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說

北宋蘇洵創作的散文

《名二子說》是宋代詩人蘇洵寫徠的一篇散文。寫為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命名的緣由,表達了對兒子的希望與告誡,並介紹了二子的性格和名字由來。

作品原文


輪。輻.蓋。軫①,皆有職(13)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⑤者②。雖然,去⑦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⑧汝之不外⑨飾⑩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③,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④。雖然⑥,車仆馬斃,而患⑪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⑫矣。

註釋譯文


白話譯文

車輪、車輻條、車頂蓋、車廂四周橫木,都對車上有其職責,唯獨作為扶手的橫木,卻好像是沒有用處的。即使這樣,如果去掉橫木,那麼我看不出那是一輛完整的車了。軾兒啊,我擔心的是你不會隱藏自己的鋒芒。天下的車沒有不順著轍走的,但談到車的功勞,車輪印從來都不參與其中。即使這樣,車毀馬亡,也不會責難到車輪印上。這車輪印,是能夠處在禍福之間的。轍兒啊,我知道你是能讓我放心的。

詞句註釋

1.輪、輻、蓋、軫:輪,車輪。輻,輻條,插入輪轂以支撐輪圈的細條。蓋,車上的傘蓋。軫,車箱底部後面的橫木;一說為車箱底部四周的橫木。
2 軾:設在車箱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
3 轍:車輪碾出的印跡。
4 與焉:在其中。與,參加,參與。
5 為:用處。
6 然:這樣。
7 去:除去。
8 懼:擔心。
9 外:外表;外在。
10 飾:裝飾
11 患:禍患。
12 免:避免。蘇轍個性較為平和淡泊,蘇洵預料他會超然福禍之外,所以給他取名為“轍",希望他安度一生。
13 雖然:即使這樣
14.仆:倒下。斃:死。
15.外飾:在表面上有所掩飾
16.乎:對;對於。
17.職:專職,專用

創作背景


慶曆六年(1046年),蘇洵赴京趕考。儘管蘇洵的才學可以成為“帝王師”,可在朝廷腐敗、官場黑暗的環境下還是落榜了。他由此對科舉、朝廷失去了信心,轉而把希望寄托在兩個兒子身上。第二年返鄉后,蘇洵寫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當時,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
蘇洵寫《名二子說》十年後,送二子入京應試,過成都辭別張方平,張出了六道題考兄弟二人,自己則於壁間密窺。兩人得題后,即各自思考。轍有疑問,指以問軾,軾舉筆倒敲几案,意為“管子注”。又指第二題,蘇軾把第二題勾了,因為並無出處,開始答卷。考完后,張方平對蘇洵說:“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出自《瑞桂堂暇錄》)

作者簡介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考進士未中,乃發憤讀書,通六經、百家之說。嘉祜間,攜子軾、轍入京師開封,為歐陽修韓琦所重,薦為秘書省校書郎,以文安縣主簿與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而卒。其詩文明暢、雄健,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二子合稱“三蘇”。有《嘉祜集》、《老泉文鈔》。
名二子說
名二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