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夢半醒的人生

半夢半醒的人生

《半夢半醒的人生》是由理查德·林克萊特執導,威利·維吉斯、朱莉·德爾佩主演的動畫片,於 2001年10月19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主人公從一個地方遊盪到另一個地方,不斷遇到稀奇古怪的人。

該片在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魔幻時刻獎-特別提及”、“電影未來獎-最佳電影”及“金獅獎”等獎項。

劇情簡介


半夢半醒的人生 的劇照
半夢半醒的人生 的劇照
一名大學生(威利·維吉斯飾)來到了一個超現實的幻境中。他身處的這座城市好象是奧斯汀,但日常生活的規律和秩序似乎完全被打破了。他從 一個地方遊盪到另一個地方,不斷遇到稀奇古怪的人。最有意思的是他遇見的這些人都在談論一些宏大高深的話題:從量子論到語言的起源,從存在主義到人的轉世再生,從自由意志的荒謬到電影作為一種敘事工具,他陷入一場接著一場的對話中。他極力想知道自己究竟處在夢境中,還是處於清醒中。但最終他只是發現自己不斷蘇醒,又不斷重新墜入夢境中。他無法擺脫這接二連三地湧現的夢,開始逐漸理解夢的含義,並試著控制夢和周圍的環境,分辨蘇醒的人生與夢中人生的區別。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oung Boy Playing Paper GameTrevor Jack Brooks特里沃,傑克布魯克斯
Young Girl Playing Paper Game羅蕾萊·林克萊特羅蕾萊林克萊特
Main CharacterWiley Wiggins威利威金斯
Glover Gill .....Accordion Player----格洛弗鰓
Caveh Zahedi----凱維赫·扎赫迪
Man Talking to Caveh----大衛·朱厄爾
One of Four Men----亞當·戈德堡
One of Four Men----尼基·凱特
Violin Player----Steven Chester Prince
One of Four Men----Ken Webster

職員表

製作人卡羅琳·卡普蘭、Tommy Pallotta、Jonathan Sehring、John Sloss、Jonah Smith、安妮·沃克-麥克貝、Palmer West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
編劇理查德·林克萊特
攝影理查德·林克萊特、Tommy Pallotta
配樂Glover Gill
剪輯Sandra Adair、Sandra Adair
藝術指導Bob Sabiston

音樂原聲


專輯信息
藝人: Glover Gill
唱片公司: TVT Soundtrax
發行時間: 2001年10月23日
專輯類別:原聲帶、影視音樂
曲目
1.Ballade 4 part 1
2.Mi Otra Mitad de Naranja
3.Pelo Negro
4.La Cosa Pequena
5.Lastima Grande
6.Nocturne in E-flat Opus 9 #2
7.Ballade 3
8.El Cholulo
9.Nocturna
10.Super Sport
11.Ballade 4 part 2
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時間獎項具體獎項獲得者提名/獲獎
2001年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魔幻時刻獎-特別提及理查德·林克萊特《半夢半醒的人生》獲獎
電影未來獎-最佳電影
金獅獎提名 
2002年美國電影學會獎年度特效藝術家Bob Sabiston
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長片Tommy Pallotta Anne Walker-McBay

幕後製作


title
title
林克萊特素來善於為影片組織獨特的演員陣容,這次也不例外。不少演員均來自於過去作品。主演威利·維吉斯幾近於無名,只在林克萊特的《年少輕狂》中演出過配角。伊桑·霍克和朱麗·黛爾比是《日出之前》的主演,他們自然而又默契的表現曾得到不少好評,此次他們將再度扮演那部影片的角色。這也是伊桑·霍克與林克萊特的第三次合作。而法國女演員朱麗·黛爾比更為人熟知的作品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白色》。參加演出的更多是非職業演員,包括幕後製作人員甚至他們的親友。連林克萊特的女兒也出現在影片開頭。
半夢半醒的人生 截圖
半夢半醒的人生 截圖
這無疑是一部將在好萊塢電影史上佔有重要位置的作品。它的製作方式十分特別。
前期工作是理查德·林克萊特用數碼攝影機拍攝完成。他將攝製組精簡至最少,僅由四個人組成,近似於一個紀錄片製作組。林克萊特認為這種方式給了他以相當的自由度和靈活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們只用了25天就完成了拍攝,其中最多的一天拍了22頁劇本,而在一般情況下,一天往往只能拍2-3頁。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剪輯工作不是在全部拍攝結束后才進行,而是邊拍邊剪。對於這種新的嘗試,林克萊特感到很得心應手。
影片的後期加工可就複雜得多。林克萊特將真人演員的影像交給動畫製作專家鮑伯·塞比斯頓處理。他的作品已經被列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永久收藏。他組織了30多位藝術家使用他的軟體對真人影像進行繪彩,這種技術曾應用於MTV拍攝,但還是首次用來製作電影故事長片。每位藝術家根據興趣愛好挑選製作影片的一個角色,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風格和想象力來創造。這種方式使影片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不過也相當耗時,影片的每一分鐘大概需要25小時加工。全片動畫費時9個月才完成。
理查德·林克萊特稱拍這部影片實際等於拍了兩部,真人部分和動畫部分的製作相互獨立,共同努力使影片取得了和諧統一的效果。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Independent Film Channel (美國)4. Detour Filmproduction (美國)
2. Line Research (美國)5. Flat Black Films (美國)
3. Thousand Words6. 福斯探照燈公司(美國)
上映日期
國家日期國家日期
美國2001年1月23日加拿大2001年9月11日
義大利2001年9月1日比利時2001年10月9日

影片評價


該片的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是如此完美,乃至於讓人難以想象其他人還能夠用好這種方式。林克萊特式的自然隨意風格和生動機智的劇本,以及具有詩意和印象主義特色的視覺效果結合在一起。
影片是對存在主義哲學的再闡釋,告戒觀眾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但那些艱深的哲學問題和導演的說教多少讓人覺得有些厭煩。完全依靠對話而展開影片的形式令人聯想到路易·馬勒的《與安德列共進晚餐》,但它色彩鮮艷飽和的畫面卻在耳朵被大段對話弄得疲倦不堪的同時,使人的眼睛得到很高的享受。正是它的畫面效果彌補了所有的不足。
該片無疑將是美國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部動畫片,表明了動畫片應該發展的方向——探索現實的邊界。它的出現說明了動畫事實上是一種工具,而不僅僅是一種電影類型。由於創作影片的動畫藝術家得到充分的空間進行發揮,使影片不斷給人以驚喜,每一分鐘都是值得期待和出人意料的。(網易新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