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

詩人,代表作《夜吟》

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Henry·Wadsworth·Longfellow,1807年2月27日-1882年3月24日),男,美國詩人、翻譯家。出生於美國波特蘭,畢業於博多因學院,在波士頓坎布里奇逝世。在他辭世之際,全世界的人都視他為美國最偉大的詩人。他在英格蘭的聲譽與丁尼生並駕齊驅。人們將他的半身像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在美國作家中他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人。

主要成就


朗費羅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拉近了美國文化萌芽與歷史悠久的歐洲文化之間的距離。他翻譯的德國、義大利、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文學作品,都表現出他的詩歌特有的直率和真誠,吸引了眾多的美國讀者。
當批評界盛行嚴格的現實主義的時期,人們更多地注意到朗費羅的缺點。他被稱為“平庸的詩人”。但他恰有這樣的天賦——平凡中散發光彩,音樂點綴著平凡。其詩歌的質樸和單純雖使他深受兒童及一些成年人喜愛,但也常被說成是陳腐和平庸。然而,朗費羅依然以一個有著純粹、親切、溫文爾雅風格的多才多藝的抒情詩人而獲得了不朽的聲譽。他的學術成就也令人欽敬。朗費羅對抒情詩這種詩歌形式的出色運用及他對十四行詩的精通使他廣受讚譽。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朗費羅出生在緬因州的波特蘭市,他父親是該市最出色的律師,朗費羅13歲時就在當地的一家報紙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詩,第二年進入博多因學院學習,與納撒尼爾·霍桑是同班同學,1825年畢業。
為勝任博多因學院的執教工作,朗費羅出國學習。他用了四年時間先後遊歷了義大利、西班牙、德國和法國。他的這段遊學經歷在他的遊記散文集《海外朝聖記》(Outre-Mer: A Pilgrimage Beyond the Sea)(1835年)一書中有生動的介紹。
1829年,朗費羅成為博多因學院現代語言學教授及該校圖書館員。
1835年朗費羅接受了哈佛大學語言及純文學教授職位,並出國進修德語和斯堪的納維亞語。隨行的夫人不幸於鹿特丹逝世,這使朗費羅深受打擊悲痛欲絕。然而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研學計劃,並於1836年返回哈佛履職。朗費羅寄宿在克雷吉公寓(Craigie House),這裡曾經是華盛頓的指揮部。在這裡,朗費羅教書、做研究、搞創作,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並與霍桑往來密切。

寫作經歷

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作品
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作品
1839年朗費羅出版了兩本書。《許珀里翁》這是一部散文體傳奇文學,反映了他旅居德國時的生活。《夜吟》是他的第一部詩集。在他的詩集《歌謠及其他》(1841年)中,有一些廣為人們所引用的詩篇,如《鄉下鐵匠》《金星號遇難》《向更高處攀登》以及《鎧甲骷髏》等。
1842年,朗費羅又一次出國,在返程途中他寫了《奴役篇》。儘管朗費羅是一個堅定的廢奴主義者,但他寫的反對奴隸制度的詩歌卻不像約翰·格林立夫·惠蒂埃那樣激烈。
《伊凡吉林》(1847年)是朗費羅的三部重要的敘事詩中的第一部,其他的兩部分別為《海華沙之歌》(1855年)及《邁爾斯·斯坦迪什的求婚》(1858年)。霍桑為朗費羅提供了《伊凡吉林》一詩的雛形,他給朗費羅講述了阿卡迪亞人被迫在新婚之時與情人分別的故事。
普利茅斯殖民地是《邁爾斯·斯坦迪什的求婚》詩中故事的發生地。主要人物都有歷史原型,但整個故事卻是虛構的。布拉夫·邁爾斯·斯坦迪什是一名勇敢的戰士,卻不擅長於向姑娘求愛。於是他讓自己的好朋友約翰·奧爾登代他去向普里西拉·瑪倫求婚。約翰·奧爾登的心裡也在暗戀著普里西拉·瑪倫,所以當姑娘問他:“你為什麼不為自己求婚呢?”,約翰·奧爾登慌亂不安。
在寫作這三部敘事詩的同時,朗費羅還創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如:詩集《海邊與爐邊》(1850年),其中《航船的建造》一首最引人矚目。《金色的傳說》(1851年),取材於德國古典故事,是一部戲劇性的詩歌。《卡文那》(Kavanagh)(1849年),與《許珀里翁》一樣,是一部有自傳色彩的長篇故事。
1854年,辭去哈佛大學的教職,以全心投入寫作。
儘管詩的影響力日益擴大,然而朗費羅創作的高峰期卻已然過去。他的詩集《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年)中有幾首創作於1861年前。這部詩集中有21首敘事詩,模仿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而作,故事的講述地點換成了馬薩諸塞州的一家旅店。其中的《奧拉夫國王傳奇》以斯諾里·斯特拉松的一個故事為藍本。這部書中最著名的故事是《騎手保羅》。
朗費羅1868-69年間的歐洲之旅充滿了鮮花和掌聲。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都授予他名譽學位,他還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接見。他為了緩解喪偶之痛而翻譯了但丁的《神曲》(1867年)。譯作很出色,但因為太忠實於原文而失卻了朗費羅詩歌所特有的音樂特質。
在朗費羅從博多因學院畢業50周年慶典上,他朗誦了詩歌《Morituri Salutamus》(將死的人向您致敬)。

個人作品


時間作品名稱
1835年《海外朝聖記》
1839年《許珀里翁》
1839年《夜吟》
1841年《歌謠及其他》
1842年《奴役篇》
1847年《伊凡吉林》
1849年《卡文那》
1850年《海邊與爐邊》
1851年《金色的傳說》
1855年 《海華沙之歌》
1858年《邁爾斯·斯坦迪什的求婚》
1860年《候鳥》
1863年《路畔旅舍的故事》
1867年翻譯但丁《神曲》
1868年《新英格蘭悲劇》
1875年《潘多拉的假面舞會及其他(The Masque of Pandora, and Other Poems)》
1878年《凱納梅茲及其他(Kéramos and Other Poems)》
1880年《天涯海角(Ultima Thule)》
1882年《在港灣里(In the Harbor)》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1843年,朗費羅與弗朗西斯·阿普爾頓結婚,新娘的父親將克雷吉公寓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他們。婚後他們育有六個孩子。朗費羅的詩歌《孩子們的時刻》中曾描寫過他的女兒們,她們在詩中被稱為“嚴肅的愛麗斯”、“愛笑的阿里格勒”和“金髮的伊迪絲”。

健康狀況

1861年發生的災難,給朗費羅的餘生罩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當時他的妻子正在熔化火漆,一根燃燒的火柴點燃了她的衣服。儘管朗費羅全力施救,這場火災無法挽救她的性命,而朗費羅也被嚴重燒傷。
1882年3月24日,朗費羅死於腹膜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