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普通高等職業院校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XIAMEN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XMOC),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福建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福建省創新創業創造教育示範院校建設單位、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1920年由陳嘉庚先生創辦,歷經集美學校水產科、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集美水產專科學校和福建省集美水產學校等辦學階段。2003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被確認為福建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思明和翔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712畝;設有二級學院8個,開辦高職專業34個;有在校學生1.3萬人,專兼職教師639人;館藏紙質圖書近55萬冊,電子圖書60萬種。

歷史沿革


民國9年(1920年)2月,集美學校水產科創辦,招收高校畢業生入學,修業四年。
民國13年(1924年)1月,集美學校水產科改稱水產部。
民國14年(1925年)1月,改名高級水產航海部,招收初中一年肄業生入學,學製為五年,漁航兼學。
民國16年(1927年)3月,集美學校定名為私立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
民國21年(1932年)8月,改革學制,招收初中畢業生入學,修業三年。
民國24年(1935年)2月,學校更名為私立集美高級水產航海職業學校。
民國26年(1937年)12月,學校內遷至安溪縣,初在官橋鄉曾郁小學辦學。
民國27年(1938年)春,同集美中學、商業、農業各校合併在安溪文廟辦學,總稱集美聯全中學水產航海科。
民國28年(1939年)春,與商業、農林一起遷徙大田縣,合併成立私立集美職業學校稱“水產科”。后各科又獨立為校,恢復原校名“高級水產航海職業學校”。
民國31年(1942年)8月,由大田復遷到安溪縣城南街辦學。
民國33年(1944年)2月,原福建省教育廳委託水校籌辦福建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
民國34年(1945年)8月,抗戰勝利,水校由安溪遷回集美辦學。
民國35年(1946年)秋,省立高水產職業學校分出遷至莆田。1951年1月,水校增辦集美水產商船專科學校;同年9月,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和設在福州馬尾的省立高級航海機械商船學校航海科合入水校。1958年3月,水產航海分開建校,學校定名為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水產學校,由國家水產部主管。
1951年1月,水校增辦集美水產商船專科學校;同年9月,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和設在福州馬尾的省立高級航海機械商船學校航海科合入水校。
1958年3月,水產航海分開建校,學校定名為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水產學校,由國家水產部主管。
1958年5月,在集美水產學校的基礎上創辦“集美水產專科學校”。
1960年4月,改稱福建省集美水產學校。
1966年,水專、水校停止招生。水專曾改名為“前線水產大學”。
1968年秋。學校改名為福建水產學校。
1970年10月。學校被迫停辦,校舍被移作它用,實習廣場、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散失、168名教職工下放或調走。
1974年6月,福建省革委會決定福建水產學校復辦,借廈門東渡漁港一幢樓房為校舍。
1978年2月,遷新址辦學。
1980年6月,恢復福建省集美水產學校校名。
1997年1月,學校同上海水產大學聯合舉辦大專函授教育,並設立函授站。
2000年6月,福建省集美水產學校被確定為為福建省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同年,學校開辦脫產班。
2003年2月,在集美水產學校的辦學基礎上設立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2006年12月,學校翔安校區落成。
2012年1月,學校被確定為福建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 
2017年1月,學校入選2016年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2019年12月,學校入選福建省創新創業創造教育示範院校建設單位。 
2020年9月,學校入選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

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思明和翔安兩個校區,佔地712畝,總規劃佔地面積1000餘畝,設置有航海技術系、生物技術系、信息技術系、機電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基礎部、思政部7個系部,在校學生9100餘人,非學歷教育學生每年2萬多人次。現有專兼職教師525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佔32%,“雙師素質”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4.8%。擁有省級教學團隊“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團隊”,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專業帶頭人11名,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7名。建有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等校內實訓室及各種模擬實訓室152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83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3個,省級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4個。共配置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730.35萬元,館藏圖書50.75萬冊。 
學院已和戴爾、正大集團等世界500強以及省內外100多家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開展海船船員、對台漁工、和漁民轉產轉業培訓。開展閩台合作辦學實質性合作,先後與台灣海洋大學、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等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選派學生赴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學習。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3月,學校設有二級學院8個,開辦高職專業34個。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航海技術系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技術、港口與航運管理、報關與國際貨運、船舶檢驗、水路運輸與海事管理、集裝箱運輸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
工商管理系國際金融、國際商務、物流管理、旅遊管理、商務英語、港口物流管理、國際郵輪乘務管理
信息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光電技術應用、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智能終端技術與應用、電子商務技術
機電工程系機電一體化技術、製冷與空調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工業機器人技術
生物技術系水產養殖技術、水族科學與技術、環境評價與諮詢服務、食品營養與檢測、商檢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2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骨幹專業3個、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子項目建設1個、中央財政支持的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建設項目2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2個、省級示範專業6個、省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6個、省級“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5個、省級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示範專業2個、省級職業院校專業群實訓基地2個、省級財政支持建設的實訓基地1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3個、市級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4個;建有校內實訓室及各種模擬實訓室166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53個。
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水產養殖技術、智能終端技術與應用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骨幹專業:國際商務、水產養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 
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子項目建設:輪機工程技術 
中央財政支持的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建設項目:物流管理、輪機工程技術 
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水產養殖技術、海洋生物技術 
省級示範專業:輪機工程技術、港口與航運管理、水產養殖技術、食品加工技術、國際商務、物流管理 
省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航海技術 
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電子商務技術、港口與航運管理、機械設計與製造 
省級“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旅遊管理、光電技術應用 
省級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示範專業:智能終端技術與應用、輪機工程技術 
省級職業院校專業群實訓基地:海洋交通運輸專業群實訓基地(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技術、港口與航運管理、報關與國際貨運、船舶檢驗、水路運輸與海事管理、集裝箱運輸管理)、海洋工程技術專業群實訓基地(機電一體化技術、製冷與空調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工業機器人技術) 
省級財政支持建設的實訓基地:國際航運業務管理實訓基地 
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海洋生物技術專業群(水產養殖技術、水族科學與技術、環境評價與諮詢服務、食品營養與檢測、商檢技術、食品加工技術)、海洋工程技術專業群(機電一體化技術、製冷與空調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工業機器人技術)、國際商貿專業群(國際商務、國際金融、商務英語、商務日語、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 
市級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食品加工技術、製冷與空調技術、航海技術、港口物流管理 
● 教學成績
截至2021年3月,學校學生在2019年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兩個項目獲一項銀獎、一項銅獎和最具人氣獎;在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在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船舶與海洋工程裝配技能大賽獲團體一等獎;在第四屆中國海員技能大比武中獲金工工藝項目全國第二名、撇纜操作項目全國第五名、航海院校組團體三等獎。
● 教學成果
2017年,學校獲職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基於O-M-W體系的創新創業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師資隊伍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專兼職教師639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職稱佔比達32%,“雙師素質”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超過80%;擁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專業帶頭人13人、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7人。 
省級教學團隊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團隊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福建省高校海洋生物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高校智慧漁業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水產養殖智能化裝備研究廈門市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的智慧漁業科研團隊擁有15項專利、22項軟體著作權。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部分科研成果一覽表
名稱類別時間
一種基於智慧漁業的高效散熱4G路由控制器專利2019年8月
一種仿鳥撲翼和模擬鳥專利2018年11月
一種利用池塘上層水改良底層水質的裝置專利2016年5月
一種投食量自動調節的投料機專利2018年5月
海控新增氧遙控器軟體V2.0專利2017年1月
一種活魚低溫無水運輸水溫在線監測及自動控制系統專利2017年5月
一種氣動吸魚泵專利2016年8月
一種具有水體多水層水質監測的裝置專利2016年11月
牡蠣活性成分高值化開發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課題2018年4月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9月,學校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54.43萬冊,電子圖書60萬種;訂閱報紙50餘種、中外文紙質期刊700多種、中文社科、科技電子期刊近16000種;構建了超星數字圖書館、維普中文科技期刊等電子資源鏡像站,開通了讀秀知識庫、中國知網CNKI、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博看中文社科暢銷期刊資料庫、百度文庫、維普考試系統、筆桿網等網路數字資源在線服務。 

學術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先後與廈門市翔安區、福州市羅源縣、漳州市雲霄縣等地方或福建沿海縣市簽訂校地戰略合作協議;與福建省遠洋漁業促進會等省級行業協會開展校行企縱深合作;與廈門理工學院、寧德師範學院搭建校校合作平台;與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建“海洋科考安全綜合技能培訓基地”和“海洋生物產業化中試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台”,與國家漁業船舶檢驗局共建“漁業船舶驗船師培訓基地”;與國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共建南方海洋創新創業基地。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與台灣海洋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等台灣地區涉海高校簽訂教育與學術交流協議書;與澳大利亞藍山國際酒店學院、泰國博仁大學、台灣海洋大學等高校開展聯合辦學和師生互訪;組織承辦環境科學與計算機科學各類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聘請加拿大EdwardMcBean院士、肖惠寧院士等40多位中國國內外專家教授擔任兼職或特聘教授;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招收華僑華人後裔留學生。
對外合作
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已和戴爾、正大集團等世界500強以及省內外100多家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開展海船船員、對台漁工、和漁民轉產轉業培訓。開展閩台合作辦學實質性合作,先後與台灣海洋大學、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等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選派學生赴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學習。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標和徽章。
徽標為雙圓套圓形徽標,內環以書的外型為主導,運用藝術化的手法加以漸變成“帆船”,以“海浪”襯托,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海洋);書本寓意學校為教書育人單位,通過書角匯成一個圓,寓意學校秉承“誠毅”校訓,團結向上的精神;“帆船”乘風破浪寓意學校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奮勇向前,海洋學院學子努力學習和奮鬥拼搏精神,1920表示學校創辦於1920年。外圈上下方配以“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中英文校名。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徽章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教職工佩帶徽章為紅底白字,學生佩戴徽章為白底紅字。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徽標和校名。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精神文化

● 學校校訓
誠毅 
● 學校精神
誠毅立身、納海胸懷、崇智篤行、團結奮進 
● 學校校歌
《海洋之歌》 
歌詞
天際一顆嘉庚星,
閃耀在蒼穹,
如此深情注視著東方,
如此深情注視著東方,
光亮的黎明。
俯瞰蔚藍海洋,
波瀾壯闊生命里,
我們熱情我們澎湃,
那是海洋期待,
那是海洋情懷,
我們海洋學院熱情澎湃,
追尋著嘉庚堅定腳印,
我們海洋學院熱情澎湃,
年輕的腳步如此堅定,
我們海洋學院誠毅努力,
追尋著誠毅堅定信念,
我們海洋學院誠毅努力,
誠毅的誓言多麼堅定,堅定。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據2021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開展了校園舞蹈大賽、中華傳統文化節、校園文化節、經典誦讀大賽、主題文藝匯演等學生活動。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陳一端
院長陳昌萍
黨委副書記湯忠民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繆雄平
黨委委員、副院長馬國玄、孫學耕
副院長余雲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