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宮面
藁城宮面
藁城宮面,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17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藁城宮面”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藁城宮面
藁城宮面產自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藁城處於太行山東麓河北平原中南部,屬太行山洪積沖積山前傾斜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以1/1500~1/2000的坡降逐漸傾斜,形成典型的山前傾斜平原地貌。境域中部為滹沱河第二沖積扇之脊。地勢較南北兩面略為低洼;北部為磁河沖積扇及磁河、滹沱河之間的河間地帶,海拔65~55米,向東南緩降;南部邊緣為滹沱河、槐河之間的河間地帶,海拔60~39米,向東南緩傾。由於歷史上滹沱河、磁河、槐河等河流的改道和變遷,洪水泛濫、風沙等外力作用,形成只都、九門、南董一帶,楊馬村至南孟、梁家莊一帶,張村、北樓、小常安、賈市庄一帶的古河道、窪地、沙崗、沙丘、緩崗、河溝、坑塘等微地貌。
藁城區環境
明朝時期,河北省藁城縣一帶的面合藝人,就以精於製作挂面而馳名燕趙之地;
清光緒年間,地方官吏曾以此進貢皇宮,列為宮廷佳品,故而得名“宮面”;
民國時期,藁城“宮面“曾出口朝鮮,並受過孫中山南京總統府頒發的“國光銀牌”嘉獎;
藁城宮面
藁城宮面
藁城宮面
宮面是藁城特產之一(另有宮燈、宮酒,民間戲稱“三宮”),屬河北省傳統名產名優食品,亦稱貢面。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是河北省富有獨具地方特點的傳統風味食品,全國只有河北省一家出口。藁城宮面榮獲“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中國藁城宮面之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糧如意榮獲“中國名優產品”“中國自主創新產品”“中國綠色環保產品”。
藁城宮面產地範圍為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現轄行政區域。
• 品種
手工挂面。
• 立地條件
以本地產高筋優質小麥為主要原料,蛋白質含量高,有韌性,是生產藁城宮面的主要原料,小麥粉麵筋質(濕基)含量在28%以上,其他指標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生產用水為產地範圍內的地下水,水質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以食用植物油、食用澱粉、食用鹽為輔料:均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 加工工藝流程
原輔料→和面→熟化→開條→盤條→上軸繞條→分面醒面→出架拉制→晾曬→切斷成品→包裝。
加工要點:
(1)和面:小麥粉、水、食用澱粉、食用鹽、食用植物油比例100:26:4:4:0.3,和面時間20-25分。
(2)熟化:溫度控制在(20-25)℃,濕度控制在(80-85)%,第一次熟化時間要求(10-15)分,第二次熟化時間要求(20-30)分。
(3)開條:將熟化好的麵糰放在平整的案板上壓片,通過壓軸逐步壓成符合規定的2厘米厚度的面片,用快刀將麵糰划割成直徑為3厘米左右的圓形長條。
(4)盤條:人工搓條,搓為均勻的圓狀麵條,均勻盤至圓盤式熟化盆中,人工需要2人連續划割揉搓,中途不能停斷,隨之用手來回反覆捻搓成直徑為1厘米-2厘米的圓條,再將其層層盤入盆中進行第二次熟化。熟化溫度、濕度及時間要求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 |||
---|---|---|---|
溫度℃ | 濕度% | 第一次熟化時間 | 第二次熟化時間 |
20-25 | 80-85 | 10-15 | 20-30 |
(5)上軸繞條:把兩根67厘米左右長,一根粗的竹扦固定好,將熟化好的麵條交叉地纏繞在竹扦上,至竹扦繞滿為止,扦與扦之間距離為40厘米-50厘米。繞條時用力應均勻,自然有序。一般情況下,1分可繞滿兩根竹扦,每兩根竹扦可繞麵條3千克。
(6)分面醒面:將上好軸的麵條放入醒面洞內,一般25分即可松扦。若天氣不好,濕度較大,可延長至30分。若光照太強,20分即可。
(7)出架拉制:把兩根竹扦插放在有孔眼的框架上,固定好后,開始向下拉長,拉制時應平均用力向外慢慢伸張。拉至180厘米左右時,下面兩邊用輕桿固定。
(8)晾曬:自然晾曬2至3小時,水分≤13.0%。
• 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
外觀:均勻圓狀,表面光滑細膩。
色澤:色澤晶亮,均勻一致。
烹調性:煮熟后湯色清,口感不粘,筋通爽口。
理化指標:烹調損失:≤10.0%;水分:≤13.0%;自然斷條率:≤2.0%。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藁城宮面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石家莊市藁城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藁城宮面的檢測機構由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