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
隋未農民起義軍領袖
王薄(?―622年),齊郡鄒平(今山東省鄒平市北)人,隋未農民起義軍領袖。隋大業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與同郡孟讓以長白山為據點發動農民起義,自稱“知世郎” ,作《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農民參加起義軍。活動在齊郡、濟北郡之間,山東農民紛紛響應。
大業八年(612年),起義軍擴大至數萬人,聲勢浩大,屯於泰山下。由於麻痹輕敵,為隋齊郡通守張須陀所敗。王薄率軍北渡黃河,又被張須陀追至臨邑擊敗。王薄被迫北上與孫宣雅、赫孝德等起義軍會合,眾達十餘萬人,再次南下回到章丘城(今章丘北)。張須陀率兵兩萬增援章丘城,再次擊敗起義軍。此後,王薄率起義隊伍轉戰于山東中部地區。
唐武德二年(619年),王薄率眾投奔宇文化及,駐守聊城。竇建德攻聊城時,王薄開門引竇軍擒宇文化及。同年降唐,被任命為齊州總管。武德五年(622年)為仇家所殺。
鄒平縣青陽王薄起義石像
王薄兵糧處
王薄
王薄
王薄
王薄
王薄雕窩峪遺址碑刻
王薄
大業八年(612年),義軍隊伍發展到數萬人,聲勢浩大,屯駐於泰山下。
大業九年(613年),隋將張須陀率領郡兵在泰山下進攻王薄。王薄依仗自己突然取得的勝利,就不作防備。張須陀率兵掩殺攻擊,大敗王薄兵眾。王薄收集殘部向北渡過黃河,張須陀在臨邑追擊王薄,再次將其擊敗。王薄被迫北上與孫宣雅、郝孝德等起義軍會合,兵眾達十餘萬人,再次南下攻打章丘(今山東章丘北)。張須陀率領步兵、騎兵兩萬人增援章丘,將王薄等起義軍打得大敗。
王薄起義遺址雕窩峪
唐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王薄率眾投奔起兵反隋、殺害隋煬帝的隋將宇文化及,並與宇文化及一同守衛聊城。當時宇文化及與竇建德連續交鋒,宇文化及大敗而退保聊城。竇建德軍包圍聊城,王薄趁機投靠竇建德,開門引竇建德軍入城,生擒宇文化及。同年三月十一日,王薄投降唐朝。四月,唐高祖任命王薄為齊州總管。
武德四年(621年)九月,王薄勸說青、萊、密等州,投降唐朝。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王薄跟隨唐朝宋州總管盛彥師率軍攻打須昌,向潭州徵調軍糧;潭州刺史李義滿因與王薄有矛盾,關閉糧倉不給軍糧。待須昌投降,盛彥師逮捕李義滿,關入齊州監獄,唐高祖下詔命令釋放李義滿。朝中下達詔令的使者還沒到齊州,李義滿因為憂憤,已經死在獄中。王薄回師,經過潭州,三月十七日夜晚,李義滿的侄子李武意捉住王薄並將他殺害。
王薄,隋朝鄒平人,他以民間歌謠的方式,宣傳號召群眾,首舉義旗,揭開隋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隋朝末年,煬帝窮兵黷武,三次出兵高麗,兵民死傷嚴重。大興土木,徭役日重,每年到民間選征美女入宮,地方官吏趁機作崇,強佔民間良女,加之連年旱澇災害,民不聊生,苦不堪言。611年(大業七年)秋,出身貧寒的鐵匠王薄,於長白山雕窩峪聚眾起義,作歌曰:“要抗兵,要抗選,家家要把鐵器斂,斂起鐵來做成槍,昏君臟官殺個光。”歌謠迅速傳遍長白山區,參加起義的人數增至萬餘人。他又作《無向遼東浪死歌》:“長白山前知事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矛肖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附近貧苦農民,多往歸之,不到一年,起義軍就攻佔山東許多州縣。618年,王薄率部西行,從齊郡邊界南下,轉向魯郡,又引軍渡河,與另一支起義軍孫宣雅、郝孝德部會合,人數達到十餘萬。后南下圍章丘城,為隋軍主力張須陀所敗,余部一度與孟讓合軍,后歸竇建德率領
王薄雖然後來多有反覆,但在隋末他率先起兵發難,揭開隋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其作用是不能否認的。王簿在長白山起義后,很快便得到黃河下游一帶農民的響應。僅在山東一帶,就有張金稱在鄃縣(今山東省夏津縣)、劉霸道在豆子(山東惠民)等處起義響應,他們攻佔郡縣,殺死貪官污吏和豪強地主,沉重打擊隋王朝的統治,形成隋末全國農民大起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