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夢跡景區,位於三台山路南側,浴鵠灣景區和烏龜潭景區之間。總面積9萬平方米,由靈泉仙館、天香法雨、雪舫等景點組成,展現的是西湖湖西水系的野趣和濕地生態的歷史風貌。
![三台夢跡](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2/mc2ebc91034275e88ea64832510745651.jpg)
三台夢跡
三台夢跡景區,展現的是西湖湖西水系的野趣和濕地生態的歷史風貌。
![雪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7/m8796dd9f641240ea9744d7bdf7947b7b.jpg)
雪舫
![靈泉仙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1/m11f2db6882a739b9c894e4443293dd5e.jpg)
靈泉仙館
“靈泉仙館”處於三台夢跡東北角,主體建築為二層,建築面積有1300平方米,建築採用浙江山地民居形式。在這裡可觀賞湖邊濕地風景,遠眺“三台夢跡”全景。
![天香法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6/m46e0a62802f95669126460f65167a02e.jpg)
天香法雨
“天香法雨”在三台夢跡的西北角,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由解香樓、多味軒、天瀛山房、淡然小築四座建築組成。
![慧因高麗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0/m40b9961f76e6f13b85341d105cf21847.jpg)
慧因高麗寺
慧因高麗寺,始建於吳越國
錢武肅王(927)時期,至清光緒年間已無存。
高麗寺復建選址在專家考證的原址外圍,位於玉岑山、筲箕灣西北面,五老峰東南面,與俞曲園墓、陳夔龍墓、于謙祠等古迹相鄰。建築風格以仿宋式建築為主,主要有天王殿、大雄殿、輪藏殿、華嚴經閣鐘樓等,總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佔地15000平方米。2007年5月1日建成並對外開放。
![法相古樟](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2/m82160cd0367080c97a24c36d545ba49d.jpg)
法相古樟
法相古樟,俗稱“唐樟”,在原法相寺旁,樹齡1000多年,是杭州地區見諸記載樹齡最大的古香樟。古樟樹榦兩杈,東杈胸圍6.9米,西杈胸圍6.4米(1987年倒伏),樹高22米,冠幅400多平方米。樹旁原有樟亭,為晚清著名詩人陳三立等建。現在古樟邊立碑,上刻陳三立《樟亭記》,以茲紀念。
俞曲園墓位於西湖區右台山麓,1978年後修復。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墓旁有右台仙館,2004年在原址附近重建,與其北面的俞曲園墓相呼應,以紀念這位長眠於杭州的近代著名學者。
![俞曲園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3/m5358cfaf72d02cfbc614444a46b0f100.jpg)
俞曲園墓
俞樾(1821~1907),清學者,
道光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晚年講學杭州詁經精舍。著作有《春在堂全書》490卷。
陳夔龍墓位於俞樾墓南側, 2004年恢復墓主體及墓道,並在墓前復原了牌坊,基本恢復了舊時景觀。
陳夔龍(1857-1948),清光緒進士。歷任漕運總督、河南巡撫、江蘇巡撫、四川總督、
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48年8月去世,當年下葬杭州。陳夔龍是俞樾的學生。
![留余山居](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3/mc31ff25a10ac11aa06c49ea247cd78a4.jpg)
留余山居
留余山居,建於清代,原位於南高峰北麓,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到此遊覽,賜題“留餘山居”四字為額。山居旁另建有江亭、聽泉亭。2004年在原址附近恢復原有觀景建築,沿用留余山居舊名。
![三台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9/m190811806d146dbbde644de0adf9aa2c.jpg)
三台閣
三台閣,位於三台山頂,為遊客登高望遠的好去處,也是湖西地區唯一可俯瞰湖西全景的觀景點。原閣早已不存。2004年恢復該景點,並修復完成了上山游步道,使該景點成為湖西景區“登山兼可看湖,游湖又可賞山”的一處遊覽空間節點。
公交:51,52,194,197,318,Y2(游2)浴鵠灣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