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宣傳的結果 展開
- 傳播學名詞
- 漢語詞語
宣傳
傳播學名詞
宣傳是一種專門為了服務特定議題(議事日程,agenda)的訊息表現手法。在西方,宣傳原本的含意是「散播哲學的論點或見解」,但現在最常被放在政治脈絡(環境)中使用,特別是指政府或政治團體支持的運作。同樣的手法用於企業或產品上時,通常則被稱為公關或廣告。運用各種符號傳播一定的觀念以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的社會行為。
宣傳
宣傳有各種類型。按宣傳的內容分,可以分為政治宣傳、宗教宣傳、軍事宣傳、商業宣傳、科技宣傳等。宣傳運用多種宣傳手段:人際間面對面的宣傳,要運用語言、姿勢、表情等宣傳手段;面向大眾的宣傳,要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如報紙、雜誌、書籍等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等電子媒介;理論文章、文藝演出、新聞報道也可作為宣傳手段;一面旗幟,一枚徽章,一套制服,一座博物館......都可以成為宣傳手段。宣傳還可按需要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如灌輸、鼓動、教育、勸說、誘導、批判等。灌輸是將思想理論、價值觀念系統地輸入人們的頭腦並不斷強化,理性和系統性是其特色。鼓動強調用具體事實和集中的論點激勵人們的感情,使之強烈震動和有所覺悟。教育、勸說、誘導則情理並重。批判嚴詞厲色,目的在使受宣傳者改變態度,使其思想和行為向宣傳者所需求的方向轉化和發展。
儘管宣傳可以劃分為各種形式和不同層次,但它們具有共同的特點。①目的性。所有宣傳者都旨在影響受眾,力圖使受眾按宣傳者的意圖行動。②傾向性。在意識形態領域,宣傳的傾向性不僅表現在不同階級、階層和集團的宣傳者所宣傳的內容上,也表現在他們所運用的手法上。③社會性。一般說來,宣傳都要面向社會各階級、各階層,以求影響最大多數的受眾。④現實性。表現在宣傳目標、宣傳材料和宣傳效果等方面,沒有現實的宣傳目標和宣傳材料,就不能獲得現實的宣傳效果。⑤附合性。宣傳往往依附於其他的文化傳播領域。新聞是宣傳最易依附的手段,原因之一是宣傳能借力於新聞告知的職能而獲得影響受眾的機會;其次是新聞客觀報道的形式容易掩蓋宣傳的目的性而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教育也是宣傳易於依附的領域,因為教育是人的社會化基本途徑。人們通過接受教育獲取有關社會的和自然的各種知識,建立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因而高層次的宣傳即灌輸最容易在教育領域發揮效能。文藝也是宣傳的一種好形式,寓教於樂,動之以情,效果顯著。
宣傳具有激勵、鼓舞、勸服、引導、批判等多種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勸服。即通過多種內容和形式,闡明某種觀點,使人們相信並跟著行動。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高度重視宣傳工作,積極參與宣傳活動,制定了以啟蒙、教育和組織群眾為目的的無產階級革命宣傳的戰略目標,把宣傳和組織聯繫起來,創立了無產階級的宣傳理論和宣傳形式,從而推動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促進人類進步和社會主義事業。
在宣傳的過程中,下列各個環節是決定成敗的要素。
1、確立宣傳目標
活動宣傳
2、建立宣傳機構
發起宣傳的政府、政黨、集團、企業等,一般通過宣傳機構設置“宣傳前線”,使發起者處於主動的地位。在資本主義國家,發起宣傳者往往處於幕後,通過貌似中立的“宣傳前線”組織去影響受眾。社會主義國家宣傳目的和內容與人民的利益一致,宣傳者直接與受眾見面。但是,任何國家,選擇和確定宣傳者和宣傳機構時,都要考慮或維持他們在受眾面前的公正形象及受信任程度。
3、確定相應的受眾範圍
任何宣傳都須確定相應範圍的受眾。受眾的範圍,根據宣傳的目的和內容確定。通常從4個方面了解受眾,追求宣傳效益:a、了解受眾的切身利益,宣傳的內容應與之相符;b、了解受眾接受宣傳的態度,對贊成、中立、反對甚至帶敵意的不同受眾,採用不同的宣傳方式;c、了解受眾所處的環境,一些對宣傳持中立或反對態度的受眾,在一定環境的社會壓力下容易改變態度;d、了解受眾接受宣傳的能力和水平,如閱讀能力、理解水平。
4、選擇宣傳內容和宣傳形式
這種選擇須有助於宣傳目標的實現。宣傳內容的選擇通常貫徹現實性和關聯性原則,給受眾以科學、現實的思想和理論以及具體、生動的事實材料,否則難以達到宣傳目的。同時,所選擇的思想、理論和事實材料,須和受眾的利益、經驗及接受能力相關。宣傳形式的選擇取決於宣傳內容和宣傳對象,同時要求鮮明性和多樣性。鮮明性表現在準確、生動地表達思想觀點,多樣性則可通過各種新鮮形式重複思想觀點,以加深受眾的印象與記憶。
5、選擇使用媒介
大眾傳播媒介是現代最有效的宣傳工具。快速傳播媒介(廣播、電視、報紙)容易影響受眾對日常事件的看法,慢速傳播媒介(雜誌、電影、書籍)容易影響受眾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快速傳播媒介影響受眾更為廣泛。選擇宣傳媒介要注重符合特定受眾的要求。在大眾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的時代,受眾通過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來對付嚴重的“信息超載”現象,因此,要達到宣傳目的,必須了解和分析受眾在選擇傳播媒介時會最注重和最易受哪種媒介的影響。
6、測量宣傳效果
宣傳活動並非一次性的單向傳播過程,因此,調查、測量宣傳效果,不斷調整宣傳的內容、手段和宣傳的步驟,分析、排除反宣傳的干擾(如誤解、曲解),是進行有效宣傳的一項重要程序。宣傳效果的測量方法,一般流行控制實驗法、調查觀察法和內容分析法,而以內容分析法的運用為最多。內容分析法強調以客觀、系統、定量的方式來描述和分析傳播內容,從而推測受眾的理解和反應程度。由於這種方法是一種間接的測量手段,所以宣傳家們更主張採用調查觀察法進行測量,即通過調查,廣泛地了解受眾生活、信仰、價值觀念、選擇傳播媒介的習慣等,深入現場去觀察、記錄受眾對宣傳的反映。
7、對付反宣傳的措施
在宣傳過程中,受眾可能受到反宣傳的干擾。在測量宣傳效果的同時,要注意可能存在的反宣傳因素,從而採取積極的對付措施。這不僅是在發現反宣傳后加以辯駁、批判,同時要在宣傳的過程中注意正反兩面都說的原則,使受眾在有所預防的狀態下,能自動抗禦反宣傳。
宣傳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宣傳過程中,貫串著一系列戰略、戰術和方法問題。它的戰略制定,有心理動態說服和社會文化說服兩種方式。心理動態說服是經過宣傳改變人的心理,導致其行為的改變;社會文化說服是通過宣傳影響社會文化的價值觀,進而建立新的價值觀,達到改變社會和個人行為的目的。宣傳過程中的戰術手段,可以從宣傳者的態度,宣傳內容的強度及宣傳形式的靈活度等主要方面加以設計。
無產階級宣傳家也注重宣傳手段的研究,列寧就曾將“灌輸”和“鼓動”兩種不同的宣傳方式加以比較,無產階級的宣傳不允許欺騙,而是反覆強調科學性、真實性與現實性的原則。
宣傳的戰略戰術,還包括宏觀領域的控制和管理。它又可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個方面。積極的宏觀控制管理如宣傳環境的控制、宣傳隊伍的組織、宣傳媒介的協調等,它運用反饋調節原理,使宣傳活動不斷根據環境和受眾的變化而變化。消極的宏觀控制管理是運用法制手段,壓制反宣傳機構和媒介,禁止反宣傳出現,如封閉外來宣傳渠道,實行新聞檢查等。有效的宏觀控制和管理,是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適度結合,而以積極的控制和管理為主。
一戰後,第一個學術性宣傳研究機構“宣傳分析研究所”成立(1937年)。該書所出版的《宣傳的藝術》一書歸納了七種常用的宣傳方法:
1、辱罵法:給某種思想貼上一個不好的標籤,使我們不經檢查證據就拒絕和譴責這種思想。辱罵法不常用在廣告,普遍用於政治活動和其他領域的公開活動中。如“恐怖主義”和“自由戰士”都是根據貼標籤的人的觀點而定,或是貼標籤的人支持哪一邊而定。
2、光輝泛化法:也叫暈輪效應、光環效應,即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聯繫在一起,使我們不經證實就贊同或接受它。如羅斯福的“新政”、廣告中的產品名稱和促銷等。
3、轉移法:將某種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權威、影響力、聲望轉移到另一事物上,使後者更容易被接受。轉移法通過聯繫過程起作用,像是“牽連賞識”。傳播者的目的是將某種觀念、產品或事業與人們讚賞的東西聯繫起來。如商業中的名人廣告。
4、證詞法:通過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討厭的人評論某種觀點、項目、產品或人,影響公眾的態度。如名人廣告、政治宣傳。
5、平民百姓法:指某講話者稱自己及其觀念是“人民的”或“普通老百姓的”以受到更廣泛的信任。如柯林頓被塑造成“只是普通人”的形象。
6、洗牌作弊法:是指通過對事實或謬誤、例證或干擾物,以及合理陳述或不合理陳述的選擇和使用,以期對某觀點、項目、人物或產品做儘可能好或儘可能壞的說明。如東京灣事件。
7、樂隊花車法:宣傳者告訴人們“每個人——至少我們所有的人——正在做它”。利用這種宣傳技巧,宣傳者試圖使人們相信,人們所屬團體的所有成員都接受它的計劃,因此所有人必須跟隨大家“跳上樂隊花車”,接受宣傳者的計劃。
孫中山“宣傳主義”是資產階級的三民主義
新聞是宣傳的一種重要形式。宣傳者運用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闡述一定的觀點和主張,以達到吸引受眾和爭取受眾的目的。新聞和宣傳都是信息的傳遞,兩者既有明顯的區別,又在很大程度上交叉。新聞和宣傳的結合必須尊重新聞規律和宣傳規律,通過受眾所關注的事實的傳播,表達思想觀點,使受眾樂於接受,而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