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馬營鎮的結果 展開

馬營鎮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轄鄉

馬營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地處梁山縣西部,南接拳鋪鎮,西南與鄆城縣接壤,北與楊營鎮為鄰,鎮人民政府東距梁山縣城5千米總面積51.1平方千米。

明代時期,馬營鎮境域屬兗州府東平州鄆城縣;1984年2月,改為馬營鄉,2013年,撤鄉設鎮;截至2018年末,馬營鎮有戶籍人口36825人;截至2020年6月,馬營鎮下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楊營村

2011年,馬營鎮財政總收入9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64萬,比上年增長30.7%,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63萬元,增值稅265萬元,企業所得稅57萬元;2018年,馬營鎮有工業企業78個,規模以上企業1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歷史沿革


明代時期,馬營鎮境域屬兗州府東平州鄆城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鄆城縣。
1953年,劃歸梁山縣。
1958年9月,設立蘆里公社。
1982年3月,更名為馬營公社。
1984年2月,改為馬營鄉。
2013年,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營鎮地處梁山縣西部,南接拳鋪鎮,西南與鄆城縣接壤,北與楊營鎮為鄰,鎮人民政府東距梁山縣城5千米總面積5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馬營鎮地處黃泛沖積平原,境內大部地勢平坦,有高地微型地貌,最高點位於趙壩村高地,海拔41.8米;最低點位於梁山泊遺址濕地,海拔39.8米。

自然災害

馬營鎮主主要的自然害有旱災、澇災、雹災和風災。

自然資源


馬營鎮境內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009.7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馬營鎮下轄24個行政村:趙壩村、楊營村、馬營村、蘆里村、曹廟村、辛興屯村、江屯村、楊屯村、郝庄村、杜庄村、倪樓村、南穆屯村、王樓村、許庄村、吳垓村、胡屯村、鮑垓村、宋庄村、胡坑村、東李庄村、張飛垓村、薛屯村、柯庄村、北穆屯村。
截至2020年6月,馬營鎮下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楊營村。
轄區詳情
趙壩村楊營村辛興屯村倪樓村王樓村
吳垓村胡坑村東李庄村張飛垓村薛屯村
金城鑫村雙屯村郝杜庄村穆官屯村紅旗營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馬營鎮轄區總人口3.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40人,城鎮化率10%,另有流動人口689人,總人口中,男性16892人,佔51.8%;女性15749人,佔48.2%;14歲以下5031人,佔15.4%;15—64歲23330人,佔71.5%;65歲以上4280人,佔13.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2604人,佔99.8%;有回族37人,佔0.2%,人口出生率14.5‰,人口死亡率10.8‰,人口自然增長率3.7‰。
截至2018年末,馬營鎮有戶籍人口3682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馬營鎮財政總收入9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64萬,比上年增長30.7%,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63萬元,增值稅265萬元,企業所得稅57萬元。
2018年,馬營鎮有工業企業78個,規模以上企業1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農業

2011年,馬營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4.6萬畝,人均1.4畝,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經濟林為主,農業總產值達2.9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2萬噸,人均673.9千克,其中小麥1.萬噸,玉米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西瓜、韓國梨、葡萄,規模種植西瓜1.7萬畝,韓國梨2500畝,葡萄2000畝,全部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列為農產品生產安全示範區;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

工業

2011年,馬營鎮工業以新材料、紡織服裝、專用車配件、農副產品加工為主,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32億元,利潤0.71億元,利稅0.7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9%、16.4%、16.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億元,比上年增長79.7%。

商貿

2011年末,馬營鎮有商業網點93個,職工1028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外貿出口完成700多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2%,主要產品有成品衣、棉紡產品、(副食品、稀土加工材料等,銷往歐洲、美洲、日本、東南亞等地。

金融

2011年末,馬營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1億元,比上年增長7.5%;各項貸款餘額10.1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特色產業

馬營鎮立足於全鎮人均耕地面積較大和氣候陰涼,適宜發展草畜產業的相對優勢,繼續把草畜產業開發作為富民強鎮的重要產業來抓,積極宣傳引導,引進優良籽種,擴大種植規模,草畜產業開發初具規模。在具體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及早規劃,強化宣傳,確保草畜產業發展規模化。馬營鎮把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放在馬鈴薯和草畜產業上,在2007年夏收過後,就組織鎮村幹部和群眾代表,對各村種植示範點進行了總體規劃,然後由鎮村幹部通過算賬對比、召開群眾會議、組織群眾外出參觀等措施進行宣傳,簽訂協議,引導群眾擴大飼草種植面積,2008年,全鎮新增優質牧草2.65萬畝。
二是多方籌資,優化品質,確保牧草種植良種化。通過發動群眾多方調運紅豆草、紫花苜蓿等良種,積極優化牧草品質結構。2008年,通過縣畜牧局貼一部分、政府補貼一部分、群眾自籌一部分的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15萬元,引進優質紅豆草籽、紫花苜蓿草籽20噸。針對2003年種植紅豆草品種老化和已達到生命周期的問題,鎮上已對雙合、花林等村林地內種草面積全部進行開挖和深松,種植優質紅豆草和苜蓿,共調入紅豆草籽5噸、苜蓿籽1噸,使全鎮牧草品種進一步優化。
三是推廣良法,利用土地,推進草畜種植規範化。在採用傳統種植技術的同時,積極推廣機械深松技術,在雙合村投入深松機2台,投入資金4萬元,建成機松示範點500畝。2008年,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達到改良土壤、增加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在馬營南山萬畝梯田帶地埂種植優質紅豆草、紫花苜蓿1萬畝。在整村推進村,將種草列入項目,給予資金扶持,共種植優質牧草7500畝。草畜產業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對保持水土、涵養水份、保護生態、改良土壤起到了顯著效果,強有力地帶動了當地養殖業的發展,形成了草多—畜多—錢多的良性循環。
通過自查,著力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推進草畜產業化。一是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推廣良種良法,著力在優化品質、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二是強化宣傳引導,教育培訓農民,著力在建立基地、擴大規模上下功夫;三是組建協會,建立貯藏、運銷、加工體系,延伸鏈條,著力在健全服務體系、搞好社會化服務上下功夫。

文化


馬營文化教育有了十足的發展,
馬營籍華人學者楊子恆當選為2006年度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民間民俗文化底蘊豐厚,“馬營小曲”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顯著文明建設成效顯著,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鄉鎮”稱號。
● 地名由來
馬營鎮,因鎮人民政府原駐馬營村而得名
馬營鎮
馬營鎮

交通


2011年末,馬營鎮境內有220國道、254、337省道3條公路幹線,西距京九鐵路7.3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馬營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559人,專任教師31人;小學7所,在校生1774人,專任教師1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62人,專任教師7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50萬元,比上年增長24%,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1%,比上年提高了8.3個百分點。
2011年末,馬營鎮有科普惠農示範基地3處,各類科技人才24人,技能人才78人。
2011年末,馬營鎮有鄉綜合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4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9戶,各類圖書室25個,藏書10萬餘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馬營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6個,門診部(所)12個;病床1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3張,固定資產總值9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8名,其中執業醫師17人,執業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2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7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馬營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07戶,人數945人,支出71.6萬元,月人均63.1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6.3萬元,比上年增長11.6%,敬老院1家,床位7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60人,社區服務設施2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29萬元,使14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萬人,參保率96%。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馬營鎮有郵政局1個,郵政業務總量3200萬元,其中純收入91萬元,征訂報紙、期刊12萬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6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4733戶,電話普及率89%;行動電話用戶2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2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