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主
越南南北朝與鄭阮紛爭政體之
鄭主(越南語:Chúa Trịnh/主鄭,1545年–1787年),有時也稱作“鄭朝”或“鄭氏政權”,是越南南北朝(1533年-1592年)及鄭阮紛爭期間的四個政體的其中之一,由鄭氏家族掌政,歷十三代領袖。鄭氏家族因參與后黎朝反莫的戰事而有功於後黎朝,並擁有凌駕於後黎朝皇帝的地位。
鄭氏家族的第一代首領鄭檢,自稱是后黎朝開國臣鄭可的後代。莫登庸篡奪后黎朝皇位之後,阮淦於1532年擁立黎維寧為帝。鄭檢被阮淦當作心腹大將,並因參與后黎朝反莫的戰事而有功於後黎朝,成為重臣。阮淦死後,鄭檢驅逐了阮淦之子阮潢,獨攬朝政。阮潢則退往南方,成為世襲的阮主。隨後鄭氏家族世襲執掌后黎朝朝政,在1592年奪取升龍、誅殺莫英祖莫茂洽的戰事之後,鄭氏權力更加膨脹,並擁有凌駕於後黎朝皇帝的地位。1677年,鄭柞攻滅高平莫氏政權之後,創立了“入朝不拜、書奏不具名”之例,並於黎帝的御座左側設立鄭主的坐椅,后黎朝皇帝完全成為了一個擺設。鄭氏掌權之時,皇室稱為“朝廷”,鄭主的幕府稱為“府僚”。所有事務,不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事務,皆由府僚管理。后黎朝的朝廷僅僅具有虛名,沒有任何實際權力。這與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武人政權、日本歷史上的幕府很相似。許多鄭主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廢黜、擁立皇帝,並且誅殺反對自己的后黎朝宗室。
從1627年起,鄭主與南方的阮主陷入長期的戰爭之中。這場戰爭最後以和解告終,1673年雙方在清朝的斡旋下達成協議,以(左氵右靈)江(今越南爭江)為界。鄭主據有江北領地,故在當時越南的正式文章中亦被稱為“北河”(越南語:Bắc Hà/北河)、“河北國”或“北河國”;在口語上則被稱為“塘外”(越南語:Đàng Ngoài/塘外)。而中國人稱之為“交趾國”,日本人稱之為“東京國”。
1672年農曆六月,當時身處升龍的武公俊,乘著黎嘉宗與重臣鄭根一起南征阮主時,逃回宣光興兵造反,攻掠附近州民,引起“一方為之騷動”。武公俊後來到中國雲南投靠土官儂氏,自稱“小交岡王”,與莫氏餘黨勾結,發起當地土著士兵於1685年 及1686年劫掠越北邊境的宣興一帶,后黎朝派兵征討,仍未能殲滅。最終,1689年農曆六月,后黎朝將領向雲南官員進行疏通后,雲南總督清查開化、廣南、臨安三地,將合共一百二十餘人交給越方,武公俊被俘殺,其黨羽亦解散。至1699年,后黎朝成功平服了侵擾宣光、保樂地區的岑池鳯,當地的動亂才告一段落。
歐洲葡萄牙、法國等國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從17世紀初開始約二百年間,到越南進行傳教活動,代表人物有法國人亞歷山大·羅德。傳教士利用羅馬字製成越南國語字,加以使用,是為越南日後的重要書寫系統。17世紀下半期,歐洲天主教徒在㕊憲(即興安市)、會安等地貿易和佈道,但鄭主、阮主均對佈道活動加以抵制。與此同時,由於中國明清鼎革,大批中國移民湧入越南,鄭主在其治下地區要求中國移民遵守越南法律及風俗習慣,不能隨意改變居住地。
1771年(黎景興三十二年、阮福淳七年),歸仁西山邑發生阮岳、阮惠、阮侶兄弟起事(史稱西山起義),打擊阮氏政權。西山阮氏聯合鄭主,於1776年(黎景興三十七年、阮福淳十二年)攻破富春(即順化),次年(1777年,景興三十八年)擊殺阮氏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暘,顛覆阮主政權,阮侶於1778年(黎景興三十九年、西山泰德元年)稱帝,阮主勢力剩下阮福映繼續抵抗。此時,北方鄭主政權亦呈現衰象,“將惰卒驕”,阮惠乃北征鄭氏,於1786年(黎景興四十七年,西山泰德九年)擊敗鄭軍,鄭主鄭楷自殺,升龍落入西山阮氏控制之下。鄭槰繼位為末代鄭主,但與黎昭統帝(1787─1789年在位)內鬨,在位僅一年余便出逃,鄭氏政權終結。
廟號 | 謚號 | 稱號 | 姓名 | 在位 | 備註 |
厚郡公 | 鄭稱 | ||||
鄭淵祖 | 綏道王 | 鄭紀 | 世祖追崇 | ||
鄭穆祖 | 福蔭王 | 鄭柳 | 世祖追崇 | ||
鄭肇祖 | 衍慶王 | 鄭欄 | 世祖追崇 | ||
鄭興祖 | 育德王 | 鄭樓 | 世祖追崇 | ||
鄭世祖 | 明康仁智武貞雄略太王 | 諒國公 | 鄭檢 | 1545-1570 | |
俊德侯 | 鄭檜 | 1570 | 兵敗,被廢黜,投奔莫朝 | ||
鄭成祖 | 恭正寬和哲大王 | 平安王 | 鄭松 | 1570-1623 | |
鄭文祖 | 誼王 | 清都王 | 鄭梉 | 1623-1657 | |
鄭弘祖 | 陽王 | 西定王 | 鄭柞 | 1657-1682 | |
崇義王 | 鄭橋 | 弘祖追崇 | |||
鄭昭祖 | 康王 | 定南王 | 鄭根 | 1682-1709 | |
文王 | 良穆王 | 鄭栐 | 禧祖追崇 | ||
成王 | 晉光王 | 鄭柄 | 禧祖追崇 | ||
鄭禧祖 | 仁王 | 安都王 | 鄭棡 | 1709-1729 | 鄭根曾孫 |
鄭裕祖 | 順王(一說廢王) | 威南王 | 鄭杠(鄭橿) | 1729-1740 | 被清朝冊封為安南上王,被弟弟鄭楹廢黜 |
鄭毅祖 | 恩王 | 明都王 | 鄭楹 | 1740-1767 | |
鄭聖祖 | 盛王 | 靖都王 | 鄭森 | 1767-1782 | 廢長立幼,廢嫡立庶 |
奠都王 | 鄭檊 | 1782 | 被廢為恭國公,不久死 | ||
靈王(一說思王) | 端南王 | 鄭楷 | 1782-1786 | 親征西山軍,大敗被擒,自殺 | |
晏都王 | 鄭槰 | 1786 | 鄭楷族叔,原為琨郡公 | ||
註:鄭氏傳世約三百年,其首領皆稱王,但不同首領的王爵稱號都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