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疆學校

國立海疆學校

1944年,為做好戰後光復台灣所需人才的儲備工作,國民政府教育部在福建仙游創辦了國立海疆學校。在該校開辦的五年時間內,不僅校址三度變更,而且辦學宗旨也曾兩度更易。儘管辦學時間不長,但國立海疆學校為戰後初期台灣行政與文教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數量的人才,同時也為戰後東南亞一帶僑務事業的恢復與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學校是現今福建師範大學前身之一。

概述


抗戰勝利前夕,國民政府決定在與台灣島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創辦一所高等院校,為即將回到祖國懷抱的台灣培養教師和行政人員。

歷史沿革


1944年5月,國民政府開始在福建籌建大專學制的國立海疆學校,先設師範和行政兩科。8月,選擇仙游縣私立金石中學舊址作為臨時校舍。1945年1月,開始招生。生源主要來自福建仙游、永春晉江、漳州及廣東揭陽等地。2月,海疆學校正式開學。
國立海疆學校學報
國立海疆學校學報
1945年7月,學校奉准遷址南安縣九都鎮。南安九都時期的海疆學校,師資陣容較大,聘任了有許多知名教 授。教師中有不少來自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生院,如聘請嚴永晃、宋晞、文煥然、黃壽祺、黃玉樹、李碩卿、陳祥耀、張捷春等教授來校任教。海疆學校前後創辦6年,培養的學生800多人,校友遍布全球各地,有的已經成為知名學者,有重大發明創造,有的是各級領導幹部,都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貢獻,如原國立華僑大學校長陳覺萬老師、原台灣省議會秘書長林遒穆先生等。
1946年6月,國立海疆學校又遷往晉江。
1947年1月,首屆二年制學生畢業,畢業生大多服務於台灣等地。
海疆學校自創辦之初,就以“造就專門人才、輔助海疆建設、發展海外事業”為立校之宗旨。前後實際辦學僅僅6年,在全體教職工、校友及海內外各界人士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載入了福建高等教育的史冊。
1949年10月福建省先後接管了國立廈門大學、國立海疆學校、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福建省立農學院、福建省立醫學院、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等6所高等院校。1950年,停辦海疆學校和國立音專學校,將福建省師範專科學校改為福建省立師範學院。海疆學校部分教師和學生併入廈門大學、福建省立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高等院校。

歷任校長


第一任(1944年10月~1945年1月):張兆煥 教育部蒙藏司科長
第二任(1945年1月~1947年6月):梁披雲 著名詩人、書法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第三任(1947年6月~1949年7月):蟻碩 福建省黨部執行委員會組訓處長
第四任(1949年7月~1949年10月):彭傳珍 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校長
第五任(1949年10月~1950年1月):泉州軍事管制委員會
第六任(1950年1月~1950年5月):泉州軍事管制委員會任命楊樹稼作為軍事代表,包樹棠教授為校務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