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靜蘭

成靜蘭

成靜蘭與崔述婚後,久未生子。直到崔述不惑之年時,她才生一子,取名天佑。崔述非常悲痛,為靜蘭作傳,附其詩集之後。

個人經歷


成靜蘭出身於大名府第一望族——成家。成家自明末清初成基命、成克鞏父子兩任內閣首輔(宰相)直至成懷祖(成靜蘭之父)為?州州判,人才輩出,地位顯赫。她秉承詩書家傳,好學不倦,諳熟文史,能詩會畫,是丈夫的作讀伴侶。她沒出閣時,所做詩集名《綉余吟》。婚後所作詩集名為《爨余吟》。
1764年,她與崔述喜結伉麗。第二年,小兩口自陝西返回魏縣。東歸途中,成靜蘭曾作詩《曉發》,她在詩中寫道:
雲埋古戍驛樓空,回首秦川失舊蹤。
雙眼望迷千里月,寸心敲斷五更鐘。
車迎曉露征衣濕,馬踏春溪野草茸。
遙憶天涯雙白髮,歸寧何日淚千重。
她與丈夫情深意篤,夫唱婦和。說到夫妻恩愛情長時,成靜蘭的《贈良人》寫道:
頻年南北復西東,悶里登臨眼皆空。
兩岸蒼苔微雨後,半林紅葉夕陽中。
新業有限惟燒酒,老去無家尚轉蓬。
莫使繁霜浸客賓,今朝且辭菊花叢。
又如《相思夜》寫道:“靜夜秋雨相思掛漫天,芬芳百合牽掛飄滿春”。當崔述科考不第時,成靜蘭寫詩鼓勵“明年準擬攀喬木,款語壯台莫愴神”、“豈必上林無樹借,知君性本愛山戀”。當崔述專心致志於著書立說時,她寫詩相勉,如《贈君子》寫道:“獨坐搔首常寂寂,喚之不應如木石。忽然絕叫起狂喜,數千餘言齊落紙。”
崔述六十多歲離鄉,遠在外地為官,她更加珍視晚年的愛情,其詩句中有“老去更添恩愛重,悶來不覺酒杯深。”“暫時小別還成憶,如許離情已不禁。”當她看到官場腐敗,崔述在逆境中艱難為官時,她寫道:“多少不平事,扶劍發衝冠。”“時勢一朝變,霜翮起秋天。”“一朝飛騰遂厥志,平盡人間不平事”。
除寫詩之外,成靜蘭更酷愛作畫,尤擅畫菊。她曾為小姑崔幼蘭畫菊一幀。幼蘭非常珍愛並精心收藏,還題詩一首:
醉后楊妃別樣妝,
裁與婀娜玉肌香。
生前不與群花比,
留取芳魂獨傲霜。
這幅畫在幼蘭去世后,由其子孫收藏,1926年被土匪燒毀。
成靜蘭與崔述婚後,久未生子。直到崔述不惑之年時,她才生一子,取名天佑。可惜天佑早死,她寫下了《哭天佑》一詩,感人肺腑,催人淚下。詩中寫道:
四十始有子,嬌弱不離懷。
三年不能行,一旦歸草萊。
獨坐空庭雨,使我心如摧。
柔腸千百折,點滴欲成灰。
安能學佛志,清靜寂無為。
自爾歸山丘,使我常悲辛。
舉箸思爾念,聞聲思爾呻,
拂枕思爾睡,睹器視爾陳。
推推不能去,輾轉淚沾巾。
此身豈我有,上有垂老親。
揮淚強出戶,安可不自珍。
崔述一生以治學為務,他在治學過程中,與愛妻成靜蘭切磋經史之道,疑古辨今,著書立說。因此,崔述能花費畢生心血和精力寫出“探索科學古史體系的先導名著”《考據錄》(36卷),成為“開中國史學界疑古風氣之先”的清代考據大師,也有賢內助成靜蘭之功。
崔述晚年任福建羅源知縣期間,為政清廉,家境不佳。成靜蘭與丈夫相依為命,夫妻恩愛,對丈夫既有生活上的照顧,更有事業上的支持。她的《黃鶯兒四首》,便是對那時生活的真實寫照。其四為:“一自羅源,仆息歸,友欲還,清貧難過頻興嘆。債主催錢,典衣過年,萬民爭頌中何干。苦無邊,急來拍案,‘誰教當清官’”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崔述自福建辭官歸鄉,初居大名,再居安陽西山,後來又遷居彰德府城。成靜蘭一直陪伴丈夫。清嘉慶19年(1814年)4月,75歲的她先丈夫兩年去世。崔述非常悲痛,為靜蘭作傳,附其詩集之後。

《崔東壁遺書》命運


崔述六十六歲在安陽完成了他的主要著作《考信錄》。此書卷帙浩繁分《前錄》、《正錄》、《后錄》三部。《前錄》有《考古提要》二卷、《補上古考信錄》二卷《正錄》有《唐虞考信錄》八卷、《夏考信錄》二卷、《商考信錄》二卷、《豐鎬考信錄》八卷、《洙泗考信錄》四卷《后錄》有《豐鎬考信別錄》三卷、《洙泗考信余錄》三卷、《孟子事實》二卷、《考古續說》二卷、《附錄》二卷。崔述在他去世前一年自訂全書總目三十四種、八十八卷除《考信錄》外又有由《王政大典考》、《讀經餘論》等彙集而成的《考信翼錄》十二卷。此外尚有《五服異同匯考》、《易封圖說》、《知非集》詩集、《無聞集》文集等書。嘉靖二十二年年二月初六崔述逝世於彰德。他一生著作宏富是位在清貧的生活中堅持刻苦考信古史的學者。在羅源時已由其門生陳履和刊刻《洙泅考信錄》等著作。在他去世后陳履私受遺命繼續整理並刊刻《東壁遺書》。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顧頡剛等長期搜訪崔述遺著在東壁故里還訪得崔夫人成靜蘭的《二餘集》、妹幼蘭的《針余吟稿》及弟崔邁著作多種彙編成《崔東壁遺書》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