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柏林牆的結果 展開

柏林牆

英國弗雷德里克·泰勒著圖書

《柏林牆》,是2009年重慶出版集團出版的書,講述的是冷戰時期最震撼人心的歷史和動人心魄的故事。

內容簡介


《柏林牆》封面——創意的鐵棘
1961年8月12日深夜,一道帶刺鐵絲網屏障在柏林悄悄豎起,把整個柏林一分為二。後來,這道屏障不斷被加固、擴建,最終成為冷戰時期東西陣營全面對壘的最觸目驚心的標誌——柏林牆。弗雷德里克·泰勒講述了冷戰時期許多鮮為人知的政治衝突,以及讓整個世界極度不安的軍事危機,甚至使全球處於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險邊緣。直到1989年11月9日深夜,柏林牆被拆毀。這種危機才得以真正解除。
《柏林牆》一書交織著歷史、原始檔案和個人的故事,講述了特定時期東西方主要政治領袖的精彩言行,以及這個分裂的城市和生活於其中的人民的故事。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泰勒,曾在艾爾斯伯里文法學校受教,在牛津大學研讀歷史和現代語言學。在蘇塞克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獲得大眾獎學金。做過出版商,創作過四部小說,編輯並翻譯了《戈培爾日記1939-1941》;暢銷書《德累斯頓:1954年2月13日,星期二》的作者。

媒體評論


通過欺騙、賄賂和要挾,西德政府機關和軍事機構引誘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境內一些立場不堅定的人逃往西德……華約組織成員國必須採取必要措施保護自己的安全,而首先需要保護的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安全。
——《華約聲明》發佈於1961年8月13日星期天凌晨1點11分,當時第一批帶刺鐵絲網已被拖拽到東西柏林的邊界
奧斯特里茨說,訴諸防禦工事的措施通常標誌著一種偏執的傾向,而這帶來的後果就是你暴露了自己的弱點。
—— W.G. 塞巴爾德《奧斯特里茨》
那麼……他們建造柏林牆阻止了人們的離開,現在他們拆除柏林牆也是為了阻止人們離開。這是什麼邏輯。
——1989年11月柏林牆被拆除之後,東柏林一家酒吧內一個不知姓名的酒徒如是說
整個秋天,我們都在談論,
核大戰引起的煩惱與不快,
也在談論我們人類的滅絕。
——羅伯特·諾威爾“1961年秋”

編輯推薦


《柏林牆》:我們曾經真實地受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威脅。
這種威脅是如何形成的?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時。這種威脅為什麼又突然解除了?
“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書籍目錄


致謝
譯者說明
再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沼澤之城
第二章 赤色分子
第三章 必須看起來民主,但我們必須掌控一切
第四章 封鎖
第五章 解散人民
第六章 王儲
第七章 以小制大
第八章“玫瑰”行動
第九章 鐵絲網出現的第一天
第十章 囚犯
第十一章 柏林的私生子
第十二章 圍牆遊戲
第十三章 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正午
第十四章 突圍
第十五章 我是一個柏林人
第十六章 超現實的籠子
第十七章 最終對決
第十八章 柏林牆倒塌
後記希望的幻滅
插圖列表
參考書目及其他

序言


2009年11月9日,星期一,是柏林牆倒塌的20周年。20年前那個戲劇性的夜晚,象徵著德國分裂及資本主義世界和社會主義世界分界線的柏林牆轟然倒塌,表明冷戰完全結束了。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20年的時間也就恍然一瞬。作為個體的人,在我們慶祝20歲生日的時候,我們會有太多的東西可供展望,或許我們會首次覺得自己也有很多東西可以回顧。20年前,冷戰結束了,如同我們個體的人一樣,現在冷戰後的世界也進入了成年期。
1989年,以蘇聯為主導的蘇式社會主義制度崩塌,同時,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制度獲得了表面的勝利。我之所以說“表面”的勝利,因為巧合的是,現在這種制度自身也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問題,儘管這種巧合讓人不快。20年前,這些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問題並沒有露出任何端倪。
現在,我們不僅要慶祝柏林牆倒塌20周年,還要繼續曾經的夢想。現在的生活依然讓人焦慮,而且有時依然讓人摸不著頭腦。對於那些曾經期望甚高的人來說,現在的生活並沒有帶給他們好的感覺。
或許我們真的會懷念冷戰的那些日子。當時,我們的確面對著核毀滅的持續威脅;然而,如果我們能忽略這種威脅(當時大多數人的確能忽略這種威脅),相對來說,當時的生活更安定,變數更少。而且東西方都一樣。
現在,統一的德國出現了一種所謂的“東德之痛”的現象。東德人還懷念著那種簡單而安定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活:有保障的工作,國家分配的住房,快樂的青年營,官僚統治的社會,卻真的非常穩定。當那些出生於前東德時期的人抱怨他們失去了太多的時候,他們的西德同胞就會稱呼他們為“愛抱怨的東德佬”(Jammerossis)。當然,作為回應,東德人會輕蔑地稱呼他們為“無所不知的西德佬”(Bessewessis)。儘管東西德已經統一20年了,西德人依然會直白地訓斥前東德同胞不願努力工作,不願為自己的生活承擔責任,一味地依賴國家來照顧他們的一切。雙方都創造了一些陳詞濫調,然而,這些陳詞濫調卻反映了一些真實的東西,至少反映了雙方在世界觀方面的真實衝突。這種衝突植根於東西德分裂時期雙方不同的經歷。
東西德人經常會為這樣的衝突發生爭吵。為了紀念柏林牆倒塌20周年,最近在前東德所轄的地方開了一個文學會議。東德媒體的一位資深人士嘲諷地宣稱(當然,他的話並不是事實),他從來就沒有見過西德人為前東德的重建出過一分錢。他的話立刻招來了一個西德人的謾罵。這個西德人也是媒體人士,而且更加有名。

文摘


插圖:
帶來無法估量的財富。西西里亞省擁有豐富的農業、工業和礦業資源,而這些正是普魯士迫切需要的。藉助於16
文摘
世紀那份和約中的晦澀條款,弗里德里希把他對西里西亞省的佔領合法化了;而這些條款正是弗里德里希的律師們在外交談判中費盡心思挖掘出來的。
得益於其優秀的軍隊,年輕的普魯士國王贏得了所謂的“奧地利繼承權之戰”,奪取了西里西亞省這片富饒的土地。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極其聰明和狡猾的瑪麗亞·特里莎雖然被迫簽訂了和約,但並沒有放棄復仇的計劃。她開始編織一張新的聯盟網,聯合奧地利、法國和俄國,共同對抗突然崛起的普魯士。
“奧地利繼承權之戰”后的10年和平時期,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柏林城外的王家宮邸所在地——波茨坦,用琉璃和石頭建造了金碧輝煌的無憂宮(SansSouci),並經常在此舉辦沙龍聚會,參加聚會的都是一些高層人士。此外,他還進行了很多變革,其中的一些變革確實非常人性化。除了殺人依然會被處死外,他廢除了其餘的死刑以及市民所遭受的那些折磨。他拓寬了宗教包容政策,容許天主教徒在柏林建造了一座天主教堂。和父親一樣,他也是一個事事都要過問的人。因為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努力,土豆成為普魯士人的主要食物。
1756年,戰爭再次臨近,弗里德里希二世狡猾地採用了先發制人的策略,侵人了富饒但軍事力量卻非常弱小的薩克森州。在佔領薩克森州的那幾年內,他瘋狂地掠奪那裡的財富和人力來為自己的戰爭增添籌碼。“薩克森州”,他嘲諷地說,“就像一袋麵粉。每次扑打它,總能弄出一點東西來。”薩克森州共有200萬人,其中有10萬人(大約為總人口的5%)因為普魯士的入侵和佔領而喪生,而在薩克森州美麗的首府德累斯頓,也有差不多相同比例的人死於非命。
柏林牆[英國弗雷德里克·泰勒著圖書]
柏林牆[英國弗雷德里克·泰勒著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