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鄉

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白沙鄉

白沙鄉是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下轄的鄉,該鄉位於龍岩市東北部,鄉政府駐地白沙圩,距市區49公里。面積429.29平方公里,人口24076人(1987年)。

基本介紹


明初屬九龍鄉萬安里藿村社的西埔營、田坑、官洋、渡頭、辣水、白沙、卓賢、章坑、洋西坑和蘇坂社的郭畲、小吉等村落;還包括集賢里徐溪社的東西洋、金京、大會、麻池、大瑤、利溪、黃竹洋、大珍坑、謝田洋、小留地、赤坑埔、員當;孔黨社的陳地坑、馮畲、驢□、黃陂、吳隱山、石寮、馬糍坑、貴人坑;小溪社的水口、卓坑、余畲、王家山、交潭、樟杭、鄒家山、黃坂;新村社的蓋竹洋、蘇家山、山谷坂、馮田洋、凌坑、下半嶺;香寮社的蓋竹、羅畲、田頭、赤水洋、嶺兜、留田洋、百種畲、丘家山;大坑社的羅坑、黃田頭、庵坑、漈兜、陳坑等村落。明隆慶元年(1567)集賢里6社划屬寧洋縣。清代至民國初,為福村社全境及蘇坂社的郭畲、小吉、營岐和寧洋縣南面部分區域(原集賢里6社)。
民國18年6月,民國19年3月,曾建立福蘇區蘇維埃政府,駐地在捷步。
民國22年,屬福蘇區,划白沙、西埔、西和、南安鄉,次年為白沙區。民國26年3月,屬第三區,划白沙、捷步、西和、南安鄉聯保。民國30年12月,包括白沙鎮的中心,上樓、下樓、南大、西坑、渡水、上寨、官田、官埔、營尾、黃戶、嶺峰保;美和鄉的郭畲、營岐、小吉保。民國32年割洋西坑等村屬寧洋縣。民國33年後,划白沙鎮的溪東、中興、南大、渡水、官洋、黃嶺保和屬美和鄉的郭畲、吉洋、營岐保。
1949年11月,屬沙和區的白沙、捷步、西和、黃嶺村。1956年改稱白沙區,屬寧洋縣小溪區的珍坑、陳地、鄒山、小溪、營兜、大科、羅畲7鄉划屬白沙區。翌年分設白沙鄉,轄白沙、捷步、黃嶺、西和、大科村;小溪鄉轄小溪、珍坑、營兜、陳地村和羅山鄉轄鄒山、羅祠村。1958年成立白沙、小溪、羅山公社,翌年三公社合併稱白沙公社。1961年,又分設小溪公社,轄樟坑、磜頭、榕樹后、蛟潭、王坂、下圩、溪柄、卓坑、卓坑頭、大坂、曾呂坑、後山、珍坑、余畲、豐頭、蘇一田、孔黨、陳地、呂鳳、白潭、隔頭、營斗、水口、前邦坑、扁嶺坑、石門潭、馬家山、由水上洋、由水下洋29生產大隊、38生產小隊;白沙公社划岩廈、大科、后隔、朝陽、官洋、田星、渡星、中星、捷星、東星、南一、南二、上寨、下寨、向前、西紅、營岐、西盂、黃坂、小吉、產坑、半嶺、白沙、溪西、熱水、營星26大隊、103小隊;羅山公社划西墘、寨坑、樹墘、店洋、烏鴉洋、烏弄、尚山、大盂、當溪、樓厝、隔山、洋西、百丈、高洋、上洋、下洋、坑頭、隔門、內村19大隊、43小隊。1965年三公社再並,稱白沙公社。1984年7月,改設白沙鄉。1987年,轄24村、181村民小組。
轄區多山,平均海拔558米,萬安溪沿岸地勢平坦。多年年平均氣溫攝氏19.5℃,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518.2毫米。礦藏有煤等。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薯等。土特產有土紙、筍乾、香菇、茶葉等。1987年,總人口2407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83人。耕地24458畝,林業用地43萬多畝,其中用材林35萬多畝、竹林5萬多畝,是主要林業區。農業總產值628萬元(按1980年價),其中種植業310萬元、林業207萬元。獨立核算工業企業6個,產值185萬元。村委會及以下辦工業企業110個,產值238.30萬元。鄉鎮企業332個,從業1752人,總收入850.68萬元(按現價)。其中鄉辦企業7個,從業307人,收入510.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