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村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鄉嶺南村

嶺南村地處舜耕山南麓,因位於金家嶺南側而得名,位於山南政務新區西片、三和鄉西北部,地勢北高南低,缺水易旱。

概括


緊鄰市區泉山,與龍泉街道隔山相望,距離市政府所在地洞山僅3公里、政務新區中心2公里,206國道穿境而過,具有“金邊銀角”的區位優勢。境內有山有水,風景優美,舜耕山下,泉山湖畔,千畝桃園,花香果甜,引人入勝。綠化苗木、觀賞花卉、經濟果林、畜禽養殖、勞務輸出及“農家樂”項目發展潛力較大。
嶺南村[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鄉嶺南村]
嶺南村[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鄉嶺南村]
全村轄益城、祝郢、鄒大郢、小庄、萬沖、陳郢等6個自然村莊,12個村民組。區域面積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3畝,林地961畝。現有人口2965人,800戶,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村內進駐企業20餘家,小學1所。2006年被列為田家庵區新農村建設1鎮10村示範工程實施單位。

特色經濟


嶺南村坐落於金家嶺南山腳下,崗丘地多,平整田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落後,農業用水極不方便,遇到乾旱年景糧食極易欠收。為帶領群眾走出農民增收難的困境,2001年,村支部書記鄒德文到鳳台大山、壽縣郝圩、肥西上派等地參觀學習之後,在其承包的金家嶺荒山坡地,組織10多名農民,種下了300多畝大白桃、李子等果樹,並在2003年開始有了效益。在鄒書記的帶動下,村民們自發在泉山水庫附近山坡連片栽種桃樹。目前全村果樹栽植規模達到1200餘畝,其中800畝正處於盛果期,年產值300萬元,水果的品種也有過去單一的大白桃,發展到現在的大白桃、水蜜桃、雨花露李子、石榴、杏梅等好幾個品種,銷往合肥、上海、山東等大型水果市場。
在發展壯大果樹產業的同時,小庄自然庄200餘戶蔬菜種植、陳郢自然庄40餘戶畜禽養殖漸成規模;由村委會主任鄒方春領辦的康帥飼料廠、建築工程隊,解決了本村近百人的就業;祝郢、鄒大郢等向城市建築業轉移勞動力1000多人。三和街道和206國道兩邊頗具規模的飯店有近10家,均為該村村民興辦,解決就業近百人,年產值300多萬元。

文化風貌


嶺南村原隸屬長豐縣金嶺工業區,2004年划入淮南市三和鄉管轄。春秋時期為吳楚紛爭之地,宋元以來多居戌邊後裔,民風剽悍,宗族意識強。村內有古迹益城寺,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興盛於晚清和民國時代,抗戰時期被日本侵略者焚燒,198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遺址建有益城小學,有教室18間,8名教師,學生百名。村民自發組織鑼鼓隊一支,每逢年節自娛自樂。村內益城寺的肉丸子、面圓子,為山南群眾所津津樂道;地方土雞及所產草雞蛋,頗受市民歡迎;村內舜耕山和泉山湖資源可供開發鄉村旅遊。當前,隨著山南新區規劃建設,大型高檔住宅區聯華金水城即將在境內破土動工,將為本村發展帶來更加旺盛的人氣和現代化氣息。

組織建設


嶺南村村級組織設置完善,村“兩委”班子配備齊全,村黨總支現有正式黨員70名、預備黨員5名,其中男59名、女16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8名、中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8名、初中文化程度的23名。下轄益城、嶺南、桃子協會3個黨支部。村黨總支配備書記、副書記各1名,大學生村官1名,委員3名;村委會配備村主任1名、委員2名,交叉任職1人。村“兩委”幹部平均年齡39.8歲,中專文化程度3人、大專文化程度2人、大學文化程度2人、研究生在讀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