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趙國公的結果 展開

趙國公

中國古代公爵名稱

趙國公,中國古代一等公爵。歷朝可考者凡75人,其中著名者有李弼、宇文招、獨孤信、李世民、李德裕、長孫無忌、石敬瑭、劉秉忠等。

北周人物介紹


宇文招

宇文招(?-公元580年)字豆盧,宇文泰之子,宇文毓之弟。南北朝北周末年宗室,大臣。
幼聰穎,博涉群書,好屬文,學庾信體,詞多輕艷。魏恭帝三年(556)封正平郡公。武成初,進封趙國公。累授大司空,轉大司馬。三年(561)又進爵為趙王,除雍州牧。積功拜太師。隋文帝輔政,加招殊禮。文帝將遷周鼎,招密欲圖之,以匡社稷。事覺,被殺。謚僭。

李弼

李弼(494年-557年),字景和,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將領,八柱國之一。
李弼少時遠大抱負,體力過人。永安元年(528年),為爾朱天光的別將,隨爾朱天光西征,因功升任征虜將軍,又與賀拔岳討敗万俟丑奴。作戰時,李弼總是衝鋒陷陣,所向無敵。爾朱天光前去洛陽,李弼隸屬侯莫陳悅,任大都督。
永熙三年(534年),投靠宇文泰,任秦州刺史。后隨宇文泰擊敗竇泰、收復弘農,征戰沙苑,又與賀拔勝攻克河東,平定汾州、絳州。大統十四年(548年),平定北稽胡的反叛,官升太保,加柱國大將軍銜。周孝閔帝宇文覺踐阼,除太師,進封趙國公。北周明帝元年(557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謚號武,追封為魏國公,附祭於太祖廟庭。

李輝

李輝(李暉),李弼次子,娶宇文泰之女義安長公主,襲封魏國公,官至柱國、梁州刺史。

隋朝人物介紹


獨孤庫者

獨孤庫者,獨孤信的父親,隋文帝楊堅的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祖父。
隋文帝即位后,追贈獨孤庫者使持節、太尉、上柱國、定恆滄瀛平燕六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戶。謚曰恭。

獨孤信

獨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獨孤如願,字期彌頭,鮮卑族,西魏、北周將領,八柱國之一。隋文帝楊堅的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父親。
獨孤信容貌儀錶俊美,善於騎馬射箭。初為葛榮部下,葛榮失敗后,投歸爾朱榮。隨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陽郡公。西魏建立后,獨孤信任衛大將軍、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大都督、荊州刺史等職,用以招撫被東魏所佔據的荊州的百姓。
大敗東魏弘農郡守田八能、都督張齊民、刺史辛纂,於是平定三荊。不久,東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率軍突至。獨孤信認為敵眾我寡,率部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了三年。大統三年(537年)才回到長安。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有損國威,便上書請求治罪,得到了西魏文帝元寶炬的寬宥,任命為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銜,使持節、儀同三司和浮陽郡公的官爵照舊。
后隨丞相宇文泰收復弘農,攻克沙苑。率軍與馮翊王元季海進入洛陽。潁、豫、襄、廣、陳留等地相繼誠心歸附。大統六年(540年),東魏侯景侵犯荊州,宇文泰命其與李弼出兵,侯景撤軍后,獨孤信擔任大使,撫慰三荊。
北周建立后,升任太保、大宗伯,晉封衛國公,食邑一萬戶。趙貴被處死後,獨孤信以同謀罪被免職。不久,被晉公宇文護逼迫在家中自盡,時年五十五歲。
隋文帝即位后,追贈太師、上柱國、冀定相滄瀛趙恆洺貝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追封趙國公,邑一萬戶。謚曰景。

獨孤羅

獨孤羅(534年—599年),字羅仁。北周太保獨孤信長子,隋文獻皇后獨孤伽羅長兄隋朝建立后,獨孤羅繼承了父親獨孤信趙國公爵位,擔任高官顯職,煬帝嗣位,改封蜀國公。不久后,去世。

獨孤陀

獨孤陀,字黎邪,北周太保獨孤信第六子,隋文帝楊堅的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弟弟。
少時以獨孤信軍功封建忠縣伯。獨孤信死後,獨孤陀和家人一起被流放蜀地十七年,宇文護死後才回到長安。
隋朝建立后,獨孤陀進位上大將軍,並先後擔任右領左右將軍、郢州刺史、延州刺史,封武喜縣公。后因貪求財物,對姐姐獨孤皇后和越國公楊素之妻使用貓鬼巫蠱,事發后隋文帝勃然大怒,準備將他賜死於家。獨孤皇后絕食三日為之求情,另一個弟弟獨孤整苦苦哀求,隋文帝只好免其死罪,除名為民。獨孤陀不久後去世。隋煬帝登基后追贈他為銀青光祿大夫。
《隋書卷一》記載:幸趙國公獨孤陀第。但是下文沒找到。

獨孤纂

獨孤纂,獨孤羅之子,嗣封趙國公,仕至河陽郡尉。

獨孤覽

獨孤覽,獨孤纂之子,嗣封趙國公,仕至左候衛將軍,大業末卒。

陰壽

陰壽,字羅雲。北周、隋朝時期大臣,將領。
少果烈,有武干,性謹厚,敦然諾,初拜儀同。從北周武帝滅亡北齊,進位開府,遷丞相掾屬。從韋孝寬討平尉遲迥,進上柱國。出為幽州總管,封趙國公,討平高寶寧。卒於官,贈司空。

陰世師

陰世師(565-617年),隋朝大臣,司空陰壽之子。
性忠厚,頗有武藝。少以父功拜儀同,遷驃騎將軍。陰壽死後,嗣封趙國公。隋煬帝時,遷張掖太守,擊退吐谷渾、黨項羌,累官左翊衛大將軍。隋煬帝東巡,與代王楊侑留守長安。大業十三年(617),勒兵抵禦李淵攻入長安,城破被殺。

唐朝人物介紹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
公元617年(義寧元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
公元617年(義寧元年)農曆十二月,李世民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農曆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峘

李峘,李禕之子,李琨之孫,吳王李恪曾孫。任職多有美名,封趙國公。安史之亂時,隨李隆基逃難到西蜀。回京后,戶部尚書,改封越國公。

李湛

李湛,宰相李義府幼子。神龍初,累遷右散騎常侍,襲封河間郡公。后參與神龍政變有功。唐中宗即位,拜右羽林大將軍,進封趙國公,加實封通前滿五百戶。頃之,復授左散騎常侍,累轉左領軍衛大將軍。開元初卒。
他與李淵的二哥蜀王、唐敬宗同名。

李嶠

李嶠(644年-713年),特進、行中書令、趙國公、同中書門下三品、懷州刺史。
他和李泰的孫子同名。

李紳

李紳(772—846),字公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唐朝宰相、詩人。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
唐武宗即位,加檢校尚書右僕射、揚州大都督府長史,知淮南節度大使事。會昌元年,入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改中書侍郎,累遷守右僕射、門下侍郎、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食邑二千戶。四年,暴中風恙,足緩不任朝謁,拜章求罷。十一月,守僕射、平章事,出為淮南節度使。六年,卒。

李吉甫

李吉甫(758年-814年),字弘憲,唐代政治家、地理學家,御史大夫李棲筠之子。
李吉甫早年以門蔭入仕,歷任左司御率府倉曹參軍、太常博士、屯田員外郎、明州長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書舍人等職。
元和年間,李吉甫兩次被拜為宰相,期間一度出掌淮南藩鎮,爵封趙國公。他策劃討平西川、鎮海,削弱藩鎮勢力,還裁汰冗官、鞏固邊防,輔佐憲宗開創元和中興。
元和九年(814年),李吉甫去世,追贈司空,謚號忠懿。

李德裕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饒,唐代政治家、文學家,牛李黨爭中李黨領袖,中書侍郎李吉甫次子。
李德裕早年以門蔭入仕,歷任校書郎、監察御史、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浙西觀察使、兵部侍郎、鄭滑節度使、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中書侍郎、鎮海節度使、淮南節度使等職。他歷仕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為相,但因黨爭傾軋,多次被排擠出京。
唐武宗繼位后,李德裕拜相。他執政五年,外攘回紇、內平澤潞、裁汰冗官、制馭宦官,功績顯赫,被拜為太尉,封衛國公。武宗與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為晚唐絕唱。
唐宣宗繼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
唐懿宗年間,追復官爵,加贈左僕射。
本來他封趙國公,但是他的父親是趙國公,而他是次子,不是嫡子,覺得不宜封趙國公,於是便上書,改封衛國公。

李寶臣

李寶臣(718年-781年),字為輔,原名張忠志,奚族,唐朝中期軍閥。李寶臣原是安祿山養子,曾率十八騎劫持太原尹,后鎮守恆州。
乾元元年(758年)十月以趙、定、深、恆、易五州歸順,以忠志檢校禮部尚書、恆州刺史,充成德軍節度使,封趙國公,賜姓名曰李寶臣。乾元元年(758年)正月李寶臣為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恆州刺史、清河郡王,充成德軍節度使。後來加封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隴西郡王。
建中二年(781年),李寶臣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追贈太傅。

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唐朝宰相。
李敬玄早年曾為唐高宗的侍讀,歷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尚書右丞、太子右庶子、中書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後進拜中書令,封趙國公。
儀鳳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為洮河道大總管,率軍征討吐蕃,因不通兵事,大敗而回。后被貶為衡州刺史,又任揚州長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贈兗州都督,賜謚文憲。

長孫無忌

趙國公長孫無忌
趙國公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約597年-659年),字輔機,河南省洛陽人。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為長孫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文德順聖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非常好學,“該博文史”。隋朝義寧元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淵愛其才略,授任渭北行軍典簽。自此輔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權,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后徙趙國公。
後來,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為許敬宗誣構,削爵流黔州,自縊而死。

長孫翼

長孫翼,長孫無忌的曾孫。長孫無忌被平反后,以長孫翼嗣封趙國公。

王琚

王琚(656~746年),唐玄宗朝大臣。與李隆基交好,參與先天政變之後,眷委特異,參豫大政,拜銀青光祿大夫、戶部尚書,晉封趙國公,食實封五百戶,時號內宰相。后以讒見疏,出仕外郡,終為李林甫所構陷,自縊而卒。寶應元年,贈太子少保。著有《射經》,《全唐詩》中收錄四首詩。

王景崇

王景崇,成德節度使王紹鼎之子,唐末割據軍閥,866—883年為成德節度使。
大唐咸通七年(866年),王紹懿去世,王景崇繼位為成德軍節度使。後來因為平定龐勛叛亂,進爵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封趙國公。
乾符五年(878年)進封常山王、檢校太傅。
中和三年(883年)王景崇逝世,享年三十七歲,贈太傅,謚:忠穆。

崔圓

崔圓(705年-768年),字有裕,唐朝宰相,北魏左僕射崔亮八世孫。
崔圓早年曆任執戟、會昌縣丞、司勛員外郎、蜀郡司馬、蜀郡長史。安史之亂時以迎接玄宗之功拜相,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劍南節度使,玄宗退位后奉玄宗之命與房琯、韋見素赴靈武輔佐唐肅宗。
長安收復后,崔圓升任中書令,進封趙國公,后罷為太子少師、東都留守。此後歷任濟王傅、懷州刺史、汾州刺史、淮南節度使、尚書右僕射、左僕射等職。
大曆三年(768年),崔圓病逝,終年64歲。追贈太子太師,謚號昭襄。

崔諤之

崔諤之,凌煙閣功臣,少府監、趙國公。

管崇嗣

管崇嗣,鴻臚卿、趙國公、太原尹、兼御史大夫,充北京留守、河東節度副大使。

令狐綯

令狐綯,宰相令狐楚次子,鳳翔隴西節度使、檢校司徒、同平章事、上柱國、涼國公、趙國公。

魏少游

魏少游(?—771),歷職至朔方水陸轉運副使、渠州長史、京兆尹、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等使,封趙國公。

郭晞

郭晞(733—794),汾陽王郭子儀第三子,隨父征伐,屢建戰功。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五月,郭晞隨父親、關內河東副元帥郭子儀屯絳州,平定河中叛亂,以功加封殿中監、太原縣開國公。
廣德二年(764),吐蕃侵邊,御史中丞、朔方節度行營兵馬使郭晞奉命率朔方軍支援邠州,在涇水上打敗吐蕃,入朝加御史大夫。永泰元年,兼校檢左散騎常侍。大曆七年(公元772),加開府儀同三司,任職朔方節度使,累封趙國公。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加檢校工部尚書、兼判秘書省事。興元元年,加太子詹事。后又改太子兵客。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五月初十日去世,追贈兵部尚書。

孟元陽

孟元陽(?—814),元和五年,拜右僕射、昭義節度使,入為右羽林統軍,封趙國公。俄拜左金吾大將軍,復除統軍。元和九年卒,贈揚州大都督。

封德彝

封德彝(568年-627年),名封倫,字德彝,唐朝宰相,北齊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孫。
封德彝早年曾為楊素幕僚,后負責督建仁壽宮,升任內史舍人。隋煬帝年間,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漸敗壞。江都之變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內史令。
宇文化及兵敗后,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漸獲得唐高祖的信任,檢校吏部尚書,封趙國公,官至中書令,進封密國公。他是唐太宗的天策府屬官,又暗中維護太子李建成,在二人之間搖擺不定,但唐太宗對此毫不知情。
唐太宗繼位后,封德彝升任尚書右僕射。627年(貞觀元年),病逝,追贈司空,謚號明。643年(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得知封德彝陰持兩端之事,追奪封贈,改謚為繆。

五代人物介紹


張格

張格(?~927),字承之,一字義師,前蜀右僕射、中書侍郎、平章事、趙國公。後來張格投奔後唐為太子賓客,充三司副使。

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
石敬瑭本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
後唐末帝李從珂繼位后,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駙馬都尉石敬瑭為鄆州節度使,進封趙國公,扶天啟運中正功臣。後來雙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後唐,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李從溫

李從溫,字德基,後唐明宗李嗣源的侄子、養子。
李嗣源即位是為後唐明宗。李從溫歷任安國、忠武、義武、成德、武寧五鎮節度使,期間曾入朝為右武衛上將軍,兼北面行營副招討使,累加太傅、同平章事,封兗王。
後晉高祖即位,李從溫先後加侍中,加兼中書令,為忠武軍節度使出鎮許昌,開府儀同三司,封趙國公,累加食邑一萬戶,實食封一千二百戶。開運二年(945年),改河陽三城節度使,第二年二月卒於住所,年63歲,贈太師,追封隴西郡王。

李存信

李存信(862-902年)本姓張污落,其父張君政,回鶻懷化郡王李思忠之部人。
李存信從李克用平定黃巢,屢有功勛,晉王李克用收為養子。大順元年,遷馬步軍都指揮使,與李存孝擊破張浚軍於平陽。李存孝謀反既誅,以為蕃漢都校,討伐李匡儔,招降赫連鐸、白義誠,從伐王行瑜,積功官至檢校司空、郴州刺史。
李克用遣將救朱宣,李存信屯於莘縣,為羅弘信所擊,大敗,遺亡晉王親子落落。后討劉仁恭,又敗於安塞。晉王大怒,將殺之,存信叩頭謝罪而免。光化年間,由是大懼,時常稱疾。天復二年,卒於晉陽,年四十一。天福中,贈太師、中書令,追封趙國公。

李谷

李谷(903—960),字惟珍,先後在五代後晉、後漢、後周三朝為官。後周恭帝即位時,進封趙國公。

宋朝人物介紹


王宴

王宴,徐州人,本是農民,後唐同光中,應募隸禁軍,累遷奉國小校。後晉時,任建雄軍節度。後漢時,加封同平章事。後周時,封滕國公。宋太祖即位,進封趙國公。從征李筠,師還,改安遠軍節度。乾德元年,進封韓國公,上章請老,拜太子太師致仕。每朝會,令綴中書門下班。俄歸洛陽別墅。四年冬,卒,年七十七。廢朝三日,贈中書令。

楊信

楊信(楊承信),楊光遠之子,北宋名將楊業之父。後漢隱帝時期,楊信先後任安州節度使、鄜州節度使、並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杞國公、韓國公、魯國公。
宋初,加兼侍中,來朝,會征李筠,命為澤州西面都部署,筠平,移鎮河中。乾德元年,進封趙國公。二年,卒,年四十四,贈中書令。

鄭清之

鄭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泰二年(1202)入太學。嘉定十年(1217),登進士第,調峽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遷國子學錄。參與丞相史彌遠定策,廢太子竑,擁立理宗,后授王宮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簽事樞密院事。紹定三年(1230)授參政政事。紹定六年(1233)史彌遠卒后,累官右丞相兼樞密使,疏請召還直臣真德秀等人,為帝採納,時號“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特進左丞相。嘉熙二年(1238)封申國公。后歷封衛國公、越國公。屢辭不已,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進封齊國公。淳祐七年(1247)獲准辭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剎。兩年後復相位。致仕卒,謚忠定,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清之的代言奏對,多不存稿。工筆札,書法遒秀逸致,書跡見《鳳墅續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續資治通鑒》記載,他曾封趙國公。

遼國人物介紹


楊皙
楊皙,遼國尚書左僕射、中書令、樞密使,封趙國公、齊國公、晉國公、趙王、遼西郡王。

元朝人物介紹


吳元珪

吳元珪,字君璋,薊國公吳鼎之子,元朝名宦。
泰定元年,贈光祿大夫、河南等處行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趙國公,謚忠簡。三年,復加推誠佐理功臣、光祿大夫、司徒。

董俊

董俊 (1186—1233),字用章,元朝大將。
董俊最初仕金,對抗蒙古入侵,後來投降木華黎,成為世侯,曾擊敗金朝將領武仙,也曾參與圍攻宋朝的汴京。
1233年,董俊在追擊金哀宗完顏守緒,戰死。贈翊運效節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封壽國公,謚忠烈。加贈推忠翊運效節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改封趙國公。

董文用

董文用(1223~1297),字彥材,董俊第三子。死後,贈銀青光祿大夫、少保、趙國公,謚:忠穆。

董文忠

董文忠(1231~1281),字彥誠,藁城人,元朝名將董俊第八子。大德四年,贈光祿大夫、司徒,封壽國公,謚忠貞。后加贈體仁保德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趙國公,謚正獻。

董士選

董士選,董文炳次子,董俊之孫。江浙行省右丞,遷汴梁行省平章政事,又遷陝西。至治元年卒,追封趙國公,謚忠宣。

劉秉忠

劉秉忠(1216-1274年),初名劉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元朝傑出政治家、文學家。
劉秉忠曾出家為僧,法號:子聰。後來認識忽必烈,在忽必烈的遊說下,還俗改名劉秉忠,成為忽必烈的左膀右臂。
劉秉忠是元初政壇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對於元代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發揮了重大作用。同時,又是一位詩文詞曲兼擅的文學家。
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贈太傅,封趙國公,謚號文貞。元成宗時,追贈太師,改謚文正。元仁宗時,追封常山王。

陳天祥

陳天祥,字吉甫,中書右丞。卒於家,年八十。累贈推忠正義全德佐理功臣、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趙國公,謚文忠。

何榮祖

何榮祖(1221-1299) ,字繼先,元代政治家、法學家。歷任御史史丞、中書右丞等職。元世祖時,他奉命輯《至元新格》,其中包括公規、治民、理財、御盜等。元成宗時,又受命制定《大德律令》。
卒,年七十九。贈光祿大夫、大司徒、柱國,追封趙國公,謚文憲。

劉扆

劉扆,字君黼,薊國公許國禎之子,蒙古名忽魯火孫。提點太醫院事。死後,贈推忠守正佐理功臣、光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趙國公,謚僖簡。

劉正

劉正,字清卿。延祐六年卒,后贈宣力贊治功臣、光祿大夫、司徒、柱國、趙國公,謚忠宣。

劉賡

劉賡,字熙載,劉愨之子,劉肅之孫。師事王磐,集賢大學士、國子祭酒。卒,至順三年,贈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趙國公,謚文貞。

丁好禮

丁好禮(1293-1368年),字敬可。歷任參議中書省事、書侍御使、遼陽行省左丞、中書平章政事,特封趙國公。
1368年,明朝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攻陷北京,丁好禮不降,死節。

田忠良

田忠良(1243—1318),字正卿,古代術數家,元世祖忽必烈謀士。卒,年七十五。贈推忠守正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趙國公,諡忠獻。

王善

王善,字子善。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僉書樞密院事。卒,皇慶元年,贈銀青光祿大夫、司徒,追封冀國公,進趙國公,謚武靖。

王士點

王士點,字繼志,王構之子,善篆書。僉淮西廉訪司事,遷雲南廉訪使,再擢江東廉訪使。卒。贈中書平章政事,追封趙國公。

普蘭奚

普蘭奚,皇慶元年,擢光祿大夫,封趙國公,賜尚服黃金幣、白鶻。延佑二年,加金紫光祿大夫、徽政院使。

買僧

買僧,丞相、趙國公。

不闌奚

不闌奚(不蘭奚),同知徽政院事、趙國公。

忽兒赤鐵木兒不花

忽兒赤鐵木兒不花,趙國公。

鷹師不花

鷹師不花(鷹師布哈),趙國公。

阿台薩理

阿台薩理,阿魯渾薩理的祖父。贈保德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司徒、柱國,追封趙國公,謚:端願。

乞台薩理

乞台薩理,阿魯渾薩理的父親。贈純誠守正功臣、太保、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趙國公,謚通敏。

阿魯渾薩理

阿魯渾薩理(鄂爾根薩里),維吾爾族,阿台薩理之孫,乞台薩理之子。國師八思巴的弟子,精通佛學、儒學。官至中書平章政事。薨,年六十有三。延祐四年,贈推忠佐理翊亮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趙國公,謚文定。

阿禮海牙

阿禮海牙,維吾爾族,官至中書省平章政事,為元朝平定江南。死後,贈推誠保節翊運功臣、金紫光祿大夫、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趙國公,謚忠靖。

阿塔海牙

阿塔海牙,維吾爾族。用宿衛積勞,除塔山屯田捕打提舉不就,卒於京師。贈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追封趙國公。

阿剌不花

阿剌不花,怯烈台氏,達禮麻識理的父親。官至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追封趙國公,謚襄惠。

按攤

按攤,怯烈氏,恆陽王也先不花之子。中書右丞、浙東邊宣慰司都元帥。死後,贈秉義效忠著節佐治功臣、太保、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中書左丞相,追封趙國公,謚貞孝。

也里迭兒

也里迭兒,西域人。茶迭兒局、諸色人匠總管府達魯花赤,兼監領宮殿。追贈推誠力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趙國公,謚忠敏。

馬合謀沙

馬合謀沙,也里迭兒之子,襲父職。追贈推誠贊治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趙國公,謚忠靖。

石抹按只

石抹按只,契丹人,複姓石抹。其父石抹大家奴率部投降,後來他領部曲,懂水軍,授河中府船橋水手軍總管,曾敗宋將陳都統、張總制於馬湖江。在伐宋的戰爭中表現出色。
死後,贈榮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趙國公,謚武毅。

愛全

愛全,維吾爾族。受知於元憲宗,尤為庄聖太后所敬禮,命徙居湯沐邑,贈司徒,追封趙國公,謚文靖。

忽都魯篤爾彌實

忽都魯篤爾彌實,普顏之子,愛全之孫,維吾爾族。奎章閣大學士,趙國公,謚文穆。

禿忽魯

禿忽魯,字親臣,康里亦納之孫,亞里大石第九子。死後,贈推忠翊運佐理功臣、榮祿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柱國、大司徒,追封趙國公,謚文肅。

野訥

野訥,脫烈之子,回鶻族。死後,贈推誠保節翊運功臣、金紫光祿大夫、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趙國公,謚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