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滿貫炸彈
大滿貫炸彈
英軍徠的大滿貫炸彈,重22000磅,高度為8.08米,直徑為1.17米,通常叫地震炸彈。由英國科學家巴恩斯·沃利斯發明,用來貫穿厚混凝士層的巨型炸彈。
大滿貫炸彈在1945年3月14日第一次被使用。當時英國皇家空軍少校C.C.闊德帶領了蘭開斯特轟炸機小隊由攻擊金毀壞了貝拉佛鐵路橋的兩個橋拱。大滿貫炸彈另一次著名的戰績是轟炸一個接近在布里曼的潛艇基地。兩枚大滿貫炸彈穿透了7米的鋼筋混凝土天花板,巨大的爆炸摧毀了洞庫中的部分潛艇,但未能損傷洞庫的主體結構(洞庫沒有坍塌)。由於大滿貫炸彈很遲才被使用,所以二戰期間只用了41枚。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來炸毀橋樑。
1942年,英國工程師巴恩斯·沃利斯接受英國皇家空軍請求,研製成功6噸級別的”高腳杯“地震炸彈(TallboyBomb)。該炸彈在實戰中威力巨大,特別是在擊沉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在此基礎上,沃利斯展開了10噸級別炸彈的研製,新的炸彈被命名為“大滿貫”(grandslambomb,又名巨響)。
大滿貫和成年人的對比
大滿貫生產難度更大,成本更高。同高腳杯一樣,英國也將部分生產合同轉包給了美國的A·O·史密斯公司,以藉助美國強大的生產能力。
由於大滿貫炸彈很遲才被使用,所以二戰期間只用了41枚。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來炸毀橋樑。
美國人在大滿貫的基礎上,開發出了M110巨型炸彈(編號為T-14),自重同樣為10,000千克。炸彈頭部裝有一個穿甲彈芯。不過,尾翼最後面的錐筒可以拆卸掉,使炸彈能裝在改進的B-29炸彈艙,但沒有投入實戰。
大滿貫結構幾乎和高腳杯完全相同,但重量卻達到了10,000千克(22,000磅),幾乎是高腳杯的兩倍。大滿貫帶尾翼長高8.08米,直徑1.17米,頭部由加強彈錐保護。炸彈的總體色調為暗綠色或灰色,尾部為金屬原色。頭錐處塗了一個很細的紅圈和一個較寬的綠圈,鋁圈上用鋼印標註了“高能爆炸物-D1”,表示內部填充了4,144千克鋁末混合-D1高爆炸藥。大滿貫對土壤層的貫穿力為40米,對混凝土層的侵徹深度可達6米。它是核武器出現之前,人類製造過的最大的爆炸物,也是迄今為止投入實戰的最大爆炸物。
皇家空軍中只有蘭開斯特轟炸機能夠攜帶地震炸彈,第617重轟炸中隊被挑出來進行適應性訓練。該中隊裝備了清一色的蘭開斯特MK.I特別改型轟炸機(為攜帶地震炸彈而做了特別的改進),其機上普遍安裝了炸彈自動瞄準裝置,可提前計算以補償高度、速度、風速、空氣溫度和壓強的干擾,命中精度相當高。大多數地震炸彈都由617重型轟炸機中隊完成。
1945年3月13日,大滿貫首次試驗成功,迫不及待的英國人就把它派上了戰場。3月14日,英國某空軍基地,第617中隊受命轟炸德佔區的比勒菲爾德鐵路大橋。轟炸機在4,877米的高度投下大滿貫。重10噸的大滿貫脫離機身的瞬間,飛機陡然一輕。緊接著,投彈手發出“炸彈偏離目標”的報告,失望的機組成員踏上了歸程。但返回基地后,轟炸評估報告卻讓機組大吃一驚:大橋被徹底炸垮。原來,雖然大滿貫偏離目標20多米,卻炸出了30多米的深坑。巨大的震撼竟然引發了一次小小的地震,產生的“地震”效果使大橋的多個橫跨梁倒塌。90多米長的橋面在大地的晃動中垮塌,完全不能修復。
1945年3月15日,617中隊在轟炸阿恩斯貝爾市的一座極具戰略價值的鐵路高架橋,為了破壞它,先後使用了6枚大滿貫和13枚高腳杯,圖為大滿貫脫離的瞬間。
德國阿恩斯貝格市的鐵路高架橋被大滿貫集中的場景,大滿貫多用於橋樑等目標的攻擊。
徠被大滿貫炸毀的潛艇基地,上面的鋼筋混凝土層厚達4.6米。
1946年,出現在倫敦二戰勝利慶祝儀式上的大滿貫。
慶祝儀式上的大滿貫
戰後待銷毀的大滿貫。
倫敦皇家空軍博物館中展出的大滿貫。
從1943-1945年,英美兩國一共製造了近1000枚地震炸彈,為二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