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人

中國武俠小說中的人物

張徠真人,中國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又名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姓張名君寶,字元元,號三豐子,又號昆陽。是當代金庸筆下武俠小說射鵰三部曲中《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在不同武俠小說中,張三丰又被寫成了不同武學奇才,技擊之術冠絕天下(《英雄志》)。

人物關係


角色設定


張真人
張真人
在不同武俠小說中,張三丰又被寫成了不同武學奇才,技擊之術冠絕天下(《英雄志》)。
當其最高境界「純陽無極功」、「太極拳」和「太極劍」練成後,更加所向無敵武功之深,已到了「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實為當世最高峰(《倚天屠龍記》)。
傳聞能發掌心雷,毀物十丈之外(《俠骨關》)。
張真人身材魁偉,體質異常,不論寒暑,皆只穿一衲一蓑。相傳其內家武功,乃參悟道家的內丹養生功法,轉化成強身技擊之術,據記載曾有「單丁殺賊百餘」的勇武事迹(《武道狂之詩》)。張君寶最先出現於小說《神鵰俠侶》結尾。
張三丰也是當代小說《倚天屠龍記》男主角張無忌的太師父,曾經逢「西狂」神鵰俠,楊過指導四招武功,其中三招為「推心置腹」、「四通八達」、「鹿死誰手」。
在當代小說緊接著《神鵰俠侶》之後的作品《倚天屠龍記》內,虛構小說中,君寶因緣際會在覺遠大師臨終前,聽到他背誦小說《九陽真經》的其中一部份,外加平時小說人物覺遠的傳授,以《九陽真經》得其純。
現代小說中給張三丰添加了七名弟子: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合稱「武當七俠」。
在當代小說家金庸筆下小說,張三丰是南宋末年的人(生於淳祐七年四月初九,公元1247年5月15日),在元亡時他已一百多歲。
金庸筆下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均有出現,未作為主角,至倚天故事,已成為天下大宗師,公認為白道武林領袖,除武功修為天下第一,威望亦無人能及,其年輕階段金庸卻未加詳細筆墨,不能不說是「金迷」一大遺憾。

人物經歷


張真人
張真人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提到的張真人,先皇御口親呼“大幻仙人”、封“終了真人”、掌道錄司印的張法官(張道士)。這個人應該就是正一真人。
《紅樓夢》中的張真人被封為“終了真人”,此號非嘉名。“終了”者,到此為止也。似指乾隆在降正一真人為五品后停止真人“援例請封”之事。因為一直到曹雪芹去世,正一真人沒有恢復世襲。小說中又稱張真人為“張法官”,也是一個重要提示。至於小說中說先皇御口呼他為“大幻仙人”,不知其出典。賈母帶領眾人打醮的清虛觀,明清北京有同名之地,在舊鼓樓大街,由這些因素看來,也許張真人是《紅樓夢》中背景最明確的、最有史實根據的一個人物。
張真人為巧姐寄名,而請寶玉之玉。是因為巧姐是來複之主(七日來複),而通靈寶玉為一心之象。張真人為記名符事向鳳姐要鵝黃緞子,當參考<坤>之六五“黃裳元吉”,天之所佑。而來複之始,先正人心。所以張真人用托巧姐寄名符的盤子,托通靈寶玉。張道士的徒子徒孫,拜觀通靈寶玉后,把個人傳導的法器送給寶玉,這些法器“有金璜,也有玉塊,或有‘事事如意’,或有‘歲歲平安’,皆是珠穿寶嵌、玉琢金鏤”,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那枚赤金點翠、文采輝煌的金麒麟。麒麟是《春秋》的象徵,《春秋》是編年史。
小說中最早以道士形象出現的人物,就是在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中提到的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某日走來的一僧一道兩人中的那個道人,此人稱為“渺渺真人”。小說中說他生得“骨格不凡,風神迥異”,這是整部小說中貫穿始終的一個重要人物,他不但在第一回中四次出現,而且在第十二回、第二十五回、第六十六回和第一百二十回中多次出現。著名的《好了歌》就是他唱出來的,賈瑞的死也是由於他的出場,柳湘蓮的出家更是由於他的引帶,就連賈寶玉後來毅然決然“撒手懸崖”,離家出走也是由於他的曉諭和勸戒,他是《紅樓夢》整部小說中的牽絲帶扣的人物,無疑,作者曹雪芹是通過這個人物的活動來安排全書的故事情節,布置全書的結構,從而為全書的“真”、“假”、“色”、“空”的神秘氣氛推波助瀾的。

軼事典故


都說一見楊過誤終身,豈知一見郭襄竟能誤百年?
郭襄如果當年沒有遇到楊過,也許就沒有後來的峨眉。若沒有那次風陵夜話,也就沒有後來的萬獸山初見,沒有萬獸山的初見,也就沒有後來的雪夜捉靈狐;沒有雪夜靈狐,也就沒有英雄大會的那一夜煙花,沒有那一夜煙花,也就沒有後來絕情谷一躍,沒有絕情谷的一躍,也就沒有華山之巔的訣別,誠然也沒有天涯思君終身不忘。郭襄騎著青驢隻身漫遊於名山大川,本是想排遣憂思,卻發現漂泊的心仍舊無處可依。刻鑿在終南山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後痕迹愈來愈淡,但刻在郭襄心上的,卻是時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酒入愁腸固然愁上加愁,而名山獨游,也是愁悶徒增。“這三年來到處尋尋覓覓,始終落得個冷冷清清。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其實便是找到了他還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煩惱?但明知那是鏡花水月一場空,卻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這是金書中最心酸的片段之一,沒有蕭峰自盡的悲痛萬分,也沒有靈素早殤的肝腸寸斷,只是一種深切的傷感,卻又讓人哭不出來。我不知道郭襄是抱著怎樣的心態才開始一生徒勞又清苦的追尋。或許到後來她尋的已不是人,而是一種情懷,一種畢生難以企及的夢。楊過摘除面具之前郭襄並不知道他長得如何,她之所以戀上楊過,不是因為外貌清俊這些淺薄的東西—她仰慕的是楊過行俠仗義、濟世為懷的仁者風範,讀者對此多有誤解。由此可見雖然人人憐惜襄兒,卻甚少有人看透她的精神境界,想必她心裡也抱著知音難覓的遺憾。琴瑟和鳴是一種愛情理想,古來像司馬相如卓文君的故事聽了一車,像郭襄一樣閨中少女應均有所感。在經由少室山時,郭襄似乎遇到了這種境界的愛情,這又好像是上天對於她孑然一身的同情,卻糊裡糊塗地錯過了。
蒼巒滴翠,雲煙茫茫;紅日溢血,奇石兀立;鍾罄琴音,空谷傳響—那是崑崙三聖何足道正高山撫琴。這位何足道之風趣自謙在此綽號中展露無疑,可能還有幾分興味闌珊的自嘲之意。他身著白衣,樣貌清雅,滿腹才華卻曲高和寡,以至於劃地為局,獨自對弈。郭襄生於戰火紛飛之中,平生際遇堪稱一絕,奔忙俗務的時候多,於詩詞琴曲恐怕見解不深。而這位頗為清高琴中高手何足道居然樂意與郭襄切磋琴藝,暢談曲詞,這一點頗值得玩味。郭襄的豪爽大氣,為人和善恐怕才是吸引這位異人的原因,從此如郭襄之遇楊過一般眷戀難捨,為這個少女譜了一首新曲以表心意。可惜郭襄痴戀楊過志不在此,何足道也只好帶著朦朧的情愫回到崑崙,幸而贈曲之事已成,否則更要引以為恨了吧。張君寶原是覺遠身邊的小和尚,無意間練成功夫卻又被誣陷偷學而被逐出師門。也是怕重蹈當年火工頭陀之變覆轍,郭襄是傷心人無疑,但見到張君寶罹此大難,暫時擱置下了天涯思君的追尋,傾全力幫扶他。她把金絲鐲送給張君寶要他去襄陽找靖蓉夫婦,教導他要有獨立的人格,尚不忘提醒他自己有個蠻橫難相處的姐姐,郭襄的熱忱和善心真正秉承了郭家一脈相承的俠義情懷。這個大他幾歲的姐姐在他的一生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鞭策著他開創與興盛武當派,從此成為一代宗師。
小說中郭襄因為情傷遁入空門,看似不幸,卻又不能片面看待,正是因為楊過,郭襄性格里潛伏的叛逆和不羈才得以表現出來;正是因為楊過,郭襄開始了她天涯思君的追尋。十數年的翻山越嶺和世事見聞也成為了郭襄開門立派的經驗基礎。每一次的經歷其實都在磨礪和完善一個人的性格,相信郭襄在開創峨嵋派后的心境開闊通達,又與少女情懷有了雲泥之別。郭襄心灰意冷流浪四方,張君寶也因為對郭襄如同郭襄追逐楊過的感情,不再眷戀俗世。其實,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誤百年,當道士反而成就了他的輝煌的一生。所以誤百年並非貶義,只是感情從牽戀到釋然的一種表達方式。誰誤了誰的一生還是成就了他的一生,本來就是辯證看待的。如果說古人是“國家不幸詩家幸”,那麼張老道就是“愛情不幸武當幸”了。這一切錯雜在一起,好像互相影響互相牽制,說不清道不明。更何況,張三丰後來既然創出了太極,多年的修習想必使他更加超然脫俗,早已想明白自己與小東邪只是舊時兒女罷了。那淡淡的情愫就像與人比武,對手的招數被他融化在太極的玄妙中,雖有感觸,卻不會因此悲痛。郭襄的際遇居然可以有這麼多種理解,故說金老筆法獨到,把傷感和美感發揮到了極致,如同舒婷的朦朧詩,不能說開,要朦朦朧朧才有韻味。

人物關係


古代小說

師父:火龍真人。
張三丰只有如下幾個弟子分別:李玄宗(道號“鐵蟾子”)、王道宗(道號“金蟾子”)、張清修、李靜修、邱元靖等人,除此之外,武當七俠亦在之列。

現代小說

師父:覺遠(虛構)
Q版張三丰
徒孫:張無忌、宋青書(虛構)

能力招術


武器

「真武劍」(寶劍)
張三丰的佩劍,形式奇古,鋒銳無比。
張三丰中年時用它掃蕩群邪,威震江湖,晚年則使用尋常木劍。
此劍向來是武當派鎮山之寶,曾被魔教日月神教盜去,任盈盈出任魔教教主后歸還給武當派掌門沖虛道長。(見金庸《笑傲江湖》)

內功

「武當九陽功」:
張三丰獲覺遠大師傳授的部分「九陽神功」心法,殘缺不全僅有三、四成的內容。(金庸《倚天屠龍記》)
「純陽無極功」:
道家功法之精華,由張三丰所創,此功法是武當派最高內功心法,也是護體防身必須修鍊的功法。以威力而論,可算得上各派第一。(金庸《倚天屠龍記》)
「九霄真經」
九霄真經出自龍虎門,分為九竅九章,一竅自成一區,練成七竅七章,便能開發人體九成竅穴,潛力極限發揮,堪稱絕世高手。張君寶學究天人,練成道家【九】乃無窮無盡之極數,九章九竅,陰陽同匯,兩極相生,取【宇宙之力】為己用,達至武學至高【天人合一】之境!
九章圓滿之後,仍有【兩極歸元】【太極歸宗】【終極歸一】【無極歸真】四大巔峰境界!傳說張三丰活過百歲,終成就【終極歸一】之境,【修為】已無人能敵!
「太極玄功」
【太極玄功】是武學宗師張三丰自創的武功與【九霄真經】並列,張三丰一生都在研究【太極之道】,【九霄真經】與【太極玄功】【太極拳】【太極劍】乃張三丰一生研究【太極之道】的精華所在。
「束濕成棍」:
這是武當的內家功夫,這種功夫練到家的人,什麼東西到了手裡,都可以當作武器。(古龍《邊城浪子》)
「四兩撥千斤」:
玉虛道人微微一笑,取下拂塵,說道:「這就是貧道的兵器,大和尚請進招吧!」龍象法王乃是內外兼修的高手,見對方竟敢用一支拂塵抵擋他的重兵器,倒也不敢輕敵,當下暗運龍象般若功,力貫杖尖,喝道:「好,那就請道長接招吧!」一招蒼龍出海,橫掃玉虛道人雙足,杖尖一翹,又點向他胸膛的「玉府穴」,「玉府穴」乃是人身二十四個死穴之一。
玉虛道人喝聲:「來得好!」不慌不忙,揮動拂塵,輕輕一拂,就把他的禪杖撥過一邊!武學中有「四兩撥千斤」的妙訣,但真正能夠達到這樣的造詣,當世也沒有幾人。龍象法王這才大吃一驚,心道:「想不到這個道士的內功,竟然運用得如此神妙!」(梁羽生《瀚海雄風》)
「天蠶功」
乃「武當七絕」中的第七絕「天蠶訣」上的武功;武當派的規矩,是必須掌門人才能夠學「天蠶訣」;練成以後,功力大增,還可以像蠶一樣吐絲;被人打敗了也可以把自己纏起來,修復身體。這種由內而外功夫,由使用者的內心決定了展示方式。(黃鷹《天蠶變》)
「九轉玄功」:
武當的一種內功,能夠練到了全身各個部位,柔軟自如,而且能借別人之力生力,反擊對方。(溫瑞安《神州奇俠》)
「九天混元正氣」:
武當派的內功心法,被喻為武林中的一絕。(溫瑞安《神州奇俠》)
「先天無上罡氣」:
是武當正宗內功,據說三百年來,武當已失傳,能渾身生出一股柔而無匹的狂飆罡氣,既純且柔。(溫瑞安《神州奇俠》)
「弱水柔易九轉功」:
武當派一種登峰造極的內功,把對方的掌力吸住,宛若掉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
這種功力源自《道德經》中的一段話:「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無不知,莫能行。」。(溫瑞安《神州奇俠》)
「太和功」:
武當派的內功心法。(孫曉《英雄志》)
「松鶴心經」:
武當派的內功心法。(孫曉《英雄志》)
「純陽功」:
武當一派最為精深的內功心法,也是道家隱仙宗第一內功,全篇分作築基、胎息、泥丸等十二關練法艱澀異常章。
此功並非張三丰手創,而是道家北祖純陽子呂洞賓所傳經歷代易主而後歸於武當。
自武當祖師張三丰後,唯有秦霸先一人練成,後來郁丹楓機緣巧合下獲得秦霸先出家時的手記,同樣練成此功。(孫曉《英雄志》)
「三花聚頂」神功:
除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外再無一人能夠練成的神功。
傳說此神功修成之後,萬毒不侵,萬刃不加,萬劫不壞,乃是天下最強的內功。
在嵩山武林大會上,武林盟主楊逸之、華音閣主卓王孫、吳越王三位超凡脫俗的高手聯合,也不過在因緣巧合之下,險勝了他們半式。
江湖耆老評論,若「三花聚頂」出手,卓楊等人當無勝算。
他們便是敷非三老。(步非煙《華音流韶》)
「九龍獅子功」
九龍獅子功又叫“九頭獅子功”、“勁氣鐵布衫”,是武當大字門的一套硬功,被稱為“武當大字門第一功”,威名頗盛。九龍獅於功僅六式,兩月便可練成金剛之驅,如著龍鱗護體,並可大增氣力。據說此功練至大成,每出一拳一腳均有九龍九獅之力,此功之名由此而來

輕功

「梯雲縱」:
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金庸《倚天屠龍記》)
「千里不留痕」:
一旦使出來,快如急煙,嗖地直溜了過去,左穿右插,未撞上一物。(溫瑞安《神州奇俠》)

拳掌

焦恩俊版
焦恩俊版
三十二勢「武當長拳」:
屬武當入門功夫。
共分二路,可以單路練習,也可以二路一氣呵成。架勢較大,動作多橫擊直劈,對健身壯體效果較好。
攔截架格,騰挪閃讓均要求出手有力,髮腳迅速,手足齊到,動作分明。(金庸《倚天屠龍記》)
「太極拳法」:
集道家武學之大成的拳法,講究太極圓轉,永無止境,用意而不用力。
武當「內家拳」,是一種集武術養身為一體的精妙拳法,有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四兩撥千斤,后發先制的武術特點;亦有動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剛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術風格。(金庸《倚天屠龍記》)
「八卦拳」
合於八卦之數;在行拳時,要求以擺扣步走圓形,將八個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術那樣,或來去一條線,或走四角,所以稱為「八卦掌」。
「形意拳」
形意拳的基本拳法都以三體式、五行拳(劈、崩、鑽、炮、橫)、十二形(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駘、鷹、熊)為主。其練習要領:一要塌腰,二要縮肩,三要扣胸,四要頂,五要提,六要橫順,七要鑽落翻分明。塌腰,即尾閶上提;縮肩,即兩肩向回抽勁;扣胸,即開胸順氣;頂,即頭頂、舌頂、手頂;提者,即頸道內提,橫,即起也,順,即落;起,即鑽也;落者,即翻。起亦為橫,落亦為順。
「無極玄功拳」
乃玄門正宗以氣御勁的上乘拳術,是完全以修鍊者自身雄厚的內勁傷敵於無形。
「武當純陽拳」
武當純陽拳以三十二字拳歌全面的敘述了它的風格特點及其運用所在,拳法的基本理論“三圓六部九字歸一法”,是純陽拳法在運用中的風格特點,從而達到修心養性防身自衛的目的。
徠「綿掌」:
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如綿,動作連而不斷,掌法運行成環,勁力要求內蓄剛勁,外現綿柔,爆發時迅速、快捷。(金庸《倚天屠龍記》)
「震山掌」:
勁貫雙臂,大喝一聲,雙掌推出。(金庸《倚天屠龍記》)
「震天鐵掌」:
武當絕技之一,宋青書在被七師叔莫聲谷發現偷窺峨嵋女弟子房間后,將他擊殺的招式。(金庸《倚天屠龍記》)
「迴風掌」:
武當掌法,雙掌擊出,如清風拂面。(金庸《倚天屠龍記》)
「八卦游龍掌」
其技法講究縱橫交錯,隨走隨變,其技法講究隨機應變,以變應變,八卦游龍掌以掌法變化為主,以行步和提、踩、擺、扣為主要步法,以腰胯轉動,轉圈為主要形式動作。
「武當掌法」:
武當掌法是當時武林中最流行的掌法,招式清妙靈動,江玉郎曾用來跟魏無牙的門下弟子交手。(古龍《絕代雙驕》)
「五雷天心掌法」:
乃是最剛猛的掌法,端的有雷霆萬鈞之勢,獨具風雷之聲。(梁羽生《還劍奇情錄》)
「九宮神行掌」:
武當派鎮山的掌法,拳法展開,身似飛魚,步如流水,繞著對手身子滴溜溜亂轉,兩手忽拳忽掌,疾逾風輪,身法手法越來越訣,腳下走的卻是九宮八卦方位,絲毫不亂;這種掌法,暗藏八九七十二手「點卸法」,「點」是點穴,「卸」是卸骨。切斫點拿,裔正相生。正是同時對付內外兩家的上乘掌法。(見梁羽生)
「火焰掌」:
傳說於武林中的武功,這「火焰掌」力,掌心一片火紅,專以傷人的內部,初中掌力時只不過略有不適之感,十二個時辰後火毒齊集內腑,才會傷發而死。(卧龍生《天馬霜衣》)
「兩儀掌」:
武當派鎮山之藝,是以柔克剛,以意克敵的內家上乘功夫。(東方玉《北山驚龍》)
「大羅神掌」:
武當派稱雄於武林的掌法,大羅深藏紫府金闕間,俗人不可與道短長,唯其高深,難求精達。一招可學三年,一年不一定能精一招,如能參透大羅心法,修得大成,大羅掌乃正中之王。
當今武林六大名派的武功就以北邙的「天龍三式」和武當「大羅神掌」最為特殊,「大羅神掌」雖然全套有八八六十四招,但卻以「大羅三絕掌」為神髓,和少林派的「少林羅漢拳」只在伯仲之間;如果習得「三絕掌」,無異得到了武當絕學的一半!(慕容美《黑白道》)
「乾天神掌」:
乃是當世第一神功,施展出后,手掌盡皆呈玉白色,所夾的威力至強至猛,彷彿能改天換地!(步非煙《武林客棧》)
「倚天屠龍功」:
反覆書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二十四個大字,演化出一套極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數招變化。(金庸《倚天屠龍記》)
「虎爪手」:
武當虎爪手是天下聞名的絕技,故武當歷代將此功視為鎮山法寶,非嫡傳弟子而不傳。(金庸《倚天屠龍記》)
「太極推手」
與敵較勁自己絕不搶先用力必定等對方出氣力後這才因勢利導順勢借力往往一招內便能讓對方摔個大筋斗,乃是「後發制人」的內家精華。不是擒拿也非摔角而是一種陰陽動靜之術,故稱「太極」。

袖功

「流雲飛袖」:
武當派的袖功,飄飄然如神仙,如天女散花,曼妙之極,可謂翩若驚鴻,矯若游龍。(見古龍)
「千山重疊」:
從武當山南岩宮上跳望,可謂千山重疊,而武當派張三丰真人將一般內息,隨著峰勢運轉,大可以陣勢壓敵,小亦可以一擊一拂之力應用之,手腋的袖袍,忽然卷揚起來,這袖裾激揚,如波浪一般,以袖風將「千山重疊」使得綿延無盡,便是這種絕學之上乘。(溫瑞安《神州奇俠》)

指法

「一元指」:
「六指神翁」修宗望練到了出神入化之境,還在十五年前,九大門派集會泰山,他當眾現了一手,那是命六個武當門人,分立四周,他隨手一彈,六人胸前長衣上,都被指風洞穿了一個綠豆大小的小孔,但裡面的衣衫卻完好如故。(東方玉《雙鳳傳》)

點穴

「三十九橋齊點頭」:
武當派一種點穴法,一擊即中,一中便收。(溫瑞安《神州奇俠》)

刀法

「玄虛刀法」:
乃由《道德經》中玄之又玄之意化出,出招變化莫測,暗合道家生生不息之意。(金庸《倚天屠龍記》)
「武當夜行刀」:
在夜間便依著「綿掌」路數創出了七十二路「夜行刀」。
因出招時用勁柔韌縱使劈砍如電卻也聽不到一點風聲夜戰中自是大佔便宜。(孫曉《英雄志》)

劍法

七十二路「繞指柔劍」:
使用時以渾厚內力逼彎劍刃,長劍竟似變成了一條軟帶,輕柔曲折,飄忽不定,劍招閃爍無常,敵人難以招架。(金庸《倚天屠龍記》)
「神門十三劍」:
共有一十三記招數,每記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處,全是敵人手腕的神門穴。
神門穴在手掌后瑞骨之端,敵人中劍后,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點力道。(金庸《倚天屠龍記》)
「太極劍法」:
集道家武學之大成的劍法,講究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以不變應萬變。
太極劍法的精奧是以己之鈍,擋敵之無鋒。如撒出了一張大網,逐步向中央收緊。
這路劍法只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種各樣的圓圈,要說招數。可說只有一招,然而這一招卻永是應付不窮。(金庸《倚天屠龍記》)
「兩儀劍法」:
武當派絕學,乃武當派兩位前輩高手積數十年之力所創,劍法中有陰有陽,亦剛亦柔。
是妙參陰陽的武當鎮山劍法。
出招時,一人遲緩,一人迅捷,姿勢雖不雅觀,但劍招古樸渾厚,破綻之少實所罕見。
斗到緊要處,一人長劍大開大闔、勢道雄渾;一人疾趨疾退、劍尖上幻出點點寒星。
清虛、成高兩位道長曾以此劍法刁難令狐沖,但因二人劍法造詣不高,不能陰陽混而為一,最終還是敗在令狐沖的「獨孤九劍」之下。(金庸《笑傲江湖》)
九九八十一手「九宮連環劍」:
劍劍連環,如長江大河之水,滔滔不絕。(古龍《湘妃劍》)
「柔雲劍法」:
此劍術一經發動就連綿不斷,在一招之後,不論對方如何招架退避,第二招順勢跟著就來,如柔絲不斷,春雲綿綿。(見梁羽生)
七十二手「連環奪命劍法」:
一招接一招連續不斷如長江浪涌大海潮生,迴環運用奇正相生變化,十分複雜以迅捷凌厲招數取勝。(見梁羽生)
「達摩劍法」:
始於少林派始祖達摩尊者,宋朝,少林派、武當派分家,《達摩秘笈》成為武當派鎮派絕學。
古老相傳,裡面有掌法與刀劍等用示,其中的劍法尤其精妙,只有三十三個招式,但卻可迴環運用,變化奇絕,往往一個招式就可變出許多招式來,還載有精深博大的武學綱要。(見梁羽生)
「淡然一劍」:
這一劍刺來,看似平凡,實無瑕可襲。(溫瑞安《神州奇俠》)
「游龍劍法」:
是一種馭劍之術,人說「馭劍術」乃劍術巔峰,能人劍合一,殺人於千里。
當使出「游龍劍法」時,也真箇似龍游於天、迅若游龍,煞是好看,神龍邀游於天,更如天龍皓首一般。(溫瑞安《神州奇俠》)
「太極慧劍」:
武當派鎮山絕藝,論這套劍法的奇異之處,就是他將施劍人的功力火候完全發揮出來。常習這套劍法,內功亦將隨著增進,但功力愈深之人,每施用一次,耗去的真力亦愈大。(卧龍生《金劍鵰翎》)
「九宮劍法」:
武當的鎮山劍法,腳下按著九宮部位,行雲流水般跨步踏位。(司馬翎《劍氣千幻錄》)
「八卦劍」:
武當獨門劍法。
七十二路「九宮神行劍法」:
暗踏八卦方位,專門消長對方攻勢。(上官鼎《烽原豪俠傳》)
「武當三神劍」:
武當歷代傳下來的無敵神劍。(上官鼎《七步干戈》)

陣法

「真武七截陣」:
張三丰從真武神像座前的蛇山、龜山,心想這一龜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靈的兩件物性,竟從中創製出一套精妙無方的武功出來。
然而,從大氣磅礴的龜、蛇二山山勢演化而來的武功決非一人之力能同時施為。
於是他傳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奧妙之處,若二人合力,則攻守妝備,威力大增。
若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強一倍。
四人相當於八位高手,五人相當於十六位,六人相當於三十二位,七人相當於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九宮八卦劍陣」:
是以九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按著九宮八卦方位布成的,武當派的「連環劍法」本以迅捷綿密見長,若是九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同使,那就簡直沒有半點空隙,連蒼蠅也飛不過的。(見梁羽生《雲海玉弓緣》)
「北斗七星劍陣」:
「北斗七星陣」又叫「天罡劍陣」,乃是以天上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再配合陰陽變化而成。
這七星都有名字,由左邊起數,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一至四是斗魁,又叫璇璣,五至七是斗柄,或者叫做玉衡。
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玉衡為音,開陽為律,瑤光為星成斗狀排列,居陰布陽,變成陣,就猶如常山之蛇,擊首尾應,擊尾首應,擊其中則夔尾呼應,到最後一個變化,樞璇相合,天地交往,就是玉石俱焚,萬劫不復之勢。(黃鷹《天蠶變》)
「大五行劍陣」:
武當派聞名江湖的劍陣。二十五位道人,五個一組,像一朵梅花似的列成陣式,把敵人圍在中間,劍陣流動,二十五支長劍,匯成一片精芒,同時出手,密不透風,威力無窮。「大五行劍陣」下少有人餘生。(見東方玉《北山驚龍》)
「五行百步劍陣」:
七十二位劍士,圍著圈子遊走不停,每個人沉勢哈腹,長劍內指。像一團氣流,旋風般的狂卷。(見蕭瑟《追雲搏電錄》)
「九宮仙陣」:
乃是武當派的鎮山之寶,與「羅漢大陣」齊名。
九人站立的方位盡皆不同,隱然組成了一種極為奇妙的陣法。
少林派的羅漢陣乃是聚合陣中十八人的力量為一體,從而產生出人力所不可達到的大威能,從而克敵制勝。
這九人合成的陣法,陣中每個人的真氣卻散布得清清楚楚的,有高有低,相互夾雜,並不混合勾結。
但九人之間卻形成了種極為和諧的關係,猶如音律一般,絲絲入扣,窮極天工,雖彼此獨立,卻又連橫制約,成一整體。(見步非煙《武林客棧》)

影視形象


電視劇

於承惠版
於承惠版
01.《倚天屠龍記》(TVB1978版)關海山飾
02.《倚天屠龍記》(台視1984年)古琤飾
03.《倚天屠龍記》(TVB1986版)鮑方飾
04.《倚天屠龍記》(台視1994版)常楓飾
05.《倚天屠龍記》(TVB2001版)周聰飾
06.《倚天屠龍記》(大陸2003版)於文仲飾
07.《倚天屠龍記》(大陸2009版)於承惠飾 (少年張三丰王小龍飾)
08.《遊俠張三丰》(1980)萬梓良飾
09.《太極張三丰》(1980)萬梓良飾
10.《倚天屠龍記》(1986)王書麒飾(張君寶)
11.《少年張三丰》(1989)葉靜飾(童年張三丰)
12.《少年張三丰》(1991台灣華視)何家勁飾
13.《武當張三丰》(1996)關禮傑飾
14.《少年張三丰》(2002)張衛健飾(張君寶)
15.《三少爺的劍》(2000)劉長生飾
16.《武當1》(2004)焦恩俊飾
17.《武當II》(2007)焦恩俊飾
18.《倚天屠龍記》(2010)於承惠飾

電影

01.《倚天屠龍記》(1978年邵氏電影版)張瑛飾
02.《太極張三丰》(1993)李連杰飾(張君寶)
03、《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993)洪金寶飾

相關典故


張真人遼東懿州人,姓張名君寶,字元元,號三豐子,又號昆陽。又一說姓張,名玉,字君寶,號元元子,宋末時人。今人論及太極拳之起源者,無不提張三丰也。張三丰生得龜形鶴骨,大耳圓目,身長七尺余。鬍鬚修得像戟。頭頂挽一髮髻,戴偃月冠。無論冬夏,只以一笠一衲禦寒暑。張三丰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張三丰飲食,不論一升或一斗,一餐吃盡,或者辟穀數月仍自若。延佑年間,張三丰六十七歲時到嵩南,遇呂純陽鄭六龍,得到金丹大法。又進終南山得到火龍真人真傳。秦淮漁家沈萬山,為人好善樂施,張三丰授以點石成金之術。元末,張三丰居住在寶雞金台觀。至正丙午九月,真人自言辭世,留下一張頌紙便逝。當地有一個叫楊軌山的人,買了棺材將他收殮。埋葬的時候真人卻又復生。那時張三丰年一百三十歲。後來張三丰入蜀到太和山,結茅玉虛庵。庵前有古木五株,真人常在樹下歇息,凶禽猛獸,都不傷他,人們都很驚奇。有人向他請教仙術,他絕口不答。若是有人向他請教經書,則滔滔不絕,論說不倦。張三丰常跟武當人說:“此山當有大顯。”明永樂年間,敕修武當,真人隱於工人之中,人們都認不出來。孫真人碧云為武當住持,與張三丰常有來往,受其教益非淺。永樂帝得知張三丰事之後,曾幾次派人去請,張三丰不肯前往,寫下詩詞托碧雲代奏。張三丰之道,傳於道士丘元靖。后不知其所終。據稱,世傳太極拳術是真人張三丰所傳。見陳微明<太極拳術>“張真人傳”。太極拳術文武由來本一源,開山啟教自軒轅。蛇鵲酣戰常山坡軒轅首創熊掌拳軒轅黃帝為少典氏之子,姓公孫,建都於有熊,故稱有熊氏。黃帝誅蚩尤於琢鹿之野,諸候尊其為天子。因觀察土為黃色,以為瑞祥之色,取號為黃帝。昔日,軒轅黃帝征伐蚩尤到常山,在山坡前見蛇鵲戰鬥:鵲啄蛇頭蛇尾應,鵲啄蛇尾頭相連,鵲啄蛇腰頭尾應。蛇纏鵲躍,起落返隨,二物相鬥,久久不分勝負。兩宗妙法,絕非偶然,黃帝由此而悟知人生戰鬥的道理。遂仿八卦陰陽之理,察五行相剋之情,取圓活無息之意,而創造發明內家拳術,稱蛇形法,因黃帝為有熊氏,拳稱八面熊掌拳。在老子和尹文始之後,以小九天、先天拳、後天拳、三世七等名目秘密流傳。至宋、明時期,張三丰創立武當道教派,接衍軒轅道脈,開創內家拳學派,墊定了武當派武功體系。張三丰被尊為武當武功之開山祖師。此後,才有集內家拳術之大成之太極拳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