商業】有茨壩集貿市場1個,第三產業發展份額大大提高。2011年末,西坡鎮有商業網點78個,職工90人;有農貿市場1個;社會商品消費品零售總額5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2%。 
截至2018年末,西坡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綜合商店或超市3家。
金融業
2011年,西坡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30萬元,比上年增長18.1%;各項貸款餘額2930萬元,比上年增長11.8%。 
郵電業
2011年末,西坡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國內匯票業務完成848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540件。固定電話用戶34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30%;行動電話用戶1045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9%;寬頻接入用戶66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萬元。

人口


2011年末,西坡鎮轄區總人口549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80人,流動人口252人,城鎮化率25.1%。總人口中,男性2962人,佔53.9%;女性2532人,佔46.1%;14歲以下605人,佔11%;15—64歲4131人,佔75.2%;65歲以上758人,佔13.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482人,佔99.8%;有回、彝、土家3個少數民族,共12人。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10.1‰,人口自然增長率-4.1‰。
2018年末,西坡鎮有戶籍人口3824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為3055人。

基礎設施


【水力】鎮供水站基本情況:機井深57米,水深20米,高位水池2個,其一:供水高差80米,容積50立方米,其二:供水高差50米,容積200立方米,供水量每小時32立方米,實際用水量每小時4立方米,完全可供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並且有餘量。
【電力設施】電力情況:鎮區內有11萬伏變電所一個,隨著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目前農網改造已全面結束已形成鎮村網路,電價,按國家電力部門規定統一收取。為全鎮工農業以及農戶和居民用電提供了可靠保證。
【通訊】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網路覆蓋整個鎮區,中國電信已覆蓋10個行政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0﹪。

自然環境


美麗西坡
美麗西坡
西坡鎮屬秦嶺山脈腹地,嘉陵江流經本鎮17公里,六山環抱,有得天獨厚的山地資源與自然景觀,林、竹、花、果種植有不可多得的天然優勢。山勢各異,環境幽雅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又是古文化發祥地之一,著名的“兩當八景”之一,“琵琶崖”和唐代大詩人杜甫好友唐代御使吳郁故居---琵琶州聞名省內外。
【交通方面】鎮政府所在地距國道316線僅有12公里。境內有省道1條,縣鄉公路1條.鄉村道路16條.寶成鐵路從境內通過,途經鎮政府駐地茨壩,並有宏慶.李家河兩個車站,鎮內每天向外發出班車四趟,交通很方便靈活。

社會事業


圍繞城鎮一體化、集鎮城市化的目標,全面加快了社會事業的建設。根據集鎮統一規劃,配合集中拆遷,加成佔地 3 畝大的農貿市場一個,集鎮商貿日益繁榮。隨著集貿市場的建成,取消道路鋪攤,形象改觀。根據鎮區、集中統一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推進的原則,佔地10畝總投資150萬元,建築面積1千平方米的中心小學新建工程已全面投入使用,教學資源進一步優化和集中。整體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建成衛生院一座,鎮政府辦公樓、派出所辦公樓、鎮文化大院已竣工,新建核桃仁加工廠一座,戰備路全線貫通,群眾出行更為便捷。以農村“五項實事”為突破口,大搞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農村居住環境逐步改善。改水工程順利推進,全年新增用戶 300戶,累計達到 800 戶,入戶率 65% 。結合“美麗西坡”建設活動,集鎮日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加大對公共衛生配套設施的投入力度,新建公廁 2 座,垃圾填埋場一處、設立垃圾收集房(廂) 12 只,環境衛生日常保潔範圍延伸擴展,環境保護工作切實加強,鎮村環境質量將進一步改善。
【醫院】醫療保健:有設備比較齊全的醫院一所,11個村醫療站。群眾就醫方便。
【學校】教育情況:全鎮有學校5所,九年制學校一所,村校4個;在校學生1013人,其中初中生394人,小學生637人,有教職工65人。

交通運輸


西坡鎮已形成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有鐵路寶成線過境,設有宏慶站、李家河站2個火車站,日均有4列客車停靠,日客運量60人次;省道1條、縣鄉公路1條,總長30千米;鄉村道路16條。
2011年末,西坡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千米;橋樑3座,總長度0.2千米。
2011年末,西坡鎮開通公交汽車線路6條,其中連接國道線2條,運營總里程45千米;公交運營車輛5輛,年客運量3萬人次;計程車12輛,年客運量1萬人次。 
截至2019年5月,西坡鎮已實現建制村通硬化路率為100%,開通客運班線9條。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西坡鎮因境內西坡嶺而得名。 

風景名勝


亮池寺
亮池寺位於西坡鎮西坡村,始建於清初,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進行過維修;“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壞,1997年又進行了維修和新建。亮池寺由大殿、祖師廟、三霄娘娘殿和戲樓組成,佔地面積3306平方米。 
靈官峽
靈官峽森林公園位於兩當縣城東南12千米處,靈官峽東西貫通整個公園。位於兩當縣境內的代表景觀有“鳳凰山”、“鏡峰捧日"、“張果老登真洞”、“故道松濤”、“鸑鷟山”等,還有1800多公頃的天然白皮松自然保護區。
鸑鷟山位於靈官峽東側,往南跨越琵琶崖。有“猩猩岩”、“獅子峰”、“麥垛山”、“二郎擔山”、“棋盤石”等景觀。坐落在鸑鷟山之南有董真峪,董真庵石窟為唐代石窟,分佈在長約30米、寬25米的石崖上,共有四窟。
靈官峽白皮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兩當中部,屬徽成盆地,海拔在1200—1483米之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坡鎮地處兩當縣城東部,東與陝西省鳳縣毗鄰,南與泰山鄉相連,西與興化鄉相鄰,西南、西北與楊店鎮、站兒巷鎮接壤,北與陝西省鳳縣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82.96平方千米。
西坡鎮
地形地貌
西坡鎮地處南秦嶺山北緣,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勢東高西低,多山地。最高點位於崖頭村崖頭組,海拔1860米;最低點位於邊山村嘉陵組,海拔874米
氣候
西坡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1.6℃,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46天。
水文
西坡鎮境內河道屬嘉陵江水系,嘉陵江流經西坡鎮17千米,由東北的西坡村流入,從西南的李家河流出。二級河三渡水河5.2千米,在境內與嘉陵江匯合。三級河泰山河在三渡水匯入三渡水河。 
自然災害
西坡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連陰雨、冰雹等。 
自然資源
西坡鎮境內已探明資源有煤、陶土。煤炭可采儲量267.9萬噸;陶土總儲量豐富,已開採約200000立方米,開採規模為每年約2000立方米。

人民生活


【富民工程紮實有效】“以人為本,善待百姓,紮實推進富民工程,切實把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維護好、發展好”,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去年以來,堅持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創新富民思路、落實富民措施、實施富民工程、加快富民步伐,千方百計讓廣大人民群眾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享受更多的實惠。
【鼓勵創業富民】創業是富民的重要途徑。鼓勵群眾“想創業、敢創業”,結合農業結構調整,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發展多種經營,全鎮有20多戶貧困家庭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生產自救,大搞家庭副業,全年增加收入10多萬元。鼓勵有一技之長的群眾,敢於走出農村擺攤設點或搞勞務輸出,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0多戶。從多方面多渠道積極開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和新領域。
【充分就業富民】就業是民生之本,富民之基。全鎮各級把擴大社會就業作為重要的工作職責和優先的工作目標,想盡辦法創造就業機會,拓寬就業渠道。通過發展經濟,100名本地勞動力實現了就業願望。
【完善保障富民】繼續加大對貧困家庭的幫扶力度,有87戶城鎮困難家庭列入最低保障,全年發放補助資金11.6萬元,受益人數達250人,結合雙聯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全鎮共落實結對幫扶924戶,幫扶人數達3696人。通過大力度實施富民工程,人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人均總收入達1600元,職工人均支配收入達到600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和12%。

政治建設


黨政班子成員一覽表
職務姓名性別民族
黨委書記韓斌漢族
人大主席周軍漢族
政府鎮長張東紅漢族
黨委副書記冉雪麗漢族
紀委書記、監察室主任安陽漢族
基層黨建工作辦主任王強漢族
人武部長伏小軍漢族
政府副鎮長袁睿漢族
政府副鎮長宋國平漢族
綜治辦專職副主任胡樊瑩漢族
司法所長陶自強漢族
計生辦主任余小芹漢族
食葯所副所長彭文濤漢族
財政所長馮會平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