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奧菲利亞的結果 展開

奧菲利亞

莎士比亞創作題材中人物

都鐸王朝時期,有一位名叫Katherine Hamlet(凱瑟琳哈姆萊特)的女人,失足落入埃文河身亡(就在莎士比亞出生地沃里郡的斯特拉福德附近那段河流)。雖然最終的結論是,她曾提著一些沉重的水桶,不小心失去平衡而死,然而傳言說她患有失心瘋,這次死亡是一次早有預謀的自殺。不管怎樣,莎士比亞在16世紀很可能將它作為創作的題材,從而塑造了奧菲利亞這個人物。奧菲利亞這個名字是不尋常的,甚至可以說它並不算一個正式的名字,唯一可靠的是其詞源來自於古希臘文,意為“幫助,善,救濟,好的”

簡介


奧菲利亞[莎士比亞創作題材中人物]
奧菲利亞[莎士比亞創作題材中人物]
阿瑟·休斯筆下的奧菲利亞
阿瑟·休斯筆下的奧菲利亞
莎士比亞筆下的奧菲利亞,是雷歐提斯之妹,哈姆萊特的戀人,大臣波洛涅斯之女 曾經是純潔善良,無憂無慮的。但是,當她邁入青春的門檻后,絢麗的生命之花卻漸漸枯萎了。她依戀、順從,別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在父親和戀人的對立世界中,迷失了理智的奧菲利亞也迷失了方向。戀人厭惡她、唾棄她,父親和兄弟也不理解她、埋怨她,她的生命已沒有了內容。最後,她滿身盛裝,自溺在一條鋪滿鮮花的溪流里。

藝術作品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奧菲利亞》(1894)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奧菲利亞》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奧菲利亞》
1909年被《藝術日報》選入“英國繪畫大師”作品。其引人入勝之處,正是畫家在早期作品中就展露了的對女性身體姿態的精妙刻畫。沃特豪斯選取的這一時刻,是已然錯亂的奧菲利亞獨坐自然深幽處,將采來的野花插進長發。有東方色彩的長裙和飾帶,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她腰腹的豐滿,同時緊湊的袖身和袖口又顯露出雙臂的修長。最終,那個下頜輕揚,雙手曲肘稍舉,撫弄發花的姿態,協調了下半身的放鬆和莊重,透露出死與愛帶來的最寧靜的瘋狂和最高貴的美。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奧菲利亞》(1889)
《奧菲利亞》
《奧菲利亞》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奧菲利亞》(1910)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奧菲利亞》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奧菲利亞》
阿瑟·休斯《奧菲利亞》(1852)
阿瑟·休斯《奧菲利亞》
阿瑟·休斯《奧菲利亞》
畫中的溪流和花朵是被風格化的拉斐爾前派的畫法:緊湊,清楚。其他部分則有著休斯式的迷濛:暗綠和紅暗示著,而不是顯示出奧菲利亞的瘋狂和迷失。
約翰·艾瓦瑞特·米雷斯《奧菲利亞》(1852)
《奧菲利亞》
《奧菲利亞》
米雷斯的這幅畫有拉斐爾前派的另一個特點:既不是純粹的寫生畫,也不是純粹的戲劇性想象出來的作品。那漂浮著屍體的河裡長滿水草,像絲綢的綉床,而周邊的自然環境也閃著奇異的光彩。米雷斯這樣記錄自己在室外畫背景時的情景:“在一把只能投下不到半便士大小陰影的傘下,我像裁縫一樣每天坐11個小時,在夠得著的地方放著個奶瓶,來解決我在奔流的溪邊的乾渴問題。我也可能被風刮到水裡,產生和溺死的奧菲利亞相似的感覺。”而給奧菲利亞做模特的西岱爾也因為躺在一個底下有油燈加熱的浴盆里而患了嚴重感冒。她的父親險些因此和藝術家們打官司。此畫的創作過程也足夠體現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對藝術的誠實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