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事件

藍田事件

藍田事件是中國證券市場一系列欺詐案的之一,被稱為“老牌績優”的藍田巨大泡沫的破碎,是繼銀廣夏之後,中國股市上演的又一出醜劇,成為2002年中國經濟界一個重大事件。與銀廣夏相同的是藍田股份玩的也是編造業績神話的伎倆。

事件過程


600字短文戳穿股市醜劇
最先挑破這個破綻的是一個叫劉姝威的女人,她為此獲得了由中央電視台評選的“2002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並被稱為“中國股市的良心”。2001年10月,她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對藍田神話直接提出了質疑,這篇600字的短文是劉姝威寫給《金融內參》的,它的標題是《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文章在對藍田的資產結構、現金流向情況和償債能力作了詳盡分析后,得出結論是藍田業績有虛假成分,而業績神話完全依靠銀行貸款,20億貸款藍田根本無力償還。
一篇短文好似一根銀針扎在了藍田股份這個巨大的肥皂泡上。一幕股市醜劇由此開始被揭開,藍田的貸款黑洞公佈於眾。此後不久,國家有關銀行相繼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新的貸款。由此,藍田賴以生存的資金鏈條斷裂。最早在公開場合提出藍田資金鏈斷了的,是中國藍田的掌門人瞿兆玉,2001年11月底,藍田股份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瞿兆玉承認由於銀行不再給藍田發放貸款,導致藍田陷入困境。2002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藍田股份被強制停牌。

詳細經過


200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一位儒雅、文靜的女性知識分子走上頒獎台,她就是被稱為“與神話較量的人”——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劉姝威。她用區區600字,粉碎了一個股市帝國的神話!為國家挽回的經濟和政治損失不可估量。劉姝威是在偶然的情況下,意外地捲入了後來震驚全國的“藍田事件”的。自1996年上市以來,以5年間股本擴張了360%的驕人成績,創造了中國股市神話的藍田,凈營運資金已經下降到_1.27億元。也就是說“藍田已經沒有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了,它完全是依靠銀行貸款維持生計。”由此,劉姝威得出結論:這是非常危險的,對藍田危險,對銀行更危險!(中國藍田總公司始建於1980年7月,曾經在1998年抗洪救災時,在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之後,斥資2億元的費用,長時間地插播“野藕汁”、“野蓮汁”的廣告,給廣大電視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彷彿是中國農業企業的典型,一個以養殖、飲料和旅遊為主的企業。在不到10年間,它就創造了總資產規模增長近10倍,總資產達220億元的奇迹。據說是有希望進軍世界500強的大型企業。一個內地欠發達地區,以農副產品起家,且創造了不可思議的效益的企業,的確創造了中國農業的“動人神話”)。
從10月9日到10月26日,經過半個多月的分析后,劉姝威動筆撰寫了《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的600字的文章。文章當天就在印數僅有180份,讀者為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銀行總行司局級以上領導的《金融內參》發表。12月13日,藍田股份有限公司起訴劉姝威“該文所述事實完全失實”,屬“捏造事實”。請求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判令劉姝威“公開賠禮道歉、恢複名譽、消除影響、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並承擔全部訴訟費用。”與此同時,藍田集團總公司總裁瞿兆玉、副總裁陳行亮兩個首腦人物“登門造訪”;恐嚇電話和電子信件接連不斷。(瞿兆玉:曾任瀋陽行政學院副院長,后棄官回故鄉經商。靠著他一點點小聰明和股票的投機性,成為湖北省直至全國的經濟巨頭、創造了中國股市神話的著名人物。後來,以瞿兆玉為首的藍田公司及主要人物受到了有關司法部門的收審)。刊登那篇600字“惹事”文章的《金融內參》,也急忙發表“本刊啟事”——《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一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編輯部。雖然沒有了“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但對付一個沒有靠山後台的普通知識分子,藍田的實力還是綽綽有餘。
四面楚歌的劉姝威奇怪:藍田集團怎麼可以看到屬於機密的《金融內參》?這分明是竊取國家機密!她急忙撥打“110”報案,但“110”回答:報案的應該是《金融內參》。孤立無援的劉姝威給瞿兆玉總裁發去傳真,警告說,如果你不撤訴,我將向全世界公開藍田財務的分析過程!但藍田沒有撤訴。被塗抹上悲壯色彩的劉姝威,最後只有藉助媒體的力量,公布了她長達2萬多字的《藍田之謎》,詳盡剖析藍田股份,徹底戳穿了虛假的“藍田神話”。2002年,戲劇性的一幕拉開了,力量對比發生了微妙變化。劉姝威成為媒體聚焦的中心,得到了輿論的有力支持,藍田事件徹底地曝光在世人眼前。因涉嫌提供虛假財務信息,藍田公司的10名管理人員被拘傳,生態農業(原藍田股份)被強制停牌,隨後,藍田股份有限公司的起訴被法院駁回。一個文弱、普通的知識女性,面對前所沒有的惡勢力,她不可能不害怕、不悲傷、不委屈。但是,處於背水一戰的劉姝威還有一個信念支撐——那就是當國家利益受到侵犯時,一個學者應有的良知和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