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陸鳴的結果 展開

陸鳴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

陸徠鳴,1957年出生於武漢市漢口球場街50號,現任武漢市說唱團團長、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曾獲中國相聲節金玫瑰獎;第二屆中國曲藝節牡丹獎;1992年參加了《1992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曾榮獲2002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觀眾最喜愛”的節目二等獎;2003年榮獲中央電視台第二屆CCTV相聲大賽三等獎。2001年榮獲武漢市“十大傑出青年”;2002年評為湖北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2003年榮獲武漢市勞動模範稱號。代表作有《多多關照》《台上台下》《白色毒網》等。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演藝經歷

陸鳴圖片
陸鳴圖片
1957年出生於武漢市漢口球場街50號。於1975年進入武漢說唱團任曲唱演員,現為武漢紅金龍說唱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武漢市專項津貼。曾獲得先後獲得第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中國曲藝牡丹表演獎、中國相聲金玫瑰獎、湖北省屈原文藝創作獎等。其較有影響的作品有《吹拉彈唱》、《多多關照》、《台上台下》等,其中《多多關照》和《台上台下》曾分別出現在1993和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其創作並與許勇合作的相聲《我要說相聲》曾參加第二屆CCTV相聲大賽。
監獄里長大的相聲藝術家
陸鳴出生在漢口球場街50號,五六十年代,這裡還是一座監獄,由於陸鳴的母親是一位獄警,他們家便安在監獄里。“小朋友不能隨便出門,同學們也很少來往,我當時過的幾乎是與世隔絕的生活,內向、膽小,沒想過有一天要吃舞台飯。”當時陸鳴家裡剛好有把二胡,陸鳴便開始了與音樂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上中學時,陸鳴遇上了影響他一生的恩師——程老師。他吹拉彈唱的十八般武藝,大部分是在這個階段培養起來的,為他後來從事音樂相聲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1975年,18歲的陸鳴考進武漢說唱團,任曲唱演員,而不是說相聲。他的第一次登台演出並不理想:“底下的老師都在笑。”原來,陸鳴雖然樂感很好,但肢體語言一塌糊塗,甚至有老師考慮這孩子是否適合吃曲藝這碗飯。”好在陸鳴是個不服輸的年輕人,18歲時,他開始練舞台演員的基本功——壓腿。
1979年,他以相聲《愛情歌曲漫談》結束了自己的曲唱演員生活,跨進相聲大門。
二上春節晚會的由來
陸鳴與徐勇表演
陸鳴與徐勇表演
1982年的一天,東風汽車公司體育場。陸鳴第一次登台表演相聲,節目是自己創作的《吹拉彈唱》。在那個流行音樂還被稱為靡靡之音的年代,陸鳴和他的搭檔運用笛子、手風琴電吉他,把當時處於“地下狀態”的幾首流行歌曲,生動幽默地搬上了舞台,台下的觀眾出奇的叫好。直至1993年,《多多關照》上了央視春節晚會,“相聲隊伍強手如林,作為一個地方演員,我當年能上春晚,主要是我的特點突出,不能被別人取代。”《多多關照》中,他將笛子、手風琴、吉他多種器樂與口技、聲樂、小品融合在一起,不僅為湖北的曲藝長了臉,也確立了他在全國曲藝界的地位,並給馮鞏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1年,當馮鞏創作《台上台下》時,第一個想到的合作對手便是陸鳴,陸鳴得以第二次在春晚露臉。
個人專輯銷量突破30萬
1987年、1988年,陸鳴幾乎成天呆在錄音棚里,錄製了20盤磁帶。剛開始是幽默對唱,後來便翻唱港台歌手的流行歌曲。他說,銷得最好的是3盤風趣對唱,收錄滑稽歌曲的專輯創下30萬的銷量。“當時,深圳樂團來挖我,給我的出場費是600元。”但陸鳴拒絕了。
如今,作為武漢市紅金龍說唱團團長的陸鳴面臨的是從一個藝術家向企業管理人員轉變的挑戰:“我們是文化戰線第一家改制的專業藝術團體,我的壓力特別大。”大大小小的會議也令他頭疼,“以前我最煩開會的。”
2徠004年,陸鳴領導的說唱團還有兩個大動作,其一是請夏雨田為說唱團創作一部滑稽戲:“主要是寫社區的,我們將相聲、大鼓等各門藝術,合成一齣戲,挺熱鬧,夏老3月份交稿,這是我們掛牌成立后的頭炮,我希望能打響。”其中少不了陸鳴的節目。新動作之二是成立創作沙龍,請社會上業餘的曲藝愛好者為專業人士寫作品,尋找創作精品。

個人作品


《多多關照》《台上台下》

參演作品

參演電影

參演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