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符

漢語詞語

兵符,漢語詞語,拼音為bīng fú,一般作主語、賓語。是古代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用銅,玉或木石製成,作虎型,為虎符。製成兩半,右半留給國君,左半交給統帥。調發軍隊時,必須在驗證符合后,方能生效。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

解釋


兵符:古時調遣軍隊的憑證。

出處


《史記·魏公子列傳》:“嬴(侯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內,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內,力能竊之。”

引證解釋


1. 古代調兵遣將用的一種憑證。
示例:
①唐劉禹錫《汴州刺史廳壁記》:“長慶四年,詔書命 河南 尹敦煌令狐公來蒞來刺,錫之介圭、使印、兵符。”
②京劇《取南郡》第十四場:“如此 南郡 城池兵符印信,一併交與先生掌管,本帥帶兵出城助戰去也。”
③明施耐庵《水滸》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金大堅鑄造兵符印信。一切完備。
2. 借指兵權。
示例:
①《南史·劉峻傳》:“敬通 當更始世,手握兵符,躍馬肉食。”
②清 洪楝園 《后南柯·立約》:“手握兵符自主張。”
③子虛子 《湘事記·軍事篇一》:“忠浩 頗負 湘 望,既握兵符,隱以曾國藩平 洪 楊 自命,反對革命最力。”
3. 兵書,兵法。
示例:
唐李嶠《安輯嶺表事平罷歸》詩:“絳宮韜將略,黃石寢兵符。”
兵符
兵符
兵符
兵符
兵符
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