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

Linux下的一個命令

mount是Linux下的一個命令,它可以將分區掛接到Linux的一個文件夾下,從而將分區和該目錄聯繫起來,因此我們只要訪問這個文件夾,就相當於訪問該分區了。

定義


當然,mount命令也變成了一種圖形化的界面,用戶不需要再去記住那些複雜的mount命令,只需選擇文件並點擊mount按鈕就可以完成操作。mount在Windows系統下的含義是:掛載文件到一個虛擬盤或一個虛擬文件夾中,通過訪問這個虛擬盤或文件夾使用整個文件。

發展


過去,玩遊戲需要物理光碟機和物理光碟,要把光碟里的遊戲安裝文件通過光碟機的讀取,再拷入電腦中安裝並使用,有些遊戲在玩的時候甚至還要實時讀取光碟,這樣對光碟機的損害非常大。隨著虛擬光碟機的出現,各種虛擬鏡像格式標準也陸續在網際網路上出現,比如說ISO,BIN,MDS,MDF,NRG,IMG等。
虛擬光碟機和虛擬鏡像的出現對物理光碟機和物理光碟起到了一個巨大的衝擊作用,物理光碟機已經不是電腦必須的一個設備了,遊戲光碟的需求量也大大減少了。用戶完全可以從網上下載一個虛擬遊戲鏡像,再用虛擬光碟機軟體讀取就可以了,大大節省了成本。同樣,很多電影,音樂,軟體,資料都紛紛被做成了虛擬鏡像文件,在網際網路上傳播。

格式


以下格式均可以mount到虛擬盤中使用
1.光碟鏡像ISO/IMG/VCD/nrg/mdf及mds/FCD/LCD/bin等
支持軟體:Alcohol, Clone, Daemon, UtraISO, WinISO, Virtual disk, WinMount
2.音頻鏡像FLAC/APE/WV/WAVE
支持軟體:WinMount
3.虛擬機硬碟鏡像VHD/VMDK/VDI
支持軟體:Virtual disk, VMware, Virtual box, WinMount
4.壓縮格式RAR/ZIP/MOU
支持軟體:WinMount

命令


【程序中mount()/umount()函數的系統調用】
功能描述:mount掛上文件系統,umount執行相反的操作。用法:
#include
int mount(const char *source, const char *target, const char *filesystemtype, unsigned long mountflags, const void *data);
int umount(const char *target);
int umount2(const char* target, int flags);
參數:
source:將要掛上的文件系統,通常是一個設備名。
target:文件系統所要掛載的目標目錄。
filesystemtype:文件系統的類型,可以是"ext2","msdos","proc","ntfs","iso9660"。。。
mountflags:指定文件系統的讀寫訪問標誌,可能值有以下
MS_BIND:執行bind掛載,使文件或者子目錄樹在文件系統內的另一個點上可視。
MS_DIRSYNC:同步目錄的更新。
MS_MANDLOCK:允許在文件上執行強制鎖。
MS_MOVE:移動子目錄樹。
MS_NOATIME:不要更新文件上的訪問時間。
MS_NODEV:不允許訪問設備文件。
MS_NODIRATIME:不允許更新目錄上的訪問時間。
MS_NOEXEC:不允許在掛上的文件系統上執行程序。
MS_NOSUID:執行程序時,不遵照set-user-ID和set-group-ID位。
MS_RDONLY:指定文件系統為只讀。
MS_REMOUNT:重新載入文件系統。這允許你改變現存文件系統的mountflag和數據,而無需使用先卸載,再掛上文件系統的方式。
MS_SYNCHRONOUS:同步文件的更新。
MNT_FORCE:強制卸載,即使文件系統處於忙狀態。
MNT_EXPIRE:將掛載點標誌為過時。
data:文件系統特有的參數。
返回說明:成功執行時,返回0。失敗返回-1,errno被設為以下的某個值EACCES:權能不足,可能原因是,路徑的一部分不可搜索,或者掛載只讀的文件系統時,沒有指定MS_RDONLY標誌。
EAGAIN:成功地將不處於忙狀態的文件系統標誌為過時。
EBUSY:一。源文件系統已被掛上。或者不可以以只讀的方式重新掛載,因為它還擁有以寫方式打開的文件。二。目標處於忙狀態。
EFAULT:內存空間訪問出錯。
EINVAL:操作無效,可能是源文件系統超級塊無效。
ELOOP:路徑解析的過程中存在太多的符號連接。
EMFILE:無需塊設備要求的情況下,無用設備表已滿。
ENAMETOOLONG:路徑名超出可允許的長度。
ENODEV:內核不支持某中文件系統。
ENOENT:路徑名部分內容表示的目錄不存在。
ENOMEM:核心內存不足。
ENOTBLK:source不是塊設備。
ENOTDIR:路徑名的部分內容不是目錄。
EPERM:調用者權能不足。
ENXIO:塊主設備號超出所允許的範圍。
mount 命令
用途:
使文件系統可用。
語法:
mount [ -f ] [ -n Node ] [ -o Options ] [ -p ] [ -r ] [ -v VfsName ] [ -t Type | [ Device | Node:Directory ] Directory | all | -a ] [-V [generic_options] special_mount_points ]
描述:
mount 命令指示操作系統使文件系統在指定位置(安裝點)可用。此外,可以用 mount 命令構建由目錄和安裝文件(file mounts)組成的其他文件樹。Mount 命令通過在 Directory 參數指定的目錄上使用 Device/Node: Directory 參數來安裝表示為設備的文件系統。mount 命令完成以後,指定的目錄變為新安裝文件系統的根目錄。
只有有 root 許可權的用戶或系統組成員和對安裝點有寫許可權的用戶能發出文件或目錄安裝(directory mounts)。文件或目錄可以是符號鏈接。mount 命令使用真實的用戶標識,而不是有效的用戶標識,來確定用戶是否有相應的訪問許可權。假定系統組成員對安裝點或在 /etc/filesystems 文件中指定的安裝有寫入許可權,他們能發出設備安裝(device mounts)。有 root 用戶許可權的用戶能發出任意的 mount 命令。
如果用戶屬於系統組並且有相應的存取許可權則能安裝設備。安裝設備時, mount 命令使用 Device 參數作為塊設備名,Directory 參數作為文件系統所要安裝的目錄。
如果輸入不帶標誌的 mount 命令,命令為安裝的文件系統顯示如下信息:
* 節點(如果安裝是遠程的)
* 安裝的對象
* 安裝點
* 虛擬 - 文件 - 系統的類型
* 安裝的時間
* 任何安裝選項
如果只指定 Directory 參數,mount 命令把它當作文件系統、目錄或文件通常安裝的目錄名或文件名(正如 /etc/filesystems 文件所定義)。 mount 命令查看有關的設備、目錄、或文件並安裝。這是使用 mount 命令的最方便的方式,因為不需要記住目錄或文件中安裝了什麼。也可以只指定設備。在此情況下,命令從 /etc/filesystems 文件獲得安裝點。
/etc/filesystems 文件應該為每個可安裝的文件系統、目錄或文件包括一節。該節應該至少指定文件系統名和所駐留的設備或目錄名。如果節包括安裝屬性, mount 命令使用有關的值。它為安裝屬性識別五個值:自動、真、假、可移動和只讀。
mount all 命令導致所有帶有 mount=true 屬性的文件系統安裝到它們正常的位置。該命令通常應用在系統初始化期間,相應的安裝是指自動安裝。
mount 命令也能用來訪問作為目錄樹的 JFS2 文件系統的快照。設備上的快照以只讀方式安裝到目錄下。快照只能安裝一次。當用快照安裝 JFS2 文件系統時,快照是激活的。
可以在“基於 Web 的系統管理器”(wsm)中使用文件系統應用程序來運行該命令。也可以使用“系統管理介面工具”(SMIT)smit mount 快速路徑來運行該命令。
註:如果 mount 命令遇到日誌文件系統(JFS)或在重新引導之前未卸裝增強的日誌文件系統(JFS2),任意的 JFS 或 JFS2 日誌記錄試圖重新播放。為了移動兼容的 JFS 文件系統到運行早期發行版操作系統的系統中,文件系統必須在移動之前卸裝乾淨。卸裝失敗首先可能導致不兼容的 JFS 日誌設備。如果移動導致未知的日誌設備,文件系統應該返回到運行後續操作系統發行版的系統,並且 fsck 應該在文件系統上運行。
註:如果啟用了 cdromd CD 和 DVD automount 守護進程,則那些設備會按 /etc/cdromd.conf 文件中指定的那樣自動安裝。使用 cdumount 或 cdeject 命令卸裝自動安裝的 CD 或 DVD。使用 stopsrc -s cdromd 禁用 CD/DVD automount 守護進程。
註:對於 CacheFS,必須導出本地高速緩存的遠程文件系統,以便不將遠程主機上的本地系統的 root 標識映射為 nobody(或遠程主機用作匿名用戶的標識)。例如,如果主機 A 要導出文件系統 /F(而該文件系統將使用 CacheFS 載入到主機 B 上),則主機 A 上的 /etc/exports 則需要一個如下條目:
/F -rw,root=B或 /F -ro,root=B,這取決於本地 CacheFS 使用的安裝選項。
標誌
-a 使用包含 true 安裝屬性的節,在 /etc/filesystems 文件中安裝所有的文件系統。
所有 與 -a 標誌相同。
-f 在系統初始化時請求強制安裝在根文件系統上啟用安裝。
-n Node 指定保留安裝目錄的遠程節點。
文件系統系統特定選項
-o Options 指定選項。在命令行上輸入的選項應該只用逗號隔開。下面的文件系統-特定選項不適用於所有的虛擬文件系統類型:
bsy
如果要安裝到的目錄是進程的當前工作目錄,防止安裝操作。
cio
為併發閱讀器和記錄器指定要安裝的文件系統。該文件系統中的文件上的 I/O 將如同它們已經使用 open() 系統調用中指定的 O_CIO 打開一樣操作。使用此選項將防止除 CIO 之外任何形式的訪問。不可能在使用 cio 選項載入的文件系統上使用高速緩存的 I/O。這意味著 mmap() 和 shmat() 之類的映射命令在使用 cio 選項載入的文件系統中的任何文件上使用時將失敗,且返回 EINVAL。這樣做的一個副作用是不可能在 cio 載入的文件系統外運行二進位,因為裝入程序可能使用 mmap()。
dio
指定文件系統上的 I/O 的操作如同所有的文件是用 open()系統調用指定的 O_DIRECT 打開。
fmode=octal
為文件和目錄指定方式。預設值是 755。
gid=gid
指定在安裝時分配給文件的 GID。預設值是 bin。
log=LVName
指定記錄下面的文件-系統操作的文件系統記錄邏輯卷名的全路徑名。
nocase
關閉大小寫映射。這對使用 ISO 9660:1998/HSG 標準的 cdrom 是有用的。
nodev
指定從該安裝不能打開設備。如果失敗此選項返回一個 ENXIO 值。
nosuid
指定不允許通過該安裝執行 setuid 和 setgid 程序。如果失敗此選項返回一個 EPERM 值。
rbr
用讀之後釋放能力安裝文件系統。當在該文件系統中檢測到順序讀取,文件使用的真正的內存頁一旦複製到內部緩衝區將釋放。
註:當指定 rbr,D_RB_READ 標誌在 pdtentry 結構的 _devflags 欄位最後設置。
rbw
用寫之後釋放能力安裝文件系統。當在該文件系統中檢測到順序寫,文件使用的真正的內存頁一旦寫到磁碟將釋放。
註:當指定 rbw時,設置 D_RB_WRITE 標誌。
rbrw
用讀之後釋放能力和寫之後釋放能力安裝文件系統。
註:如果指定了 rbrw,則 D_RB_READ 和 D_RB_WRITE 標誌都設置。
ro
指定安裝的文件是只讀的。預設值是 rw。
rw
指定安裝的文件是可讀/寫的。rw 是預設值。
指定要安裝的設備是快照。必須已經安裝指定快照的“拍攝的”文件系統,否則會顯示錯誤消息。
snapto=snapshot
當安裝指定的 JFS2 文件系統時,用 快照的值指定啟動快照的位置。
特定於文件系統的選項(繼續)
-o 選項 指定選項。在命令行上輸入的選項應該只用逗號隔開。下面的文件系統-特定選項不適用於所有的虛擬文件系統類型:
upcase
把大小寫映射從預設的小寫變為大寫。這對使用 ISO 9660:1998/HSG 標準的 cdrom 是有用的。
uid=uid
指定在安裝時分配給文件的 UID,預設值是 bin。
wrkgrp=workgroup
指定 SMB 伺服器所屬的工作組。
NFS 特定選項
-o Options 指定選項。在命令行輸入的選項應該用逗號隔開,而不是逗號與空格隔開。下面的 NFS 特定的選項不適用於所有的虛擬文件系統類型:
acdirmax=n
在目錄更新后,只保留高速緩存的屬性 n 秒。預設值是 60 秒。
acdirmin = n
在目錄更新后,保留高速緩存的屬性至少 n 秒。預設值是 30 秒。
acl
為此 NFS 安裝使用訪問控制列表 RPC 程序的請求。如果使用 acl 選項,只在 NFS 伺服器提供 ACL RPC 程序時使用它。預設值是 noacl。該選項只用在 AIX 4.2.1 或以後版本。
acregmax=n
在文件修改後,只保留高速緩存的屬性 n 秒。預設值是 60 秒。
acregmin=n
在文件修改後,高速緩存的屬性保留至少 n 秒。預設值是 3 秒。
actimeo=n
為正常的文件和目錄設置最小和最大時間是 n 秒。如果此選項設置,將覆蓋所有的 acregmin、acregmax、acdirmin、和 acdirmax 選項的設置。
bg
如果第一次嘗試是失敗的,試圖在後台安裝。預設值是 fg。
fastattr
忽略當前正在寫的文件在文件屬性讀之前發送到伺服器的要求。該選項使用時要注意,因為它會引起客戶機假定沒有到達伺服器的文件數據將沒有任何問題的寫。在寫錯誤的情況下,客戶機和伺服器在文件的真正大小方面有不同的選項。同樣,一個客戶機不會知道其他客戶機對文件屬性所作的改變,所以該選項不能用在兩個客戶機向相同的文件寫的環境中。
fg
如果第一次嘗試是失敗的,試圖在前台中安裝。fg 是預設值。
grpid
使在文件系統上創建的文件或目錄繼承父目錄的組 ID。
hard
再次請求直到伺服器響應,與soft不同。此選項是預設值。
intr
在硬安裝時允許鍵盤中斷。
llock
請求文件本地鎖定在 NFS 客戶機。如果 llock 選項未用,則 NFS 網路文件鎖定請求不能發送到 NFS 伺服器。該選項只用在 AIX 4.2.1 或以後版本。
maxgroups=n
表示使用 AUTH_UNIX 的 NFS RPC 調用最多可以包括 n 個成員組的信息。使用該選項增加超出 RPC 協議標準 16 的成員組數將只不對支持超出 16 個成員組的伺服器起作用。否則,客戶機將遇到錯誤。
低於 16 的值或超過 64 的值將會忽略。預設情況下,協議標準最大值仍為 16。AIX NFS 伺服器將接受並處理以 帶有 5200-01 推薦的維護軟體包的 AIX 5L V 5.2 開頭的最多為 64 的 AUTH_UNIX 憑證。由 NFS 客戶機發送的成員組的實際數取決於參加的用戶為其成員的組數,並且可能受 NFS 客戶機主機名(它可能包括在 AUTH_UNIX 信息中)的長度的限制。
noac
指定 mount 命令執行無屬性或目錄高速緩存。如果未指定該選項,文件和目錄屬性(包括許可權、大小、和時間戳記)被高速緩存以減少執行有線接收 NFSPROC_GETATTR 遠程過程調用(RPC)的需求。 NFSPROC_GETATTR RPC 啟動客戶機提示輸入伺服器文件和目錄屬性。 acregmin、acregmax、acdirmin、和 acdirmax 選項控制高速緩存值保留的時間長度。
noacl
為 NFS 安裝請求指定不使用訪問控制列表 RPC 程序。預設值是 noacl。該選項只用在 AIX 4.2.1 或以後版本。
nointr
指定在硬安裝時不允許鍵盤中斷。該選項只用在 AIX 4.2.1 或以後版本。
port=n
設置伺服器網際協議(IP)埠號為 n。預設值是 2049。
posix
請求路徑配置信息在 NFS V2 安裝版本可交換和使用。在 NFS 伺服器上,請求安裝 V2 rpc.mountd。
該選項只用在 AIX 4.2.1 或以後版本。
proto=[udp|tcp]
指定傳輸協議。AIX 4.2.1 NFS 安裝使用的預設傳輸協議如果在伺服器上有則是 udp。對於 AIX 4.3 或以後版本預設值是 tcp。使用 proto=[udp|tcp] 選項覆蓋預設值。此選項只用在 AIX 4.2.1 或以後版本。
retrans=n
設置 NFS 傳輸號為 n。預設值是 5。
retry=n
設置安裝重試的次數為 n;預設值是 1000。當重試值是 0, 系統作 10,000 次嘗試。
rsize=n
設置讀緩衝區為 n 個位元組。預設值是 8192。只有 AIX 4.2.1 在使用 V3 NFS 協議時,預設值是 32768。
安全
指定 mount 命令為 NFS 事務使用數據加密標準(DES)。
shortdev
指定從不支持 32-位設備特殊文件的主機安裝文件系統。該選項不能用在 AIX 4.2.1 或以後版本。
soft
如果伺服器不響應,返回錯誤。預設值是 hard。
timeo=n
設置網路文件系統(NFS)超時周期是一秒的十分之 n。對於 TCP 安裝,預設超時值是 100, 相當於 10 秒。對於 UDP 安裝,預設超時值是 11, 相當於 1.1 秒,但根據發生的 NFS 操作有所不同。對於 UDP 安裝,每次失敗傳送,超時都會增加,最大值是 20 秒。每次傳輸嘗試兩次,之後超時值更新。
vers = [2|3]
指定 NFS 版本。預設值是在客戶機和伺服器之間使用的 NFS 協議的版本,是在兩個系統上可獲得的最大值。如果 NFS 伺服器不支持 NFS V3, NFS 安裝將使用 NFS V2。使用 vers = [2|3] 選項選擇 NFS 版本。此選項只用在 AIX 4.2.1 或以後版本。
wsize=n
設置寫緩衝區大小為 n 位元組。預設值是 8192。只有 AIX 4.2.1 在使用 V3 NFS 協議時,預設值是 32768。
-p 安裝文件系統作為可移動文件系統。如果上面有打開的文件,可移動的安裝文件系統的操作與正常安裝的文件系統的操作相同。但是,當沒有文件打開的時候(並且在文件系統上沒有進程有當前目錄),所有的在文件系統的文件系統磁碟緩衝區寫到介質,操作系統丟失文件系統的結構。
-r 安裝文件系統作為只讀文件系統,忽略在 /etc/filesystems 文件中以前的規格。
-t Type 安裝所有包含 type = Type屬性並且未安裝的 /etc/filesystems 文件中的節。Type 參數指定組名。
-v VfsName 指定文件系統由 /etc/vfs 文件中的 VfsName 參數定義。
CacheFS 特定選項
特定於 CacheFS 版本的 mount 命令安裝高速緩存文件系統;如果需要,它 NFS-安裝後端文件系統。也提供了許多控制高速緩存進程的 CacheFS — 特定選項。
要安裝 CacheFS 文件系統,請使用帶有 -V 標誌並且後跟變數的 mount 命令。可使用以下 mount 標誌。
下列 -o 標誌的參數是 CacheFS 安裝特有的。在命令行輸入的選項應該用逗號隔開,而不是逗號與空格隔開。
註:backfstype 參數必須指定。
-o 指定選項。
acdirmax=n
指定目錄更新后高速緩存的屬性保留時間不超過 n 秒。n 秒之前,CacheFS 查看備份文件系統上的目錄修改時間是否已更改。如果已經更改,所有有關目錄的信息從高速緩存清除並且從文件系統檢索新的數據。預設值為 60 秒。
acdirmin=n
指定在目錄更新后,高速緩存的屬性至少保留 n 秒。 n 秒之後, CacheFS 檢查在備份文件系統的目錄修改時間是否更改。如果已經更改,所有有關目錄的信息從高速緩存清除並且從文件系統檢索新的數據。預設值是 30 秒。
acregmax=n
指定在文件修改後,高速緩存的屬性只保留 n 秒。 n 秒之後,所有的文件信息從高速緩存清除。預設值是 30 秒。
acregmin=n
指定在文件修改後,高速緩存的屬性保留至少 n 秒。 n 秒之後, CacheFS 檢查在後端文件系統的文件修改時間是否更改。如果已經更改,所有有關文件的信息從高速緩存清除並且從文件系統檢索新的數據。預設值是 30 秒。
actimeo=n
設置 acregmin、acregmax、acdirmin、和 acdirmax 為 n。
backfstype=file_system_type
上一個文件系統的文件類型(例如,nfs)。
backpath=path
指定後端文件系統已經安裝的位置。如果此參數未提供,CacheFS 確定後端文件系統的安裝點。
cachedir=directory
高速緩存目錄名。
cacheid=ID
ID 是指定高速緩存的特殊實例的字元串。如果不指定高速緩存 ID, CacheFS 將創建一個。
demandconst
啟用最大的高速緩存一致性校驗。預設情況下,周期性的一致性校驗啟用。當啟用 demandconst, 檢查每一個讀和寫。
註:如果此選項是在載入特定 CacheFS 之後首次使用,還必須為後續載入對其進行指定。高速緩存控制文件中存儲有狀態信息,用於強制對該選項進行一致的使用。
local_access
導致前端文件系統解釋方式位,這些方式位用來訪問校驗或使前端文件系統驗證訪問許可權。此參數不能和安全 NFS 一起使用。
noconst
禁用高速緩存一致性校驗。預設情況下,周期性的一致性校驗啟用。只有在知道上一個文件系統不修改時,指定 noconst。嘗試使用 cfsadmin-s 進行高速緩存一致性校驗將發生錯誤。demandconst 和 noconst 互相排斥。
註:如果此選項是在載入特定 CacheFS 之後首次使用,還必須為後續載入對其進行指定。高速緩存控制文件中存儲有狀態信息,用於強制對該選項進行一致的使用。
purge
為指定的文件系統清除所有的高速緩存信息。
註:如果此選項是在載入特定 CacheFS 之後首次使用,還必須為後續載入對其進行指定。高速緩存控制文件中存儲有狀態信息,用於強制對該選項進行一致的使用。
rw | ro
讀-寫(預設值)或只讀。
suid | nosuid
允許(預設值)或不允許 set-uid 執行
write-around | non-shared
CacheFS 的寫方式。write-around 方式(預設值)處理寫的方式與 NFS 相同;也就是,寫到後端文件系統,並且從高速緩存清除影響的文件。當確信沒有其他人要寫到高速緩存文件系統時,可以使用非共享方式。
註:如果此選項是在載入特定 CacheFS 之後首次使用,還必須為後續載入對其進行指定。高速緩存控制文件中存儲有狀態信息,用於強制對該選項進行一致的使用。
-V 安裝 CacheFS 文件系統。
示例:
1. 要列出安裝的文件系統,請輸入:
mount
此命令產生的結果與下面相似:
node mounted mounted vfs date options over
/dev/hd0 / jfs Dec 17 08:04 rw, log =/dev/hd8
/dev/hd3 /tmp jfs Dec 17 08:04 rw, log =/dev/hd8
/dev/hd1 /home jfs Dec 17 08:06 rw, log =/dev/hd8
/dev/hd2 /usr jfs Dec 17 08:06 rw, log =/dev/hd8
sue /home/local/src /usr/code nfs Dec 17 08:06 ro, log =/dev/hd8
對每個文件系統,mount 命令列出節點名、設備名、安裝在什麼下、虛擬-文件-系統類型、安裝的日期和時間、和選項。
2. 要安裝所有預設文件系統,請輸入:
mount all
此命令序列在帶有 mount=true 屬性標記的 /etc/filesystems 文件安裝所有的標準文件系統。
3. 要安裝遠程目錄,請輸入:
mount -n nodeA /home/tom.remote /home/tom.local
此命令序列安裝 nodeA 上的 /home/tom.remote 目錄到本地 /home/tom.local 目錄。假定預設值是 VfsName parameter=remote, 它必須在 /etc/vfs 文件中定義。
4. 要從具有特定類型的 /etc/filesystems 文件安裝文件或目錄,請輸入:
mount -t remote
此命令序列在有包含type=remote 屬性的節的/etc/filesystems 文件安裝所有的文件或目錄。
5. 要 CacheFS 安裝已經在 /usr/abc 安裝 NFS 的文件系統,請輸入:
mount -V cachefs -o backfstype=nfs,backpath=/usr/abc,
cachedir=/cache1 server1:/user2 /xyz
安裝命令執行后,與下面相似的行出現在 /etc/mnttab 文件:
server1:/user2 /usr/abc nfs
/usr/abc /cache1/xyz cachefs backfstype=nfs
6. 要安裝抽點轉儲,輸入:
mount -o snapshot /dev/snapsb /home/janet/snapsb
此命令安裝包含/dev/snapsb 設備的抽點轉儲到 /home/janet/snapsb 目錄。
7. 要安裝抽點轉儲並創建抽點轉儲,輸入:
mount -o snapto=/dev/snapsb /dev/sb /home/janet/sb
該命令將包含在 /dev/sb 設備上的文件系統安裝到 /home/janet/sb 目錄,並為 /dev/snapsb 設備上的文件系統創建快照。
8. 作為本地文件系統訪問 SMB 伺服器上的文件,輸入:
mount -v cifs -n pezman/user1/pass1 -o uid=201,fmode=750 /home /mnt
文件:
/etc/filesystems 列出已知文件系統並且定義它們的特徵。
/etc/vfs 包含虛擬-文件-系統類型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