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約瑟夫·文策爾·拉德茨基·馮·拉德茨
奧地利陸軍元帥
約翰·約瑟夫·文策爾·拉德茨基·馮·拉德茨(Johann Joseph Wenzel Radetzky von Radetz,1766年11月2日—1858年1月5日),奧地利帝國軍事將領。生於特熱布尼采(今屬捷克)。
拉德茨基出身波希米亞貴族,於1784年加入奧地利陸軍。參加過奧土戰爭和第二次同盟反法戰爭。1805年以少將軍銜在義大利指揮作戰,1809年起作為參謀長輔佐卡爾大公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擊退拿破崙,1813年至1814年作為聯軍總司令施瓦岑貝格親王的參謀長策劃了萊比錫戰役,發展了重兵集團大規模圍攻戰術。1831年至1847年任駐北義大利奧軍總司令。1836年晉陞陸軍元帥。在1848年至1849年的年奧意戰爭中,拉德茨基率部在庫斯托扎擊敗意軍,以82歲高齡贏得1849年諾瓦拉戰役的勝利,並鎮壓了1848年義大利革命。後任倫巴第一威尼斯總督。1858年在米蘭逝世,享年91歲。
拉德茨基的軍事生涯長達70年,與約西普·耶拉契奇總督和溫迪施格雷茨親王並稱拯救奧地利帝國三元勛。著名的《拉德斯基進行曲》即為頌揚他而作。
約翰·約瑟·策·茨基·馮·茨伯爵(..-..)波希米亞貴族奧領,族雄。茨基元帥涯逾,,贏著諾瓦役勝。
拉德茨基胸像和軍刀
-,倫巴-威尼區督,莫戴,稱茨基爹。齡米蘭辭,皇帝弗蘭茨·約瑟持葬禮,令範圍哀悼。奧曲老約翰·施特勞斯為他的勝利專門譜寫了《拉德斯基進行曲》進行頌揚,成為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
拉德茨基在1766年11月2日生於特熱布尼采(今屬捷克)。他出身波希米亞貴族,於1784年進入奧地利陸軍,曾參加1787年至1792年的奧土戰爭,法國大革命初期,在低地國家作戰。
1796年至1797年,他參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1805年以少將軍銜在義大利作戰。
1809年為奧地利陸軍總參謀長,他努力使軍隊現代化,但因缺乏資金而不得進行。
1813年,他在反對拿破崙的盟國會議上,尤其是在部署萊比錫大決戰上(萊比錫會戰)起過很大作用。
拉德茨基
1814年3月隨盟國君主和顯宦進入巴黎,並陪同他們出席維也納會議。
從1815年至1829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騎兵總司令。1829年退休。
1831年至1847年,拉德茨基任駐北義大利奧軍總司令。
1836年,拉德茨基成為陸軍元帥。
1848年,第一次義大利獨立戰爭爆發,奧屬義大利的米蘭、威尼斯等地相繼宣布獨立,3月23日,撒丁王國國王查理·阿爾伯特企圖利用革命浪潮統一義大利,故而決定對奧宣戰。此時,奧地利內憂外患,提出將倫巴第割讓給撒丁,讓威尼斯自治。但指揮帝國軍的拉德茨基利用局勢的變化積蓄力量,在6月得到增援後轉入反攻。6月底重占米蘭並圍攻威尼斯。7月23日至25日,拉德茨基指揮奧軍約7萬人在庫斯托扎大破撒丁軍4.3萬人,撒軍損失約9000人。7月26日至27日,拉德茨基在沃爾塔再次擊敗撒軍。8月6日,奧軍佔領米蘭。同月9日,奧撒簽訂停戰協定,撒丁王國將倫巴底、威尼斯、帕爾馬和莫德納等地割讓給奧地利。
在取得蘇菲太后信任后,連續鎮壓在布拉格和維也納的革命。雖然他作為指揮官平庸的很,而且對拉德茨基在庫斯托扎取的的決定性勝利很不以為然。
1849年拉德茨基與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的會面
但撒丁王國的失敗反倒激起了更加高漲的反奧浪潮,撒丁方面於1849年3月12日再次對奧宣戰。時年82歲的拉德茨基反應迅速,他在3月23日指揮7萬奧軍與10萬撒軍在諾瓦拉進行決戰,撒丁軍又遭慘敗。數日後,查理·阿爾伯特被迫退位,其子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即位后與奧地利停戰議和。7月20日,拉德茨基率軍圍攻威尼斯,於8月23日迫使威尼斯人投降。不過,在戰爭中,拉德茨基並沒有向任何一個城市復仇。
1850年至1857年,他任倫巴地-威尼斯地區總督,全軍上下莫不愛戴,稱之為拉德茨基老爹。
1858年,拉德茨基以91歲高齡在米蘭辭世,奧地利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親自主持葬禮,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哀悼14日。
奧匈帝國中的描寫
1848年,面對洶湧的北義大利,德高望重的拉德茨基元帥被要求對反叛及撒丁王國的入侵不做任何抵抗,奧地利政府提出將倫巴第割讓給撒丁,讓威尼斯自治,拉德茨基不打算執行維也納政治家的命令,打算以武力恢復哈布斯堡帝國。
在立憲會議召開的第三天,拉德斯基元帥在義大利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擊敗皮埃蒙特人,帝國政府因此避免了向撒丁國王阿爾貝特尋求和解的命運,也不再需要匈牙利人的支援,甚至駐義大利的奧軍還可以抽調一部分來支援其他地區。
一度及其虛弱的奧地利帝國被軍隊的力量重新塑造成中歐強國,這在哈布斯堡歷史上是少見的,兩個世紀以前的30年戰爭期間,叱吒風雲的將軍華倫斯坦破例成為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但卻自行其事,最終被皇帝拋棄,被英國部下刺殺。其波瀾壯闊的人生悲劇被席勒寫成著名戲劇《華倫斯坦》,從那以後,將軍們從沒有機會在政治上起過主宰作用。1848年,三位被認為拯救哈布斯堡的軍人在奧地利成鼎足之勢,其中,拉德茨基一向遠離政治,專心於軍隊事務,是德高望重的民族英雄,他抱怨文迪施格雷茨的政策太反動,而文迪施格雷茨一向關心政治,在取的蘇菲太后信任后,連續鎮壓在布拉格和維也納的革命。雖然他作為指揮官平庸的很,而且對拉德茨基在義大利庫思拖扎取的的決定性勝利很不以為然。
義大利和談被取消了,撒丁王國對倫巴第的奧地利守軍發動了進攻,拉德茨基以一種與其年齡不相稱的速度迅速反擊,只用了幾天功夫就在諾瓦拉戰場取的決定性勝利,迫使撒丁國王當晚宣布退位,82歲的老元帥再度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匈牙利投降半個月後,威尼斯共和國彈盡糧絕,也向拉德茨基元帥投降,相對而言,義大利人是幸運的,年高德劭的元帥並沒有向任何一個城市復仇。在維也納,元帥成為萬眾矚目的偶像,霍夫堡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老約翰施特勞斯上一年譜寫的《拉德茨基進行曲》已經成為最流行的的旋律,人們期待他為慶祝再譜新曲,但是,46歲的作曲家被突如其來的猩紅熱襲倒,三天後便去世了,於是《拉德茨基進行曲》被人一遍遍演奏,百聽不厭,成為老施特勞斯進行曲中最受人喜愛的一部。
拉德茨基元帥紀念碑
利德爾·哈特著《拉德斯基在1848--1849年奧意戰爭中的傑出指揮》
另一出以歐洲為舞台的出色軍事藝術表演,是奧地利司令官拉德茨基元帥在1848-1849年義大利戰爭中所演出的,當時他粉碎了三次企圖把奧地利人從義大利趕出去的第一次努力。義大利趁維也納革命和匈牙利叛亂的良機,在米蘭發動暴動,
(1848.03.17)暴動迅速蔓延到倫巴第和威尼托全境,撒丁國王查理·阿爾貝特率皮埃蒙特軍隊東援,教皇和那不勒斯軍隊也北上支援,使意軍隊實力達到近10萬人。當時奧軍七萬人,分駐於許多小據點,拉德茨基在米蘭僅有一萬人,為免遭保圍,他撤至明喬河與阿迪傑河之間著名的四要塞防禦區(曼圖亞--佩斯基耶拉--維羅納--萊尼亞戈)。在這裡,他一面等待援軍,一面打退了皮埃蒙特軍隊的進攻,只有佩斯基耶拉失守。在獲得增援后,他一面抵擋住皮埃蒙特人,同時揮師向東,在維琴察附近殲滅了橫切他交通線的教皇和那不勒斯軍隊。接著,他又肅清了布倫特河谷。然後會師對付皮埃蒙特人,迅速集中兵力與這一區域內,在庫斯托扎突破敵人的防線。獲勝后,拉德茨基迅速把皮埃蒙特人趕回本土,與8月4月重新佔領米蘭。
奧匈內戰的繼續,鼓勵了義大利愛國者在1849年企圖再次獨立。3月間,經過整編的加強的8萬皮埃蒙特軍重新向米蘭進軍,這一次拉德茨基可以動用的兵力幾乎與之相當,但他再次撤出米蘭,向東南轉移,讓人以為他要撤往皮亞琴察。然後他突然轉兵西向,進軍帕維亞,在20日越過提起諾河包抄皮埃蒙特軍的右翼,在其主力和側翼掩護部隊之間打進一個鍥子,暈頭轉向的皮埃蒙特人向提起諾河撤退,但是他們企圖擋住拉德茨基向北他們後方進攻的嘗試未能成功,因為他再次迂迴前進,這樣便迫使皮埃蒙特與20日向諾瓦拉北撤,次日,拉德茨基聽到敵軍已經西撤的誤報,再次向北進軍,以切斷敵人的退路,結果,只有他的右翼部隊在諾瓦拉與皮埃蒙特人遭遇,他手下的四個軍只有一個軍對付敵人的全部主力,有幾個小時形式看起來十分危險,但由於前一段已使敵軍陷入混亂和癱瘓,因而減輕了危險。當天下午其他各軍先後到達,為進攻提供了支援,同時對敵軍側翼和後路形成強大的威脅。後果是決定性的,當晚查理·阿爾貝特把王位傳給兒子維克多·埃馬努埃爾二世,奧軍向後者提出寬大的投降條件。這使奧地利人得以摧毀在其義大利各省重新爆發的暴動,然後把部隊調去恢復對帝國中央部分的控制。
拉德斯基在上述戰役中表現出來的精力和敏捷,出自他這位82歲的老人身上更顯得驚人。他對軍事藝術和理論的強烈興趣,使他在多年推行軍隊改革未果的失望心情下,仍能保持的活潑清新,因而終於得以充分利用在晚年到來的這一機會。
1.奧地利是怎麼控制義大利的---恩格斯
3.中德文對照----奧地利簡述
4.中文大不列顛百科85年版
5.世界軍事歷史全書人物卷--杜派
拉德茨基在義大利取勝后,詩人格里爾帕策賦詩頌讚他,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為他的勝利專門譜寫了《拉德斯基進行曲》進行頌揚。此曲成為如今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年的保留節目。
奧匈帝國海軍於1907年開始建造的一型前無畏型戰列艦,便被命名為“拉德茨基級戰列艦”(英文:Radetzky-class battleship)。
拉德茨基晚年仍主張軍事革新。當他獲悉鐵路、電報的發明時,馬上預見了這些手段用於作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