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戈庄鎮

張戈庄鎮

山東省平度市張戈庄鎮(現歸屬白沙河街道)是國務院"兩部一辦"批准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初始發起申辦單位。該鎮位於青島市北80公里,平度市南12公里處。全鎮總面積101.8平方公里,以農業為主,畜牧加工為主,轄65個行政村,4.6萬人口,擁有耕地10.5萬畝。境內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花生、辣椒等,素有"青島市糧油第一鎮"之譽,是青島市對外開放的重點城鎮之一。

海峽兩岸張戈庄鎮良種畜禽合作示範區位於鎮駐地以南,三城公路兩側,是青島、平度兩級政府確定的重點示範區。示範區以青島統一飼料農牧有限公司為中心向四周輻射,規劃面積4.8平方公里,分為畜禽養殖區、農副產品加工區、大項目區和生活居住區,示範區南距濟青高速公路30公里,膠濟鐵路35公里,青島機場60公里,青島港口80公里;北距濰萊高速公路15公里,屬青島市一小時經濟圈。目前區內配套"五通一平",已有統一飼料、松德食品、康盛源農產等多家企業落戶。示範區主要依託鎮內豐富的農作物資源,引進優良種苗種畜種禽的種植養殖;農產品的儲藏保鮮及加工;高效農作物示範園建設等項目。來示範區投資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可享受平度市及張戈庄鎮特有的優惠政策。

歷史沿革


張戈庄鎮就其轄區內之屬村莊,歷史上溯至明朝初年,就其該鎮所轄地區始自黨組織建立。1941年春,黨組織開始建立,該鎮境內當時有東七區、西二區兩個區,屬平南縣。
東七區(1941年春~1943年2月)區委和區公所常駐崖頭(現屬南村鎮)等村。
西二區(1941年春~1943年2月)區委和區公所常駐麻蘭(現屬麻蘭鎮駐地)等村。
1943年3月,將東七區改為北六區。西二區改為南四區,仍屬平南縣。
北六區(1943年3月~1945年8月),區委常駐山張家、林家莊、瓦子丘、杜家一帶。
南四區(1943年3月~1945年8月),區委和區公所常駐西山前、東山前(現屬麻蘭鎮)等村。
1945年1月平東縣由平南縣置析后,北六區改稱平東縣杜家區,南四區改稱平東縣峰山區。
杜家區(1945年7月~1949年9月),區委常駐山張家、宅科、杜家一帶,區公所常駐山張家、林家莊、杜家一帶,共轄24個村莊。
峰山區(1945年9月~1949年9月),區委常駐山西、山前(現屬麻蘭鎮)、水泊、尚河頭、大玉灣等村。區公所常駐山西、山前、大埠(現屬麻蘭鎮)、水泊、尚河頭一帶,轄26個村莊。
1949年10月後,該鎮所轄地區仍然是杜家區和峰山區。
杜家區(1949年10月~1950年3月),區委常駐山張家、林家莊、杜家一帶,區公所常駐杜家、姜家一帶,共轄31個村莊。
峰山區(1949年10月~1950年3月),區委常駐山西、東山前、西山前(現屬麻蘭鎮)、水泊、大玉灣一帶。區公所常駐山西(現屬麻蘭鎮)、水泊、一帶,轄39個村莊。
1950年3月杜家區改稱平東縣十一區,峰山區改稱平東縣十二區。
十一區(1950年3月~1953年9月),區委常駐杜家、曲坊(現屬香店街道辦事處)兩村。區公所常駐姜家、杜家、曲坊(現屬香店街道辦事處)三個村,轄41個村莊。
張戈庄鎮
張戈庄鎮
十二區(1950年3月~1953年9月),區委常駐張戈庄,區公所常駐山西(現屬麻蘭鎮)水泊、尚河頭等 村,轄38個村。
1953年9月平東縣併入平度縣后共設二十個區,該鎮屬平度縣十六區。
十六區(1953年9月~1956年3月),區委和區公所皆駐張戈庄,轄42個村莊。
1956年3月,蓼蘭、平度兩縣合併為平度縣。原平度縣十二區(區委常駐曲坊村)與平度縣十六區(區委駐張戈庄)合併為白沙區。
平度縣白沙區(1956年3月~1958年2月),區委、區公所常駐張戈庄,轄76個村莊。
1958年撤區建鄉,白沙區改為張戈庄鄉(1958年2月~9月),轄73個生產大隊。
1958年9月張戈庄鄉改稱張戈庄人民公社。
1976年平度縣增設16處公社,西部的河南雷家等21個自然村劃歸何家店公社,南部的瓦子丘等14個自然村劃歸郭庄公社,北部的曲坊等7個自然村劃歸香店公社,東部的辛庄劃歸冷戈庄公社,麻蘭公社南部的后沙嶺等5個自然村劃歸張戈庄公社。
1984年5月,張戈庄人民公社改稱張戈庄鄉。
1985年11月,張戈庄鄉改稱張戈庄鎮。
1995年平度市對市區及鄉鎮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將原來的45處建制鄉鎮調整為4處街道辦事處和28處建制鎮,撤消何家店鄉,將原何家店東部的河南雷家等21個自然村劃歸張戈庄鎮。

行政規劃


下轄村

張戈庄東村、張戈庄南村、張戈庄西村、后李付庄村、中李付庄村、前李付庄村、東南李付庄村、前沙戈庄村、后沙戈庄村、小戈庄村、窪子村、南沙嶺村、后沙嶺村、東馬家村、西馬家村、東沙溝村、中沙溝村、西沙溝村、張家莊村、仲戈庄村、后滕家村、大水泊村、劉家水泊村、唐家水泊村、廟后水泊村、杜家水泊村、宋家水泊村、尚河頭村、崔家營村、河崖村、大丘村、小丘村、大玉灣村、蘭家疃村、矯家疃村、柳家村、姜家村、徐家村、東杜家村、夏張家村、山張家村、東梁家村、林家莊村、王戈庄村、高戈庄村、南塔丘村、北塔丘村、前郭家莊村、曲家營村、楊家營村、陳家營村、宋家營村、大閆家村、李家樓村、毛家莊村、吳家屯村、前家屯村、代戈庄村、代家辛庄村、河南雷家村、綦家營村、高家營村、獅子口村、位家村、坡子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5881
23282
22599
家庭戶戶數14240
家庭戶總人口(總)45190
家庭戶男22873
家庭戶女22317
0-14歲(總)9776
0-14歲男5319
0-14歲女4457
15-64歲(總)31253
15-64歲男15825
15-64歲女15428
65歲及以上(總)4852
65歲及以上男2138
65歲及以上女271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4681

農村建設


基礎設施

張戈庄鎮
張戈庄鎮
張戈庄鎮農村人口基數大、村之間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新農村建設存在新產業培植難、投入資金大、農民增收後勁不足等困難。如何才能為新農村建設盡一份力,平度市工商聯利用聯繫面廣、會員企業多和組 織系統完整的優勢,引導全市四十多個基層商會和行業協會所聯繫的一千多家民營企業、兩萬多個體工商戶,當好"民企幫村"的紅娘,採取了多項積極措施對新農村建設進行幫扶。幫項目。工商聯按商會牽線、自願結隊、互惠互利的原則,發揮企業在資金、技術、信息方面的優勢,就近、就地與幫扶村結成對子,幫村裡上一些投資小、效益好、見效快的項目,改變了農村經濟傳統的發展方式。青島宏華輪胎有限公司與白埠鎮小張家村合作投資興建的輪胎加工製造項目,項目順利開工后,年產輪胎50多萬套,全村200多戶農民家家均有人在公司上班,有的甚至是一家三口。企業發展了,農民也富裕了。
幫資金。企業通過投入資金幫村裡修橋、築路、建學校、興修水利、救助弱勢群體等,切實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受幫扶村基礎不牢、起點不高、後勁不足的制約瓶頸。青島康森陶瓷顏料有限公司和青島金翔礦業集團先後投資550多萬元,幫駐地四個村修建了農田水利工程,硬化、亮化和美化了道路,進一步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就有68家民營企業投資800多萬元為幫扶村莊修路、上自來水和開展捐資助學、救助貧困戶等公益活動。
幫技術。參與"民企幫村"的涉農企業,大多採取了"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協會+農戶"、"公司+農村合作組織+農戶"等多種模式,對農民進行種植、養殖、工藝品加工等實用技術的示範和操作方法的傳授,全面拓寬了農民增收路。青島新世界工藝品有限公司為全市十餘個鎮的20多個村培養了逾500名技術員,這些技術人員農忙搞生產,農閑時間指導群眾加工工藝品,僅此一項,農民們每人可年增收4000多元。
張戈庄鎮"民企幫村"活動自開展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平度市有270家民企與138個村莊結成幫扶對子,興辦各類企業和項目186個,投入了幫扶資金4700多萬元,安置了農村勞動力20000餘人。另有37名民營企業家回村擔任村幹部,把辦企業的成功理念帶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來。

配套設施

配套設施完善。區內建有35千伏變電站和完善的供電網路能夠滿足用戶的需要;園區內地下水資源豐富,鎮政府新建的日供水6000立方米的自來水站,其給水管道已敷設到園區,污水排放設施齊全;通訊設施已延至園區各點,設有寬頻網介面。經過幾年的發展,園內發展成為以青島統一飼料農牧有限公司為中心向四周輻射,規劃面積4.8平方公里,分為畜禽養殖區、農副產品加工區、大項目區和生活居住區的綜合園區。已有統一飼料、松德食品、康盛源農產等多家企業落戶。

自然環境


環境概況

張戈庄鎮張戈庄鎮農機總動力68088.79千瓦,其中:農用拖拉機1569台,20720.44千瓦,大型拖拉機107台,4 872.32千瓦,中型拖拉機119台,1933.2千瓦,小型拖拉機1343台,13914.92千瓦,三輪車1485台,13112.55千瓦,聯合收割機28台,1235.64千瓦,農機原值2980.2萬元,農機械配套比1:2.1。

自然條件

張戈庄鎮部分為低山丘嶺,南、北、西三面皆為平原。土壤以潮土土類為主,土層深厚,表層質地砂性較大,有機質含量較高。
境內有白沙河、落葯河、小清河、清水河縱橫流經。白沙河由東往西流入北膠萊河,落葯河由北往南流入大沽河,小清河、清水河由北往南流入南膠萊河。

特色產品


張戈庄鎮特色產品:花生

企業投資


投資區域位於平度城南12公里處,屬青島市一小時經濟圈。交通便利。園區南距濟青高速公路30公里,膠濟鐵路35公里,青島機場60公里,青島港80公里;北距濰萊高速公路15公里;東距同三高速公路8公里,青銀高速公路穿過園區,交通方便、四通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