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台鎮

廣東省肇慶市轄鎮

河台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東鄰樂城鎮,南接祿步鎮,西通徠德慶縣,北連廣寧縣,距肇慶火車站57千米,祿步碼頭30千米,鎮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條件良好。全鎮總面積148.05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2個社區,140條自然村,218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28261人(2020年),主要姓氏有梁、宋、麥、陳、黃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台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東鄰樂城鎮,南接祿步鎮,西通德慶縣,北連廣寧縣

自然資源


河台鎮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林業資源主要有木材、松脂、玉桂、巴戟、石膏、茶葉等。礦產資源主要有金礦、高嶺土、花崗岩等。其中黃金蘊藏豐富,素有“北有煙台,南有河台”之稱,廣東最大的黃金基地——河台金礦坐落該鎮;高嶺土資源也十分豐富,為粵西地區最大的瓷土出產地,高嶺土品位高、式樣多,適用於各種陶瓷生產。

行政區劃


徠轄19個行政村,2個社區,140條自然村,218個村民小組。
轄區詳情
河台鎮圩鎮社區居委會龍城村委會高村村委會羅西村委會
河台鎮都權社區居民委員會大崀村委會三聯村委會四聯村委會
多寶村委會廊源村委會三圍村委會羅閃村委會
羅建村委會河邊崀村委會五聯村委會尚德村委會
河海村委會古旁村委會大坑邊村委會雙保村委會
羅仁村委會

人口


2021年6月25日,高要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河台鎮人口數為28261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全鎮實現地方生產總值6.2億元,比上年增長8.2%;工業產值3.43億元,增長8.4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9億元,增長25.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2萬元;稅收入庫5057萬元,其中本級入庫1638萬元;新增民營企業1家,實際吸收民營資金3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477元,增長15%。是年,河台鎮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廣東省衛生鎮、被肇慶市宜居城鄉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評為肇慶市宜居城鎮、被中共高要市委員會評為穩定和諧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2013年,河台鎮新增民營企業1家,實際吸收民營資金3500萬元。引入大逕河堤岸休閑走廊和河台永昌綜合果場等項目建設,著力發展觀光農業,創立良好生態農業品牌,把河台打造成為綠色家園幸福之鎮。金鼎黃金公司尾礦砂處理工程生產新型材料輕質磚,進一步提高黃金公司的生產效能。投產有董福行巴戟合作社等種植基地。

第一產業

2013年,河台鎮農業總產值2.77億元。全鎮有耕地面積1415公頃,人均約0.04公頃。山地面積1.07萬公頃,淡水養殖面積34.33公頃。糧食產量10005噸,人均243.3千克。早晚兩造水稻投保面積1439.8公頃。林業資源以松、杉、肉桂為主,產品有木材、松脂、桂皮、桂油、巴戟、石斛、茶葉等。河台鎮以三圍蔬菜基地和羅建檸檬基地為示範,發展現代高端農業、觀光農業,旅遊生態業。同時大力推廣“基地+合作社+品牌”發展模式,成立河台鎮董福行巴戟天種植及與技術推廣專業合作社,引進適合肉桂、松脂等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發展項目。

第二產業

2013年,河台鎮全鎮工業總產值3.44億元,工業企業16家,以採礦、冶鍊、鞋業、建材為主導,其中重點工業企業有凱弗林產化工公司,博大新型建築材料廠等。位於河台鎮的金鼎黃金有限公司是華南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全國十大黃金銷售收入企業之一,金鼎商標為全國馳名商標,實現利潤超7000萬元。

第三產業

河台鎮地處高要、廣寧、德慶三縣(市)交界地,月中每逢3、6、9日為圩期。商業網點500多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72萬元。集貿市場面積4600平方米,集市貿易成交額為3060萬元,經營種類有日用品、成衣鞋帽、糧油食品、農副產品、土特產、水果蔬菜、肉類、“三鳥”等。旅遊景點有淘金游景區、龍城古村落,傳統節俗有二月初二的“開耕節”。
2013年,河台鎮財稅收入保持平穩增長,納稅以高嶺土、黃金開採、富強鞋業等企業。全年稅收考核入庫5057萬元,本級入庫1638萬元。

交通


鎮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條件良好。

社會


基礎設施

2013年,河台鎮推進農村低改工程、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小陂頭建設、林權改革、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工作。“為民辦事問民意”活動開展期間,完成羅建、河海、河邊崀、羅閃等5個村委會13條自然村8.2千米鄉村道路硬底化建設,其中鋪砌羅閃村委會木韁自然村0.9千米道路硬底化。多寶村委會防洪堤道路修整,四聯龍洞自然村燈光籃球場建設和都權東大塘基建設等工程。都權雲寨口灌渠等十個農田基本建設項目納入2013年市水務局、國土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鎮擁有固定電話2180多門,寬頻用戶數1023戶,電信營業收入168萬元。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達1500噸,管網長度約1.3萬米。公交車輛19台,日發客運汽車104班次,日均旅客量600人次。全鎮水泥路總長180千米。全鎮用電量2400萬千瓦時。

教育事業

2013年,河台鎮積極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全面改善中小學校的辦學條件,推進素質教育,全鎮累計投入“創強”資金3600多萬元。完成中小學校布局調整,調整為“一所中學、兩所完全小學、六個附設教學點、一所幼兒園和一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在校初中生1222人,小學生1478人,中學教職工96人,小學教職工122人。全鎮中小學有多媒體電教室3間,計算機教室4間,電子白板教室35間,理化生實驗室10間,小學科學實驗室2間;配備計算機學生用機208台,教師用機106台;各校電腦室、多媒體教學平台、教師辦公電腦全部實現寬頻上網。

文化體育

2013年,河台鎮整合鎮村文化設施資源,創新文化宣傳工作機制,深入挖掘黃金、開耕節等文化內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精品,積極探索在城鎮化進程,加快大背景下保護農村優秀歷史文化元素,為農村社會文化復歸、產業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農曆二月初二“開耕節”是當地重要的節日,是年河台鎮“高要·開耕節”被中國縣域經濟報社、廣東省縣域經濟研究與發展促進會評為最具影響力廣東縣域民俗文化。2013年,都權村委會八隊和三圍村委會魚尾村獲得高要市“生態文明建設獎”,全鎮共有55個生態文明村。都權社區被評為肇慶市“弘揚村史文化,重塑精神家園”農村社會建設工程試點村。

文化


高要市河台鎮“開耕節”又稱“春耕節”,明、清時期,每年春節過後的農曆二月初二,河台一帶的村民在開耕時節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舉行的一種名為“調禾留”的祈福儀式。新中國成立后,祈福儀式更名為“開耕節”,增加了醒獅武術表演、文藝表演、籃球賽等。河台“開耕節”至今已經有600多年歷史。數萬當地群眾和外地遊客在鎮內各村舉行放炮、武術、醒獅、舞龍、籃球、曲藝等文娛表演活動,以各種傳統形式喜鬧春耕、慶賀豐年,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意吉祥。據了解,高要河台“開耕節”已經正式被肇慶市、高要市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申報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