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

原中國民抗敵自收軍參謀長

李耀(1911-2003)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11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班長、排長、連長兼政治指導員、營長兼政治委員、大隊政治委員、兵站醫院政治委員、科長等職,參加了香火嶺、郭家河、瓦屋基、鎮安、袁家溝口、獨樹鎮、四坡村、西峰鎮等戰役戰鬥,參加了鄂豫皖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鬥爭和紅軍長征。

簡介


李耀[開國中將]
李耀[開國中將]
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鄂豫皖紅一師第三團機槍連班長、排長,安徽六安縣保衛局保衛連連長兼政治指導員,紅二十七軍第一團營長兼營政治委員,紅二十八軍軍部手槍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紅二十五軍第二二三團連政治指導員,陝北幹部學校政治大隊政治委員,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兵站醫院政治委員,援西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六支隊營、團、總隊政治委員,豫西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第八縱隊二十四旅政治委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十二旅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陝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第十九軍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步兵學校政治委員,總後勤部幹部部部長,總後勤部政治部主任,總後勤部副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革命生涯


抗日戰爭時期,任華中國民抗敵自收軍參謀長、新四軍第六支隊總隊政委。1941年後入延安軍政學院、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任豫西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旅政委、陝南軍區副政委兼軍副政委。率部參加了同蒲、聞夏、臨浮、曲沃、白晉線、呂梁、晉南、運城、襄樊、淮海、漢中等戰役,完成了開闢陝南根據地和策應陝北及中原作戰的戰略任務。

生平介紹


李耀,1911年12月24日生於安徽省金寨縣雙河區桃嶺鄉東嶽村一個僱農家庭。四五歲起隨母親外出討飯,六七歲起給財主家放牛。
192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11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1軍第1師第3團機槍連班長,皖西北道蘇維埃政府通信排排長,六安縣保衛局連長兼政治指導員,紅27軍第3團營長兼政治委員,紅28軍軍部手槍隊隊長兼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單身扛著重機槍追殲逃敵,累得吐血仍繼續向前追擊,被戰友們傳為佳話。
1934年11月隨紅25軍長征。任紅25軍第223團連指導員。到達陝北后,任陝北紅軍幹部學校政治隊政治委員。
1936年夏入紅軍大學學習。同年10月從紅軍大學畢業后,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兵站醫院政治委員、援西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
1937年8月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次年被派往河南西華,任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參謀長兼幹部訓練大隊大隊長,後任新四軍第6支隊營、團、總隊政治委員。率部轉戰豫皖邊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1941年起先後入延安軍政學院和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
1945年1月任河南軍區第二軍分區(又稱豫西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兼中共豫西地委組織部長。參與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打擊敵偽反動勢力,建立基層政權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獨立旅政治委員、第24旅政治委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第12旅政治委員。率部參加白晉路反擊戰和聞夏、同蒲路、臨浮、呂梁、汾孝、晉南等戰役。
1947年7月,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后,率部南渡黃河挺進豫西作戰,繼而出師陝南開闢解放區。
1948年1月中原軍區鄂豫陝軍分區成立后,兼任分區政治委員和中共鄂豫陝地委書記。同年6月任陝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襄樊、淮海戰役。
1949年5月兼任第19軍副政治委員。新中國成立后,任第一步兵學校政治委員,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幹部部部長、政治部主任,總後勤部副政治委員、顧問。
1977年12月由顧問改任總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兼紀委書記。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003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

所獲榮譽


二級八一勳章
二級八一勳章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勛 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