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風雲

1949年張英、張徹執導電影

《阿里山風雲》是由張英、張徹執導,藍天虹、李影、魏平澳等人參與主演的電影。本片是由上海萬象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1949年5月導演張瑛與編劇張徹去台灣取景-拍攝了這部反映台灣高山族的劇情片,不料完工時適逢國共在上海開戰。後來國民黨政府全面撤離上海來到台灣,攝製組也因此留在了台灣。該片也得以在台灣首映,成為台灣影史上第一部劇情片。片中的插曲《高山青》當年被廣為傳唱,成為電影音樂中的經典之作。

劇情簡介


滿清年間,朝廷採取分化政策,使漢、藩不和。吳鳳出任通使以來,卻一直從事調和工作,與清之治藩政策背道而馳。吳深受山裡加,達威亞兩族愛戴,被朝廷視為眼中釘。時新縣官上任,遂向刁師爺打探藩情,以對付吳。山族族長奧戈為出草殺人而苦惱,友人娃娜加以開解。娃勸奧勿因族例破壞漢,藩多年諧和,奧猶豫不決。刁侄化文偷聽二人對話,遂向未婚妻卡影告密,以挑起糾紛。卡見奧、娃態度親昵,爭論間與奧發生衝突。卡兄百兒為達族族主,個性魯莽衝動,不甘愛妹遭欺負,往找奧晦氣。奧、百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險險些成兩族混戰,幸得吳出面調停。娃為使兩族團結,誓言與奧斷絕交往。娃避見奧,奧失望下重遊舊地,心裡浮現倩影。族人希望娃說服奧履行族例,娃不允。奧往尋娃,不惜解除婚約以換取與娃複合。

演職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藍天虹--
李影吳鳳
魏平澳--
導演:張徹Cheh Chang、張瑛 Ying Chang
編劇:張瑛 Cheh Chang ....writer
製作人Produced by:Hsin-fu Hsu ....executive producer
錄音Sound recordist:王榮芳 Rongfang Wang
發行公司: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香港] (1950) (Hong Kong) (theatrical)

關於導演


張徹
張徹
張徹,原名張易揚,一九二三年出生。四十年代開始從事電影工作,一九四七年編寫了第一個劇本《假面女郎》。一九四九年拍攝電影處女作《阿里山風雲》。六十年代初,張徹加入邵氏電影公司。第一出執導的乃《蝴蝶杯》。他一生曾參與百多部電影製作,當中不少乃家喻戶曉之經典之作,如《虎俠殲仇》、《大刺客》、《金燕子》、《鐵手無情》、《十三太保》、《新獨臂刀》、《馬永貞》、《刺馬》等,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莫過於《獨臂刀》。一九七零年第十六屆亞洲影展中,張徹憑《報仇》一片榮獲「最佳導演獎」。而其作品中亦非常重視男性之間的友誼,朋友之間的肝膽相照,義薄雲天,豪氣豪情。他開創了暴力美學,荷里活大導演吳宇森當年跟著張徹做了許多年副導演,後來拍的《英雄本色》(1986),亦根源於張徹。而近代香港電影的陽剛一派,張徹可說是開山祖師,影響深遠。張徹因肺炎於二零零二年六月二十二日病逝,享年七十九歲。二零零二年初,他獲得第二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主要演員


李影
李影,本名李忠英,又名李迎,1923年5月20日出生,原籍安徽合肥。青少年時期參與話劇演出,不論街頭劇、舞台劇均能使觀眾深為感動,奠定了他終生從事表演藝術的決心,也引起劇界先輩的賞識,先後應邀參加劇團、藝社,不斷的公演世界名劇。1963年赴香港加入邵氏公司,擔任基本演員。1970年起兼任導演,並重回台灣拍片。1947年開始從事電影工作,參加演出《蝴蝶夢》、《天羅地網》。1948年隨著《阿里山風雲》的外景隊來到台灣,其後即留在台灣拍攝電影,為早期性格紅星。1963年赴香港加入邵氏公司,擔任基本演員。1970年起兼任導演,並重回台灣拍片,2005年去世。
藍天虹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茶山情歌(1962)
多情的野貓(1960)....李天明
自由戀愛(1960)....葉秋楓
玉女私情(1959)....曾志平
荒園艷跡(1949)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大家發財(1986)....出品人

幕後花絮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流行中國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從傳唱至今的《高山青》中知道了張英,這首從電影《阿里山風雲》里走出的主題歌曲讓人把張英的名字與電影緊緊相連。可張英藝術萌芽於戲劇,他經歷了從影迷到戲劇再到電影,最終又回到戲劇上來的歷程。
一說到電影,張英就難免不說到他的得意之作《阿里山風雲》,該戲的運作、完成都歷歷在目。而《高山青》這首歌曲的由來,張英更是念念不忘。那時片里有山地豐年祭和歌舞場面,於是將他們的歌錄下來,導演之一的張徹根據原來的旋律作了三首曲,由演員張茜西、李義珍主唱,女主角吳驚鴻的嗓子有點走音,沒有唱歌機會。試毛片后,她要求也要唱歌,製片叫張英想辦法加一個歌並補拍外景,就是後來的《高山青》。張徹面對風景哼了幾聲,說有了,叫場記根據旋律寫詞,寫了“高山青,碧水藍”,張英覺得“碧水藍”不太妥當,改寫為“澗水藍”。張英笑著說,沒想到三個臭皮匠湊成的《高山青》主題歌竟被誤為民謠,流行整個中國。

影評


這部影片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那是張徹導演青年時代首次執導,在台灣拍攝的一部電影,也是二戰後(1949年)揭開台灣電影序幕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這首膾炙人口的台灣歌曲曾一直被人們誤以為是高山族的民歌,其實,它是電影《阿里山風雲》的插曲,因為曲調悠揚意境優美而被廣為傳唱,時間一久倒讓人淡忘了它的出處。
歌曲的詞作者是張徹,就是那個日後成為新派武俠片大師的導演張徹。
誰會想到能作出如此清新唯美奔放歡快歌詞的人,竟是熱衷殺伐崇尚勇力傾心鐵血追逐陽剛到了及至的張大導啊!可事實的確如此,無須大驚小怪,就象歷史上的名將儒帥或一代宗師那樣,如曹孟德是文豪更為世之梟雄,賦滿江紅的岳飛更能披堅執銳上馬殺賊,哲人宮本武藏同時也是日本的一代劍聖,張徹胸中藏錦繡,妙手拍電影,雖不及先人文韜武略,卻是暴力美學的先鋒,有文人的才氣情懷,更有尚武者的膽識與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