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開斯特式轟炸機

二戰中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的主戰機種

蘭開斯特式轟炸機(英文:Avro 691 Lancastrian )是一種戰鬥飛機。由於Manchester飛機性能落後,1940年中,Avro公司決定重新上馬四發方案,該方案可以使用75%的Manchester部件,主要改動集中在機翼中段的重新設計,以便能容納四台發動機。

蘭開斯特轟炸機作為二戰中皇家空軍轟炸機的主戰機種,“蘭開斯特”累計出擊156192架次,雄居全英之首,累計投彈608612噸,占皇家空軍戰時總投彈量的三分之二。

發展沿革


1941年1月9日,BT308號原型機,裝四台MerlinX發動機,使用Manchester的標準機身,在試飛員Roy Dodson的駕駛下升空。試飛證明:飛機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航程、升限、載彈量方面是Manchester所不能比擬的。5月,第二架原型機DG595試飛,增加了一對機身中部射擊孔和一個腹部炮塔;將雙垂尾的面積加大,取消了Manchester的中央垂尾;發動機使用MerlinXX(1280hp)。試飛后正式定名為Lancaster MKI,開始大規模製造。
英國蘭開斯特轟炸機
英國蘭開斯特轟炸機
二戰時期英國空軍的四引擎“曼徹斯特”III型原型機於1940年1月9日首飛,當即表現出良好的飛行品質和可靠性。隨後,新機型安裝了更大功率的“梅林”發動機,機首、機尾、背部和機腹都安裝了炮塔,增大了載油量,配置了自動充氣救生筏,並於1940年10月31日進行了試飛。由於新機型與早先的雙引擎型號區別極大,所以有必要重新命名,因而蘭開斯特轟炸機就此誕生了。由於其極其優異的性能,很多工廠都被用來生產“蘭開斯特”,使它的最終產量達到了7,734架。第一個裝備“蘭開斯特”的是第44(羅德西亞)轟炸機中隊,該中隊於1940年底接收了第一架飛機。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由於該中隊完成了“蘭開斯特”的改裝,因而於1942年3月3日開始執行第一次出擊任務,在赫爾果蘭灣佈雷。隨後,駐伍德霍爾溫泉的第97轟炸機中隊,與第44轟炸機中隊一起,用12架“蘭開斯特”式轟炸機執行了一項勇敢的晝間低空轟炸任務,攻擊了位於奧格斯堡的MAN柴油機工廠。這次轟炸是以後許許多多次同樣勇敢的攻擊的開始,但是當時有7架“蘭開斯特”被擊落。在後來的任務中各轟炸機中隊一直在發展精確轟炸方法和改進投彈技術。到了1942年8月,在這些先驅單位的共同努力下,轟炸精確性獲得了引人注目的提高。

技術特點


“蘭開斯特”憑藉它所使用的性能優異的“梅林”發動機和相當實用的大彈艙以及豐富多樣的作戰模式,博得了軍事行家的好評。作為戰時英國最大的戰略轟炸機,以夜間空襲為主要作戰手段,幾乎包攬了全部重要的戰役、戰鬥任務,以意外少的損失,贏得了巨大戰果,為反法西斯事業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採用常規布局的“蘭開斯特”飛機具有一副長長的梯形懸臂中單機翼,四台發動機均安置在這相對較厚的機翼上。近矩形斷面的機身前部,是一個集中了空勤人員的駕駛艙,機身下部為寬大的炸彈艙,橢圓形雙垂尾和可收放后三點起落架則與當時流行的重轟炸機毫無二致。
蘭開斯特式轟炸機
蘭開斯特式轟炸機
“蘭開斯特”碩大的彈艙內可靈活選掛形形色色的炸彈,除250磅常規炸彈外,還可半裸懸掛從4000、8000、12000直至22400英磅重(合10160千克)的各式巨型炸彈,用於對特殊目標的打擊。作為自衛武器,它的基本裝備是機槍,后機身背部和機尾分別設FN5、FN50和FN20型動力炮塔,各炮塔安裝“白朗寧”7.7毫米機槍2-4挺。

性能數據


蘭開斯特式轟炸機的基本數據
長度:69英尺4英寸(21.08m)
翼展:102英尺(31.00m)
機高:20英尺6英寸(6.23m)
最大速度:每小時287英里(462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時200英里(322公里)
升限:19,000英尺(5,793米)
航程:載彈7,000磅(3,178公斤)時2,530英里(4,072公里)
動力裝置:四台勞斯萊斯“梅林”20、22或24發動機,單台功率1,280馬力
乘員:6~7人(飛行員1人機槍手3~4人投彈手1人裝彈手1人)
載彈量:內部彈艙載彈22,000磅。後期型號可運載單顆8,000磅(3,632公斤)、12,000磅(5,448公斤)或22,000磅(9,988公斤)高爆炸彈用於執行特殊任務。
自衛武器:機頭炮塔安裝兩挺0.303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機身背部炮塔安裝兩挺0.303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機尾炮塔安裝四挺0.303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早期型號在機腹炮塔安裝有一挺0.303英寸口徑布朗寧機槍。
外形特徵:厚蒙皮硬殼式機身,機身上部蒙皮經過加固。機頭、機尾和后機身上部安裝有自衛機槍炮塔。雙垂直尾翼安裝在較低的水平尾翼兩端。主起落架可回收到內側引擎艙的後部。

服役事件


研製

首個裝備Lancaster飛機的是44中隊。1942年3月3日第一次參加轟炸Heligoland Bight礦山,然後參加1942年3-6月間對德國魯爾區的埃森、科隆、杜伊斯堡、杜塞爾多夫的夜間照明轟炸,特別是對科隆、埃森、不來梅的3次“千機大轟炸”,是戰爭史上的首次。據資料記載:5月30日夜對科隆的轟炸,一次出動飛機1046架,投彈1455噸,歷時90分鐘,其中有2/3為燃燒彈,科隆全城40公頃的地區被夷為平地,486人死亡,5027人受傷,14萬人無家可歸。這是英國人將目標轟炸改為面積轟炸後效果最明顯的一次。但它的意義不在於取得的這些物質效果,也不在於對德國民心士氣打擊的效果,它標誌著英國對德國進行大規模轟炸的開始,迫使德國處在複雜的戰線上作戰。德國必需加強本土的防空力量,使空軍力量的使用極度分散,顧此失彼。
蘭開斯特雄姿
蘭開斯特雄姿
轟炸德國水壩
轟炸德國水壩
1943年5月“蘭開斯特”擔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著名的一次攻擊行動。5月16至17日夜間,第617轟炸機中隊的蘭開斯特式轟炸機執行了代號為“懲罰行動”的飛行任務——攻擊德國工業中心周圍的水壩,進而衰減德國的軍事工業生產。“炸壩行動”,就如它後來所聞名的那樣,要求使用新設計的圓柱型炸彈,投彈飛機必須在超低空以精確的速度飛行,才能保證圓柱炸彈在水面上彈跳,並沿著水壩大牆下降到大壩底部爆炸。在謝菲爾德和曼徹斯特的山谷與水庫上空連續飛行訓練后,超低空飛行演練達到純熟狀態,同時“跳躍炸彈”也裝配完畢。直到這個時候各機組才知道飛行訓練的目的是用來攻擊德國水壩,而在這之前,很多機組成員都認為用這種轟炸方式攻擊普通目標簡直是異想天開。
1944年11月12日,皇家空軍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成功的精確轟炸任務,擊沉了德國的“提爾皮茨海軍上將”號戰列艦。執行這項任務的是來自第9轟炸機中隊和第617轟炸機中隊的29架蘭開斯特式轟炸機。自從“提爾皮茨”號1941年建成以來,皇家空軍、皇家海軍和蘇聯潛艇對它進行了不下十次攻擊。所以很自然德國海軍吹噓“提爾皮茨”號是“不沉之艦”。當帝國空軍參謀長阿奇博爾德·辛克萊爵士,到中隊駐紮的機場向飛行員們表示祝賀的時候,他說道,皇家空軍擊沉了“有史以來世界上最為頑強的軍艦”。
對在遠東服役的蘭開斯特式轟炸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主要是修改機身以增載入油量,從而加大航程。例如在機身內增設額外的油箱,甚至還考慮到了空中加油方案。直到最後,由於改進型號使用了全然不同的發動機和自衛武器安裝方式,被重新命名為林肯式轟炸機。
歐洲的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蘭開斯特式轟炸機深入德國的心臟地區活動。記錄上的最後一批出擊任務是1945年4月25日轟炸希特勒的山頂別墅貝希特斯加登,和對挪威石油設施的許多夜間攻擊。到了戰爭結束的時候,“蘭開斯特”一共出擊156,000架次。1945年4月,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共有56個一線戰鬥中隊,裝備了745架轟炸機,另有296架飛機用於訓練。停戰以後其中大部分飛機被用來運輸戰俘,總共輸送了75,000人。

退役

隨著戰爭之後的和平時代來臨,一些飛機改進后裝備給部署在緬甸的“猛虎隊”。同時,另一有些於1946年裝上了照相偵察設備,隨同第152轟炸機中隊和第82轟炸機中隊間服役於東部、中非和西部非洲。還有一些蘭開斯特式轟炸機改裝后執行海空救援任務。隸屬於空軍海防總隊的“蘭開斯特”以馬爾他為基地,到1954年2月最後一架飛機返回本土之前,一直執行海上偵察飛行任務。但是一架編號為RF325的“蘭開斯特”MR3型飛機卻持續飛行到1956年10月15日,完成了最後一次飛行任務。
但是這並沒有意味著“蘭開斯特”故事的終結。相當數量的“蘭開斯特”10型轟炸機服役於加拿大空軍,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包括空中測量、海空救援和海上偵察。在加拿大,“蘭開斯特”一直服役到1964年4月1日,實在令人驚奇。其它的“蘭開斯特”外國用戶包括阿根廷(15架經過翻新過的)和法國,共有54架“蘭開斯特”服役於法國海軍。
儘管生產數量巨大,時到今日只有兩架還能飛行的“蘭開斯特”保存下來。PA474的“蘭開斯特”是最受歡迎的不列顛戰役紀念飛行器,編號FM123的“蘭開斯特”由加拿大軍用飛機博物館提供的零部件組裝而成,1988年完成了重建后的第一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