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象

谷象

谷象是貯藏穀物的主要害蟲。成蟲嚙食穀粒,幼蟲蛀食穀粒內部。危害米、稻、麥、玉米、高粱等。成蟲體長2.4—2.9mm,寬0.9—1.5mm,體卵圓形,紅褐至瀝青色,背無光澤或略具光澤。頭部刻點較明顯,額前端扁平。喙基部較粗。觸角著生於基部1/3—1/4處,頂端圓形。前胸長寬約相等,基部寬,向前縮窄,背面密布圓形刻點。

簡介


谷象(granary weevil)Sitophilus granarius(Linnaeus)鞘翅目象甲科。成蟲體長2.5mm-4.7mm;扁圓筒狀,赤褐色,有金屬光澤;觸角8節膝狀;有象鼻狀的喙;前胸背板上的刻點橢圓形,大而稀疏;鞘翅無斑紋,無後翅。一年3~6代,以成蟲越冬,耐低溫,適宜條件下,一代需50多天;食性雜。在新疆及甘肅、四川部分地區有發現。

傳播途徑


谷象外型圖
谷象外型圖
隨寄主的調運進行傳播。

主要寄主


小麥、大麥、黑麥、燕麥、玉米、稻穀、高粱、粟、蕎麥、薯干、豆類、花生、麵粉、乾果及中藥材等。

為害特點


谷象圖譜
谷象圖譜
谷象對糧食及其加工品危害嚴重,據陳耀溪報道,谷象長期在倉內繁殖造成很大損失,10對谷象在適宜環境中繁殖,經5年後能使406T純凈糧食受到毀壞。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5-4.7毫米。栗褐色至近黑色,有光澤。喙細長略彎曲,其長約為前胸長的2/3。全身密布刻點及倒伏狀毛,前胸背板頂區的刻點長橢圓形,刻點內著生鱗狀毛。鞘翅顏色單一,無淡色花斑。后翅退化,喪失飛翔能力。卵長0.6-0.7毫米,寬約0.3毫米。長橢圓形,中部略寬,下端圓,向上逐漸變窄,上端有一帽狀的圓形隆起物。老熟幼蟲長3-4毫米。乳白色。背隆起,腹面平坦,身體肥胖呈半圓形,無足。第1-4腹節背板各被橫皺分為3葉。

生物學特徵


該蟲具有較強的存活繁殖能力,成蟲一般活7-8個月,越冬者達10-15個月或更長。雌蟲一生產卵幾十粒至200多粒。世代重疊,主要以成蟲越冬,越冬場所主要食成蟲在廠房內的黑暗處如地板縫、磚縫、牆基的粉塵中或雜物中。
成蟲食糧粒,幼蟲危害穀粒蛀成空殼,尤其喜食柔軟的澱粉質。溫度是環境條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相對濕度也較重要。據觀察,飼養供試谷象,溫度25-28℃、相對濕度65%-70%,養蟲的麥粒含水量約13%,谷象生存繁殖較好,每代需時一個多月。
據蔡邦華研究,谷象產卵與溫濕度關係為:溫度16-22℃、相對濕度85%-100%,最適於產卵;溫度24-27℃、相對濕度95%-100%,產卵最速;溫度13℃時,相對濕度85%以下才開始產卵;溫度35℃時,相對濕度20%以下停止產卵。

檢測方法


高錳酸鉀染色法:樣品15g→30ml水浸泡1min→1%KMnO染色1min→清水洗凈→擴大鏡檢查→有直徑約0.5mm黑斑點為蟲粒

控制方法


1、利用Co射線輻照處理谷象得到雄性不育劑量為110GY,雌性不育劑量為140GY,並提出釋放不育谷象與被防治谷象的比例50-100。輻射的不育雄、雌成蟲之間或與正常雌雄成蟲均可交配,但輻射雄蟲的平均交尾次數比對照顯著降低,而只有輻照雌蟲的平均交尾次數與對照無顯著差異。
2、使用誘捕器誘捕谷象。
3、冷榨未精鍊的麥芽油、能量油、燕麥油對谷象有較強的引誘作用,在瓦楞紙誘捕器中,信息素結合麥芽油或燕麥油其誘蟲活性明顯優於燕麥油或麥芽油單獨使用。
4、應用多層酶聯免疫吸著法測定被谷象幼蟲危害的小麥中肌漿球蛋白的含量。

防治方法


正用植物油(棉子油,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來抑止小麥中的谷象。當劑量為5毫升/公斤時,谷象後代繁殖明顯減少。在10毫升/公斤,則可完全防治谷象,同時至少可以保持60天的效果。這些植物油也可驅避谷象成蟲。用植物油處理后對小麥種子的吸水性沒有明顯的影響,但5或10毫升/公斤的劑量減少了種子的發芽率。

防治措施


(1)實施植物檢疫:在調運農產品、種子時,嚴格執行檢疫制度,防止傳播蔓延。
(2)做好倉庫內外的清潔工作。按期進行空倉和運輸工具的消毒。
(3)藥劑熏蒸:每1000千克糧食用磷化鋁4~6片,密閉5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