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夔

李夔

李夔(1047—1121),字斯和,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北宋官員,抗金名臣李綱徠之父。神宗元豐三年(1080)進士,通曉軍事,抵禦西夏來犯有功,后歷任大宗正丞、太常少卿、京西南路安撫使等職。

人物關係


生平


李夔,字斯和,南宋名臣李綱父。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進士,調秀州華亭尉,移松溪尉,池州軍事推官。歷知錢塘縣,鄜延經略安撫司勾當公事,簽書平江軍節度判官廳公事。任鄜延帥呂惠卿幕僚時,至延安不到一個月,夏人傾國數十萬兵來攻,李夔陳守御方略,使一路得安。米脂之役時,有言夏軍十餘萬將來進攻,諸將將棄城而逃,李夔在彼眾我寡的情勢下,堅決主張按兵不動,大張聲勢,使夏人認為有備,終使夏人不敢來犯。在任平江判官時,案件積壓,李夔命人分條梳理決判,人皆安之。徽宗即位,遷大宗正丞。久之,擢宗正少卿,兼學制局參詳官,移太常少卿。大觀四年(1110年),知鄧州,兼京西南路安撫使。改知潁州。宣和三年徠(1121年)卒,年七十五。事見《龜山集》卷三二《李修撰墓誌銘》。

吳縣誌錄


李夔,字斯和,其先江南人,唐末避亂,徙邵武。元豐三年進士,釋褐華亭尉,轉奏議郎,授僉書平江軍節度推官。嘗攝郡事,適當累政因循之後,獄系甚眾。夔命數吏分條其所犯,不日皆決遣之,遂以無事。子綱,相高宗。

家庭成員


子:李綱,宋欽宗、高宗朝宰相,抗金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