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溪鎮

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轄鎮

白溪鎮(諺文:백계진/매성;英文:Baixi)。梅都,別稱梅城,舊稱白溪市、北溪。是梅山首府,新化縣原縣城。是新北中心鎮、以及新北交通中心和新北貨物集散中心。

白溪鎮是湖南中部歷史最悠久且最早開化的地域,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宋王庭開梅山置新化縣,建縣於今白溪梅城白石坪遺址,第二年劃下梅山析出安化縣。白溪鎮歷史上長期是梅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梅山總部,梅山首領蘇甘和梅山軍的紮根之處。新化縣建縣以來第一任縣令楊勛就葬於古縣城城東門郊外的東門山山腰。白溪是神秘而聞名遐邇的梅山文化發源地和發祥地。

白溪鎮位於湖南省新化縣城北部35公里處。是個古老而聞名的千年古邑,將軍故里,豆腐之鄉,樸實之鄉,武術之鄉。白溪鎮地處資江中游段龍灣的龍頭位置,省級河流資江與二級支流白水的交匯之處,資江穿城而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民國時期白溪港有“小漢口港”之模;白溪有自梅山的第一個千年集市“美麗場”,她見證了古鎮的繁華和繁榮,以及元朝後的“資江航運奇迹”永不斷涌。白溪古有“小南京”、今有“湘中首爾”之美譽。古鎮八景中外知名,白溪豆腐名震天下,白溪的名人、作家、歌手、革命家、政治家和各類企業家更是數不勝數。

白溪也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朝氣蓬勃的人群、繁華喧鬧的城市、迷人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文化,充滿活力的白溪到處呈現出令人心動的景象;九衢百街的老鎮區和現代化新城區,顯示了白溪既古老又現代的歷史和時代風貌。

歷史沿革


白溪,解放前時為雍鄉,解放初期為第六區,后析為13區,1950年正式定名為白溪(原名“沛溪”,在今天也還有人這麼叫),在此之時,民間所稱的白溪,泛指今日的油溪、青實、鄧家、何思、檀山、水月、鵝溪、橫岩、東富、榮華、澧溪、圳上等鄉鎮。白溪人傑地靈,新化置縣后第一位進士劉允迪則是這塊土長出的鮮花,陳天華、龔谷成、張大孝(張慕安)、吳成方、成仿吾、張志飛、張斗樞、等都是這塊土地走出的奇才俊傑,以及現代的學者教授碩士如何倫天、陳惠國、張鐵夫/劉聰生、龔高曙、劉貝士、何淮中、何燕淮、龔耘、何南暉、張先階等更是中外聞名。還有近代美名遠播的詩人作家如劉犁、劉銀葉、白紅雪等都是這塊土地生出的奇葩。

自然資源


白溪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礦產豐富,潛力無窮。白溪分佈在大熊山南麓丘陵地區,跨資水兩岸,資水從南塘入境,在石子灣改向西流,經愛民出境去榮華,境內河段20公里,且水域最為寬廣,最寬度達2000餘米,境內油溪、白溪、思本溪等支流,明麗如鏡,油溪從坪溪入鏡,經油溪鄉注入資水,流段全長13公里,現已開發成油溪河漂流,白溪從吳家台入鏡,匯合董溪鵝溪,經白溪大橋注入資水,流段全程30公里。國家級森林公園旅遊聖地大熊山的主要亮點70%分佈在本境內,深山閨秀紫雲谷,集驚、險、奇、秀、幽、美、絕於一體,總面積2500畝;流光溢彩龍騰池,集神、山、水、幽、美、絕於一體,總面積1200畝旖旎秀色。處處誘人洞天福地麒麟洞群,更是地下宮殿天上人間之神工聖景,海市蜃樓,堪稱天下奇絕,洞長15公里,上中下四層,洞中生洞,且洞洞相通,神秘莫測,該洞水陸兩便,又與神洞龍庵堂依鄰相對、且離集極近,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礦產資源

思本溪從新源入境,經民新村注入資水,流段12公里,具有很高的養殖開發價值。全鎮總面積二百一十五平方公里,陶土藏量十分豐富,制陶歷史已近500年,海泡石不僅藏量豐富,而具含量較高,在24%至48%左右,黑滑石礦藏更為驚人,且石質細膩如玉。根據國家土質部門八九十年代堪測,鎮內蘊藏著世界少有的稀土礦物。

行政區劃


白溪東臨圳上鄉,西接琅塘鎮榮華鄉,南毗孟公鎮、油溪鄉、吉慶鎮,北部大熊山與南金鄉相連。白溪全鎮下轄5個管區(鄉、群工辦)以及1個社區和4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向學社區。全鎮面積243.65平方千米(2019年),位於國家森林公園大熊山腳下。六十年代柘溪水庫淹沒大片資江河壩,11萬人口的白溪鎮全境共移走4萬人。
至今全鎮人口達8.2萬(2019年),其中社區人口非常集中,是全縣的人口大鎮、農業大鎮和水淹庫區鎮。
白溪鎮轄5個管區;1個社區和42個行政村
白溪區
向學社區(梅城社區)白岩塘村新俄嶺村石塘村白溪村白龍村
湘川村灣塘村塘沖村任田村青荊村
鵝溪鄉
同星村大溪村大興村鵝長村印塘村
戴冠村煙陸村橫江村
何思鄉
舊縣村金溪村大源村新源村檀新村
彭家村聯民村青豐村育林坳村
富溪鄉
富溪村永陽村李泉村毛坪村東坪村東流村
橫岩鄉
象茶村十茶村大熊村張劉村橫岩村
新岩塘大坪村吳美村黎明村

文化


特色美食

新化白溪水豆腐,色澤潔白,質地細嫩,久煮不散,鮮美可口,享有“走遍天下路,白溪水豆腐”美譽。白溪豆腐好,與水質特佳有關。相傳清乾隆皇帝游江南,途經白溪鎮,吃了水豆腐,嘖嘖稱讚,究詢其因,當地人告知:白溪河畔的八仙街上有口水井,裡面有條龍,經常噴出“龍涎”,碧徹透亮,喝之清涼爽口,與眾水不同。乾隆當即賜名“金殿井”。白溪水豆腐就是取金殿井水製作而成的。許多外地人曾慕名前來學藝,但回去以後製作的豆腐總趕不上白溪的。
白溪豆腐吃法很多。鮮嫩的水豆腐開湯,拌以蔥葉、生薑等佐料,色、香、味俱全,尤以鮮、香為著,入口生津,落肚口有餘香。用凈化后的泥鰍拌鮮豆腐,鍋內溫度升高后,泥鰍鑽進豆腐里,吃起來又鮮又甜,別有風味。魚凍豆腐是白溪一帶人家過年必備的佳肴,它以新鮮鯉魚拌豆腐、白辣椒煮熟,冷凍后再吃,到口即化。

社會


發展前景

白溪鎮是個經濟高度自足城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城區分河西、河東和江北;資江上跨兩座白溪資江大橋,白溪鎮城區主要街道有濱江北路、濱江南路、江北路、東風路、前進路、石湖路、新白路、白圳路、白吉路。向學社區西部分為一開發區、二開發區、三開發區,共三個開發區。白溪鎮向學區多達百餘條大街大巷,其中著名的有中心街、興隆街、機長街、美利街、市場街、新街、新建街、聯盟街、邑府街、八仙街、土裡坳街、河東街等。集鎮面積現已達9平方公里(縣城為25平方公里,洋溪鎮為3.8平方公里);白溪歷來是縣域中心城鎮,也是縣域經濟邊貿市場的重要鄉鎮。白溪鎮商貿輻射人口達80餘萬,經濟貿易輻射圳上、榮華、油溪、琅塘、上梅、平口等鄉鎮。

旅遊


與梅山龍宮九龍洞也一水相連,另有老夫洞、新豐洞、天河洞,開發極具規模,又成特色。古八景依稀可辨,縣府遺址仍可觀風,乾隆欲踏觀瀾亭,今日新建更現風華,古寨望河殿、水月亭、雷王殿等古代名跡,如今也再復青春。走遍天下府,白溪好豆腐的白溪豆腐,如今更是香飄天下,品種更加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