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葵藝

新會葵藝

新會葵藝,中國傳統手工藝品,源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新會葵藝有著1600多年的發展歷史,早於20世紀初便揚名國際。1915年,新會竹擇葵扇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牌獎。1988年,時任新會葵藝製品廠的廠長廖惠林出國參加巴黎法共節作現場葵藝表演。

2008年6月7日,新會葵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新會葵藝品是知名的中國傳統工藝品,據《新會縣誌》記載,1600年前的東晉時期,新會就已開始種植葵樹和葵藝加工;清代,新會葵扇暢銷全國各地,還遠銷俄、英、美、法、古巴、哥倫比亞、秘魯、智利等24個國家和地區,清末民初,新會葵扇銷售量每年達1.2億柄。
早於20世紀初,新會葵藝便揚名國際,1915年,新會竹擇葵扇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牌獎。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來總理曾親臨新會深入調查研究和視察調研,在新會的一周,周恩來總理還風塵僕僕地視察了新會葵藝廠,在葵藝廠視察期間還親切地給葵藝工作者扇扇子,還有那句至今依然在新會流傳廣泛的“我不是來新會工作的,而是來這裡學習的”的話。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會葵藝還曾創造了“一步三元”的經濟價值,1975年種植面積最高3萬畝,年產葵扇1億柄左右,成為新會的支柱產業。

製作過程


葵藝品的製作過程是非常繁瑣細緻的。大致說來,從采葵到製成工藝品,要歷經剪、曬、焙、削、漂染、合、編織、勾花或嵌花、印花、繡花等近20道工序。做成一件葵藝品,要經10多人手的勞動。由此可見,新會葵藝品十分珍貴。

製品分類


解放前,由於生產工藝落後,葵業受幫派封建勢力的統治,因此,加工工藝較為保守,花式品種開發緩慢,產品較為單一,葵類全行業以生產葵扇為主,兼產葵骨、葵篷等三幾個品種的副產品。歷經千年,仍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生產方式。在如此落後的生產條件下,新會葵工仍依靠勤勞和智慧,創造出大量手工精美的葵製品。
解放后,葵藝廠工藝人員進行系統的研究和試製,除繼承傳統工藝品生產外,還不斷地創製出新產品,至80年代,新會葵藝製品有500多個品種,大約可分葵扇、工藝品和葵副產品三類。

葵扇類

指用葵葉經剪、曬、焙、焗、合或編織、縫製而加工成的扇,有牛心扇、雞心扇、玻璃扇、火畫扇、漂白繡花扇、竹籜畫扇、膠花織扇等越百個品種。根據型制大小又可分大號扇、中號扇、幼中扇和幼小扇。根據葵扇原材料或製成品質量,又分為1至4級。
新會葵扇歷來以芯蒂圓正、骨絡細勻、扇面潔白柔韌光滑、編織工藝精良,而揚名於世。特別是竹籜畫扇,其加工要經過編織、划畫、刻畫和粘畫等四個工序,全是細緻工作,光刻畫就需用幾天功夫。這種名貴的竹籜畫扇,過去是達官貴人互相饋贈的禮物和欣賞品。於1915年參加巴拿馬博覽會展出,獲得榮譽金牌獎。

火畫扇

是玻璃扇中的一種繪畫技術要求較高的工藝產品。據說火畫扇始創於清代同治末年。當時,詩書畫風較盛,新會有位著名畫師叫陳晚,他將詩畫剪貼於玻璃扇上,但不牢固,一經受潮便會脫落。又發展用墨汁或顏料直接把詩畫畫在扇上,但也容易褪色,后將畫在扇面上的詩畫用香火烙焦,以顯示出詩畫來。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便開始使用鐵筆在爐火里燒紅,然後在扇面上烙詩畫。到1914年前後,劉怡記扇寮加工火筆扇時,工藝又有所發展,方法是選用薄玻璃扇兩柄,先將扇的脊骨和柄削去,然後合成一柄雙面扇。這樣,扇的兩面均可用火筆作畫。又把扇邊用彩色絲絨縫製,逐步發展成為三脊和五脊火畫扇,款色高雅,美觀大方。扇柄也有多種多樣的裝飾,有用竹制的。中有棕竹佛肚竹斑竹、籬竹之分。也有用象牙或藤條纏柄的。並用膠片作夾,明角作釘。其中的象牙火畫扇,裝飾華麗、名貴,是欣賞收藏的扇中精品,富豪之家多用之為互相饋贈的禮物,產品揚名中外。

葵花籃

是用葵、葵葉或葵藤為原料,經削制、纏、織角、修邊、爪耳、勾花或嵌花、印花等編織工序,加工而成的。葵花籃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較高的觀賞性。有的形如背袋,有的形如腰包,有的形如花盆,有的形如寶塔,有的形如宮燈,造型逼真,線條流暢,豐富多彩,工藝精緻,匠人獨創,巧奪天工。

工藝品類

包括葵花籃、葵通帽、葵藤席、葵藤枕席、葵藤墊席、汽車座墊、葵畫簾、葵地氈、葵床氈、葵骨碟等。而這些產品又有許多花式品種。僅葵花籃就有花式品種近300個。工藝品類一般按製成品質量分1至3級和次品。

葵副產品類

指用剪裁葵扇后的下腳料製成的葵類製品。包括有葵爪尾、葵扎、葵骨、葵骨掃把、葵骨手掃、葵柄藤、葵篷、葵棕掃把、葵牛繩,等等。

葵編沙發靠墊

是用葵藤經漂白、染色、編織而成。以潔白的本色葵藤,巧妙地編織成四方連續、上下左右展向的、間色、對稱的菱形花紋圖案,對角連接的等邊菱形圖案,顯得有規律,有節奏;黑、黃兩種顏色的花紋對比強烈,突出了大面積的本色葵藤潔白的美,整個靠墊色調明朗,素雅大方;而黑、黃、白三種花紋的巧妙搭配和組合,三種色彩的過渡及對比,又使條理反覆的菱形紋樣富有變化,微妙地形成若干種幾何圖案,從而產生了一種優美的紋飾韻律。還採用“梅花角”花紋為飾邊,增添了靠墊的裝飾美。

傳承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品逐漸普及取代葵製品,葵製品的需求和銷售量日趨式微。當地曾希望借葵藝走向工藝品之路轉型發展,使新會葵藝能夠延續,然而,受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這條路如今也走得越來越艱難:葵樹種植面積一年年減少,葵藝人才日漸稀缺,新會葵藝日益面臨消失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