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泥湖年譜
方方創作的小說
《烏泥湖年譜》為著名作家方方的作品。該小說以舉世罕見的三峽工程為大背景,表現了1957年反右至1966年期間,一群居住在烏泥湖的水利專家所經歷的種種精神上、道義上、良知上的考驗和歷練。反映了那個年代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烏泥湖是長江水利規劃設計院的宿舍所在地。
烏泥湖年譜插圖
目錄 |
出版說明 |
楔子:關於烏泥湖的說明 |
1 烏泥湖的地理環境 |
2 烏泥湖的人間歷史 |
3 烏泥湖宿舍修建的背景 |
4 烏泥湖宿舍的十幢小紅樓 |
5 烏泥湖宿舍地形圖 |
一 1957年 |
二 1958年 |
三 1959年 |
四 1960年 |
五 1961年 |
六 1962年 |
七 1963年 |
八 1964年 |
九 1965年 |
十 1966年 |
丁子恆:丁子恆一生的願望就是能夠簡簡單單地活著,因此他四個子女的名字依次是淳、朴、簡、單,可這個簡單的願望也難以實現。1957年一場場批判會不歇氣地襲擊他們,丁子恆只想逃避,但他始終面臨著發言的問題,這是一個立場問題,不然就會被視為“溫情主義”,從這一刻開始,自己的良知就隨這落葉墜落了。這是丁子恆第一次違背自己的良心,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在之後漫長的歲月里,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就這樣,丁子恆雖然保全了自己和家人,但他的心已經麻木了。
蘇非聰:一個僅僅因為講錯一句話就成為右派的天真直率的知識分子。本來,同在總工室工作的王志福已差不多被內定為右派,但蘇非聰卻因為對划右派分子都要規定指標名額的反感而“憤然”地發了一句牢騷,不料這牢騷卻被急欲“立功贖罪”的王志福揭發了出來,結果反而是蘇非聰自己因這句不慎之言,而罹禍成為烏泥湖家屬區最早的右派之一。
林嘉禾:一位正直熱情且有著強烈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即使被打成了右派,還關心著工程建設,在被監督勞動三年之後重見丁子恆時,仍然詢問探討著壩址合適與否的問題。
皇甫白沙:知識分子中最傑出的代表,他開朗爽直,有種堅忍不拔的性格,不論遭受什麼磨難,始終富於激情和理想,不管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依然不改變一貫的追求。剛摘掉右派帽子回到施工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挺身而出,以一種強大的人格力量震懾人心。和許多知識分子固守清高難以接納世俗的性格不同,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有領導才能,“文革”中雖然再次遭受打擊,仍然堅信烏雲終將過去,還有更為重要的大任在後面。
悲劇意蘊
《烏泥湖年譜》以修建長江三峽大壩為背景,描寫了一大批高級知識分子在一場場政治運動的逼迫下所經歷的人生悲劇。方方從丁子恆自身出發,對時代進行反思,為什麼這個世界會變成這樣?為什麼每個人活著卻跟死去差不多?方方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的殘酷,她親眼目睹了父親是如何喪失人格尊嚴的,目睹了那些知識分子的悲慘人生,因此,相比其他文學作品所描寫的個人悲劇,《烏泥湖年譜》的悲劇可以上升為一種民族悲劇,成為一個民族文化危機的根源。
張力氛圍
《烏泥湖年譜》與以往歷史敘事不同之處在於,方方在小說中營造了充滿張力的兩種氛圍:一種是特定的政治年代沉重、壓抑的氛圍;一種是由知識分子做派、家庭所營造的文明自然的氛圍。所謂張力,原是英美新批評所主張和實踐的一個批評術語,通俗地理解就是在整體文本的有機體中包含著共存著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馳的辯證關係。亦即,張力存在於“意向”與“意向”之間。在這兩種氛圍中,前種氛圍以無所不在之勢存在,但只要一有契機,后種氛圍便會悠然而現,且有與前者並駕齊驅之勢;前者因涉及眾多科技術語以及嚴峻的政治風波,又是成人男人們的世界,故而氣氛沉悶壓抑。尤其是寫到那些關於批判檢查的場面則更是讓人有窒息之感。這些科技知識分子們遭遇到了超乎想象與接受能力的困厄。比如:右派竟也有指標名額,蘇非聰如同拉比例尺一樣被拉進了右派堆里。瀟酒睿智的他起初出於憤慨堅決不承認自己是右派,但經丁子恆勸說,考慮到妻兒命運,不得不屈服認命。他一夜白頭,第二天就變得唯唯諾諾了。目睹一座精神大壩的坍塌,丁子恆心痛不已,更大的感觸卻是心驚不已。蘇非聰無法接受下放的事實,憤然辭職,頂著右派的帽子返回老家農村,從此陷入窘厄之中。而後者多為女人們的笑談、交往,孩子們之間的玩耍、童事,雖然時代生活氣氛也瀰漫其間,也會偶有衝突,亦有令人輕鬆之感。這是一個充滿溫馨、童稚的世界。藝術家往往有一種對於童年時期的眷戀。這后一種氛圍是方方童年時期的生活氛圍,她對這一氛圍有著傾向性的肯定與喜愛自是難免。
《北京日報》評:探究新中國成立後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和精神扭曲史是方方作品的一個重要主題。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就是一部記述父親一代知識分子從1957年“反右”到1966年“文革”期間的心靈史。
《湖北日報》評):方方創作了首部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用犀利、冷峻的筆觸講述一群學有專長、年富力強,滿懷報國熱情和人生壯志的知識分子,在那個特殊年代里,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滿腹豪情,不是毀於頻繁的政治運動,就是消磨在庸庸碌碌的生活瑣事里。
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烏泥湖年譜 | 2000年9月1日 | 人民文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