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綿州的結果 展開

綿州

中國古代地名

隋置,治巴西縣(今四川綿陽東)。在成都東北二百七十里,為省城門戶。城東、北兩面依涪江,南臨安昌河。

元廢巴西縣入本州。清雍正五年(公元1272年)綿州升為直隸州。清代綿州轄有綿竹、德陽、梓潼等縣。民國廢,以州為綿陽縣。

簡介


唐-綿州
唐-綿州
綿州,巴西。上。開元戶五萬一千四百八十。鄉一百十三。元和戶七千一百四十八。鄉九十三。
本漢廣漢郡涪縣,後魏廢帝二年徙梓潼郡理梓潼舊城,於此別置潼州。梓潼舊城,在今劍州界。隋開皇五年,改潼州為綿州,因綿水為名也。大業三年改為金山郡,武德元年復為綿州。按州理城,漢涪縣也,去成都三百五十里。依山作固,東據天池,西臨涪水,形如北斗,卧龍伏馬,為蜀東北之要衝。梁天監中,張齊為太守,更造樓櫓?敵。有東西門,東門久塞,富樂山氣所沖,門開張則喪亂。宋元嘉初,太守王懷業開之,果致覆敗,爾後還塞。
州境:東西三百一里。南北二百六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一千七百三十四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五百九十四里。西南至漢州一百八十里。東南至梓州州一百三十里。西至茂州取松嶺路三百七十里。
北至龍州二百二十里。
貢、賦:開元貢:對鳳兩窠獨窠白綢、絹,又貢雙絲二十匹。賦:綿,絹。
元和貢:雙絲,賦同。

下轄縣


管縣八:巴西,昌明,羅江,神泉,龍安,魏城,鹽泉,西昌。
巴西縣,望。郭下。本漢涪縣地,屬廣漢郡。先主據蜀,立梓潼郡,以縣屬焉。晉孝武帝徙梓潼郡於此。後魏改為巴中縣,隋開持元年避廟諱,改為巴西縣。
富樂山,在縣東五里。
天池山,在縣北一十餘里。
涪江水,經縣西,去縣五十步。
羅江水,經縣西,去縣三十二里。
蔣琬墓,在縣西八里。琬為大司馬,住漢中,後上疏曰:“今涪水陸四通,惟急是應,若東北有虞,赴之不難。”由是琬還住涪,疾轉境劇,卒於此而葬焉。
譙周墓,在縣南十六里。周將亡,戒諸子曰:“吾後嗣當有黃頭黑齒,幾亡吾族。”及周孫縱之生也,頭黃齒黑。晉末,刺史毛璩使縱領白徒七百人,由涪水下討桓玄。西人不樂遠征,乃逼縱為主,攻陷巴西,遂屠益州。既害毛璩,自號成都王。義熙九年,朱齡石討平之。卒如周言。
昌明縣,緊。南至州七十里。本溪涪縣地,晉孝武帝自白沙戍移漢昌縣僑理於此,仍屬巴西郡。後魏廢帝改漢昌為昌隆縣,先天元年改為昌明縣。
涪水,經縣南,去縣一里。
羅江縣,缺。
廉水,經縣東北,去縣五里。讓水,出縣北平地。宋明帝時,梓潼人范百年,因論事之次,帝語及廣州貪泉,百年對曰:“臣家梁、益,所居廉、讓之間。”
謂此水也。
神泉縣,上。東北至州八十四里。本漢涪縣地,晉孝武帝於此僑置西充國縣,屬巴西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潼州,六年改為神泉縣,因縣西神泉為名。
神泉,在縣西平地。冬夏溫沸,氣如附子,能愈眾疾。
龍安縣,上。東北至州七十八里。本漢涪縣地,周武帝天和六年,於此置金山縣,隋大業二年廢。武德三年,於廢金山縣城置龍安縣,因山為名。
金山,在縣東五十步。每夏雨奔注,崩頹之所則金粟散出,大者如棋子。
龍安山,在縣北十里。有好林泉,隋開皇中蜀王楊秀立亭館以避暑。
魏城縣,上。西至州六十五里,本漢涪縣地,隋大業十年自鹽泉井移魏城縣理此,屬金山郡。按鹽泉井在今縣東南四十五里,鹽泉縣理是也。
高靈山,在縣北二十四里。
東西井,在縣東南四里。井西為涪縣界,井東為梓潼縣界,二縣界分境之所,故曰“東西”。
鹽泉縣,中下。西至州五十六里。本漢涪縣地,後魏禪帝元年割涪縣置魏城縣,武德三年分魏城置鹽泉縣。
五層山,在縣西南三十里。
梓潼水,經縣北,去縣十八里。
陽下鹽井,在縣西一里。
西昌縣,中。東至州五十一里。本漢涪縣地,晉孝武帝於此僑置益昌縣,隋開皇三年省。永淳元年又置,以與利州益昌縣同名,以其在州西,因改為西昌縣。
龍台山,在縣東北四里。
龍安水,在縣北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