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毬

打毬

打毬(拼音:dǎ qiú),是古代的體育運動。

到了唐代,打毬代替了蹴鞠。打代替了蹴鞠,毬代替了鞠。毯,是中空充氣的皮球,“八片尖皮砌作毬,火中燀了水中揉。一包閑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此詩已具體說明毬的製作了。這毬是用杖來擊的,因此,打毬又稱擊毬,擊毬運動者是騎在馬上,揮杖而打的,並且分成兩朋(隊),設立兩門、兩孟(網),以球子打入對手的孟為勝。這種打毬,已具馬球的性質。

另外,在日本占籍《倭名類聚抄》一書中,為

釋義


打毬,是古代的體育運動。
漢語大詞典的解釋
(1) 中國古代軍中用以練武的一種馬上打球遊戲。亦有徒步打球的。
開元、天寶中,玄宗數御樓觀打毬為事。能者左縈右拂,盤旋宛轉,殊可觀。然馬或奔逸,時致傷斃。--唐 封演《封氏聞見記·打毬》
打毬
打毬
打毬,本軍中戲,太宗令有司詳定其儀。三月,會踘大明殿,有司除地,豎木東西為毬門……左右分朋主之,以承旨二人守門。--《宋史·禮志二四》
(2) 即蹴鞠。古代的一種踢球遊戲。
打毬、鞦韆、施鉤之戲。--南朝 梁 宗懍《荊楚歲時記
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毬。--前蜀 花蕊夫人宮詞》之一四六
不爭這廝提起那打毬詐柳,寫字吟詩,彈琴擘阮,攧竹分茶,教我兜地皮痛,乍地心酸。--元 石德玉《紫雲庭》第三折。

歷史


到了唐代,打毬代替了蹴鞠。打代替了蹴鞠,毬代替了鞠。毯,是中空充氣的皮球,“八片尖皮砌作毬,火中燀了水中揉。一包閑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此詩已具體說明毬的製作了。這毬是用杖來擊的,因此,打毬又稱擊毬,擊毬運動者是騎在馬上,揮杖而打的,並且分成兩朋(隊),設立兩門、兩孟(網),以球子打入對手的孟為勝。這種打毬,已具馬球的性質。
另外,在日本占籍《倭名類聚抄》一書中,為了說明“打球”的來源,於其“打毬”條下引“唐韻云:毛丸,打者也”。“毛丸”就是用毛揉成的球,《太平御覽》所引《風俗通》對此已有記述。《風俗通》是東漢中平六年(189年)泰山太守應劭所編,這印證了至遲於東漢時期,“毛丸”就已應用於馬球運動之中了。從這些文獻中對早期馬球用球的描述,結合馬圈灣漢代烽隧遺址發現的西漢中期的球形實物,其"內填絲綿,外用細麻繩和白絹搓成的繩捆紮成球形。"兩者基本上是符合的。另外,發現的這件球形實物直徑5.5厘米,與中國古籍中所記載的馬球的“球狀小如拳”也基本上相符合。

唐代盛行


唐長安的毬戲的種類增多,不僅有蹴毬,還有打毬和拋毬,毬戲的形勢超過了前代。封氏所記,有兩則關於帝王打毬的故事。
唐代打毬玩偶一則是記獲致“貞觀之治”的唐太宗的。他曾經一次興高采烈的觀看吐蕃使者打毬。不久他又突然對侍臣說:“昨升仙樓有群蕃街里打毬,欲令朕見,此蕃疑朕愛此,騁為之。以此思量,帝王舉動,豈宜容易,朕已焚此毬以為誡”。由於太宗自己的疑心,由於他為維護帝王尊嚴,以焚毬向群蕃表態。雖然焚毬,他本來喜愛打毬的事實卻依然未改。
又一則是記唐玄宗的:“景龍中,吐蕃遣其大臣迎金城公主,中宗賜觀打毬。吐蕃尚贊咄奏言:臣部曲有善毬者,請與及敵。上令帳內試之。決數都,吐蕃皆勝。時玄宗為臨淄王,中宗又令與嗣虢王、駙馬楊慎交、武延秀等四人,敵吐蕃十人。玄宗東西馳實,風回電激,所向無前。吐蕃功不獲施”。吐蕃本善騎射的民族,打毬也是吐蕃社會的一種風氣,這一天尚且敗北,足見玄宗打毬技藝是左右無敵的。唐人李《松窗雜錄》也說:“上(玄宗)好馬、擊毬,內廄所飼者,意猶未甚適”。
唐代後期的唐宣宗同樣好打毬。《唐語林》記載:“宣宗孤矢擊鞠,皆盡其妙。所御馬,銜勒之外,不加雕飾。”騎在不加鞍背的馬背上,乘勢奔躍,“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的打毬雄姿,“二軍老手,皆服其能”。這的確是不可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