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天府的結果 展開

天府

人體腧穴

天府,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位於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下3寸處。主要用於胸肺、五官疾患等,如咳嗽,氣喘,支氣管炎以哮喘、目眩,遠視、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癭氣;上臂外側前廉痛。一般直刺0.5-1寸,可灸。

簡介


● 來源:《靈樞·本輸》
● 歸經:手太陰肺經
● 功效:宣通肺氣、解熱散結

穴名釋義


● 天,為上部;府,居住之處。肺為人身諸氣之府,居胸部之天位又開竅於鼻,鼻司呼吸而通天氣,此穴又在手臂的上部,是肺氣聚集之地,故名天府。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臂前區,腋前紋頭下3寸,肱二頭肌橈側緣處。

簡便取穴

● 臂向前平舉,低頭,鼻尖緊貼上臂內側處,即為此穴。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腋前、后紋頭至肘橫紋(平肘尖)為9直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肱二頭肌長頭,肱肌。
● 淺層有臂外側皮神經、頭靜脈;深層有肌皮神經分支和肱動、靜脈的肌支。

主治


● 肺系疾病,例如咳嗽、氣喘、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慢性鼻炎、鼻出血。
● 穴位局部疾病,例如上臂內側痛、肩膀疼痛。
● 其他疾病,如健忘、煤氣中毒、喉腫、甲狀腺腫大等。

操作


治療操作

● 指切法直刺0.5~1寸。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左右各3分鐘或各按揉200次。
● 灸法: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古籍摘要


● 《靈樞·本輸》:腋內動脈手太陰也,名曰天府。
● 《靈樞·寒熱病》:暴癉內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
● 《針灸甲乙經·卷九》:咳上氣,喘不得息,暴癉內逆,肝肺相搏,鼻口出血,身脹,逆息不得卧,天府主之。

常用配伍


● 配曲池、列缺、百會,治惡風,泣出,喜忘。
● 配臑會、氣舍,治甲狀腺腫大、咽腫。
● 配合谷,治鼻中出血。
● 配肩髃、曲澤,治上臂疼痛。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王靜。超簡單快速取穴。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 [4]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