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9戰鬥機

蘇聯研製的單座活塞式殲擊機

拉-9戰鬥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蘇聯拉沃契金設計局於1944年年中開始的在拉-7戰鬥機基礎上新研製的最後一代單座活塞式殲擊機。原型機組裝工作被安排在高爾基(現改名為下諾夫格羅德市)的第21工廠進行,沒有安裝任何武裝的拉-9的原型機(設計局內代號為拉-130)於1946年6月16日首飛,1946年11月投入批量生產,1947年開始裝備部隊。

拉-9基本保持了拉-7的氣動布局和外形特點,主要改進是採用全金屬結構、層流翼型,武器裝備為機頭安裝的4門23毫米НР-23機炮;部分早期型號沒有使用НР-23機炮,而用ШВАК型20毫米機炮代替。拉-9屬20世紀40年代末期性能較先進的活塞式殲擊機,

拉-9戰鬥機,是中國從蘇聯進口的首批飛機中的活塞式殲擊機。曾用代號“5號機”。

飛機簡介


拉-9戰鬥機,是中國從蘇聯進口的首批飛機中的活塞式殲擊機。曾用代號“5號機”。
二戰結束前蘇聯空軍裝備的拉-7戰鬥機已經達到活塞式飛機的顛峰水平,但蘇聯拉沃契金設計局認為該機還有潛力可挖,於是繼續對拉-7進行改進,當時推出了裝備3門20毫米航炮(Б-20型)的拉-7後期型,但是部隊試用之後認為該機的火力不夠,對於這些要求,拉沃契金設計局認為只是增加飛機火力並不能全面提升性能,需要從改進結構入手。於是該局於1944年年中開始了最後一代單座活塞式殲擊機拉-9的研製工作。原型機組裝工作被安排在高爾基(現改名為下諾夫格羅德市)的第21工廠進行,沒有安裝任何武裝的拉-9的原型機(設計局內代號為拉-130)於1946年6月16日首飛,1946年11月投入批生產,1947年開始裝備部隊。
拉-9基本保持了拉-7的氣動布局和外形特點,主要改進是採用全金屬結構、層流翼型,武器裝備為機頭安裝的4門23毫米НР-23機炮,但是很多時候左側機炮會被拆除,不過機炮整流罩依舊保留;部分早期型號沒有使用НР-23機炮,而用ШВАК型20毫米機炮代替。拉-9屬20世紀40年代末期性能較先進的活塞式殲擊機,但由於當時噴氣殲擊機已開始裝備部隊,所以拉-9僅生產了1559架,於1953年停產。
1950年1月,中國從蘇聯進口La-9戰鬥機129架,首先用於戰鬥機航校的飛行訓練。1950年7月19日,蘇聯政府同意將La-9飛機及其發動機的製造權轉讓給中國。1950年8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了13架La-9戰鬥機,用於擔負北京的防空作戰任務。1950年10月1日,9架La-9飛機首次參加了國慶閱兵,1959年最後5架退役。

性能參數


拉-9戰鬥機參考數據:
[機種]單座戰鬥機
[動力來源]一具1,850-hpPEASh-82FN發動機
[性能]最大時速690km/hr初始爬升率1,020m/min最大操作高度11,300m航程1,735km
[重量]空重2,660kg最大起飛重3,676kg
[尺寸]翼展9.80m長度8.62m高度2.54m翼面積17.72平方米
[機載武器]4/23-mmNS-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