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蹇匪躬
蹇蹇匪躬
徠蹇蹇匪躬是一個成語,讀音是jiǎn jiǎn fěi gōng,指為君國而忠直諫諍。出處《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王臣蹇蹇,謂王臣忠告直諫;匪躬之故,並非為其自身的事。后以“蹇蹇匪躬”謂為君國而敢於忠言直諫。晉 葛洪《抱朴子.臣節》:“違令犯顏,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
偏正為國家敢於忠言直諫。晉·葛洪《抱朴子·臣節》:“違令犯顏,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褒義。多用於表示人的忠直節操。也作“蹇諤匪躬”、“蹇之匪躬”。
● 蹇蹇的解釋 .忠直貌。蹇,通“ 謇 ”。《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註:“謇謇,直諫不已也。”《漢書·循吏傳·龔遂》:“ 遂 為人忠厚,剛毅有大節,內諫爭於王,外責傅相,引經義,陳禍福,至於涕泣,
● 匪躬的解釋 謂忠心耿耿,不顧自身。《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孔穎達 疏:“盡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濟君,故曰:匪躬之故。”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比干 匪躬而剖心於精忠, 田豐 見
違令犯顏,~者,安上之民翰也。 ◎晉葛洪《抱朴子·臣節》
作謂語、定語;用於敢說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