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楓亭中學
公辦中學
仙游縣楓亭中學地處仙游的南大門,位於北宋名臣蔡襄的故里——學士里;學校創建於1925年,辦學歷史悠久,1998年3月被評為省三級達標校;2005年10月舉辦了80周年校慶,國務委員陳至立致賀信。2005年7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花園式單位”。2004年、2007年該校連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九屆、第十屆“市文明學校”稱號。2006年該校被市教育局評為網路文明教育先進單位。2004—2006連續三年該校被評為仙游縣學校管理先進單位。2006年高考成績令人矚目,上本科線180人,居全縣三級達標校第一名。2008年高考又取得可喜的成績,上本科線的人數躍居全縣公辦學校第四名、居全縣三級達標校第一名。
該校佔地110多畝,校園綠地面積17600㎡,校舍面積為29592.4㎡。校園主體依倚山勢,布局合理,環境幽雅,各種現代教學設施配備齊全。現有學生公寓樓兩幢,建築面積為5591㎡。實驗樓一幢,面積為4235.26㎡,設置有理、化、生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室。春霖圖書館一幢,面積為1934.6㎡,設置有藏書室、師生閱覽室、外借室、電子備課室等,藏書近十萬冊。建立校園寬頻網,配設有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教室。
近幾年來,該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有教學班42個,其中初中16個,高中26個,共2279名學生。現有教職工164人,專任教師153人,工勤人員11人。學校擁有一支以中高級教師為骨幹的,經過中高考檢驗和素質教育測評的優秀的師資隊伍,其中本科畢業學歷的有130人,中學高級教師職稱47人,中級教師職稱52人,市、縣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共25人。
仙游縣楓亭中學
該校為全日制中學,初中學制三年,高中學制三年。
2006年秋季學校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成立了新課程實驗領導小組,下設學科委員會、選課指導委員會、學分認定指導委員會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委員會等工作機構,制訂了高中各學科新課程教學實施等系列方案。同時,還建立了高中學生學習評價及學分認定登記表。學校購入一套高一新課程含綜合素質評定和學分認定於一體評價軟體,是全縣公立學校最早為學生引入電子檔案的學校,這不但充實了學校的各種教學設施,也為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必要的教學保障。
該校克服了師資、經費和課程資源等方面的困難,組織部分骨幹教師編髮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課程《楓亭鄉土與人文》。
該校堅持質量立校,狠抓教學管理。近年來學校始終圍繞教育教學這一中心開展工作,強化質量意識,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該校嚴格執行教學法規,開齊課程,上足課時,嚴格執行“三表”,繼續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與管理,確保高質量完成各科教育教學任務。同時,狠抓常規管理,提高教學效益。有計劃地舉行以備課、上課、聽課、說課、評課為主要形式的課改研討活動,學會反思,總結經驗與教訓,揚長避短,優化教學。立足課堂教學實踐,把課改的精神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幾年來,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井然,形成了團結進取、奮發向上的良好風貌。近三年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的各科及格率均達到85%以上。
該校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宗旨,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成立以林文坤校長為組長、班子成員為主體的新課改實驗領導小組,制定了《楓亭中學新課程改革實驗實施方案》,作為課改實驗工作的指導。該校教研室還編輯了《教研簡訊》和《楓亭中學新課改簡報》,大力宣傳新課改的精神,讓教師及時了解新課改的動態。
——堅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加強教研,深化科研。建立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活動的制度;紮實開展每周一次新課程研討活動制度,確保研討活動有內容、有質量、有效果;開展形式新穎、紮實有效的各種專題性的研究活動。
——重視課改實驗的總結及信息的交流、搜集和傳達。參與課改的老師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教學案例、實驗心得體會,在各級刊物及課改會議上交流。
——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制定了《楓亭中學校本培訓制度》、《楓亭中學校本培訓方案》和《楓亭中學新課程教師培訓計劃》,適時提出該校階段課改工作中的整合點,有效促進教師駕馭新課程實施的能力。每學年各學科都能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教研教改課題研究。該校現有省級教研課題一個,市級、縣級教研課題若干個,校級教研課題十幾個。近幾年,該校教師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CN級刊物發表課改論文達幾十篇。
該校始終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德育網路,為師生創設社會化大環境,讓校內外文化相互滲透、融合,讓社會、讓所有的家庭都來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校內建立了規範的檢查評比制度,對學生違紀現象進行及時糾正,強化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有針對性地強化薄弱方面的工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寓思想教育於活動之中。邀請關工委有關領導到校為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人生觀教育;發動全體學生參加市教育局主辦的《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網上知識競賽。政教處、團委會認真組織和開展學生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組織各種體育和藝術比賽及其他技能比賽,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由於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幾年來,湧現出了仙游縣首屆“傑出人民教師”陳愛萍老師、縣學科帶頭人蘇寧華老師、骨幹教師史雪梅、劉麗情等一批模範教師和幾十名名省、市、縣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以及縣首屆十佳中學生潘特曼,在社會上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
該校為市體育傳統校,認真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開足體育課時,安排充分的課外活動時間,重視提高師生的體鍛意識,平時抓好對體育弱項的訓練和運動隊的培養,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體育活動,每學年的在校生體育合格率均在93%以上;認真執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制定和落實各項衛生制度,加強衛生管理,做好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定期進行衛生宣傳、檢查和預防常見病、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等,促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學校每年舉辦的田徑運動會、校園文化藝術節、“五四”校園歌手卡拉OK比賽、元旦文藝晚會、書畫美術展覽和愛國主義讀書競賽活動等使校園常年春意盎然,洋溢著濃厚的藝術氛圍,極大地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學校還組建各類興趣小組,培養了學生健康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激發了競爭意識,提高整體素質。學生參加省、市、縣級藝術比賽均獲得優異成績。
楓亭中學創建於一九二五年,前身是“私立楓江公學”、“私立楓江職業學校”、“私立楓江財經學校”、“楓江中學”、“仙游縣第六中學”。一九二五年創建時,僅設兩個初中班、二十多名學生、五名教職工、兩間簡陋的平房(教室)。該校由職業學校改辦普通中學之後,迅速發展成為一所辦學成效顯著的完全中學。尤其是八十年代起,採取“完中帶附中”的新舉措,狠抓初中基礎教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引起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兄弟學校的關注,被譽為“農村中學辦學的模式”;其經驗在全省中學推廣,並為全縣“完中帶初中”教研網路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依據。連年高考、中考取得雙豐收,湧現出一批學習尖子。1989年有4位學生分別獲得全縣中考成績第一名和高考文科、理科總分第一名以及英語單科成績第一名;1990年又有一人獲全縣高考文科成績第一名。1985年胡平省長在市、縣黨政領導陪同下視察該校,親切接見當年華東六省一市中學生作文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周蓉及其指導教師黃林坤、校長曾昭鑒。
1992年該校根據新時期形勢的要求,提出“勤奮、認真、善教、愛生”的校訓,狠抓教學質量,中、高考成績保持良好、穩定勢頭,每年都為大專以上院校輸送近二百名合格人才。
1994年,學校爭取到我縣愛國華僑李文濤先生的伍萬美元捐贈,又取得海外、台灣及國內歷屆校友的支持,建設一幢“U”型、五層共三千一百七十五平方米的綜合性大樓——佰特利科學樓,極大地改善了學校辦公條件;1997年,在愛國台胞、校友楊春霖捐贈伍萬美元的基礎上(楊先生曾於1989年在母校設立“楊春霖獎學金”,以此獎勵並激發優秀學子),建成一幢“L”型六層共四千二百三十五平方米的實驗大樓,該樓設置理化生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並配置體、音、美設備,現代教學手段漸趨形成。同年4月,順利地通過省三級達標學校驗收。1998年,學校又取得楊春霖先生三十萬人民幣的支持,完成一座三層近二千平方米面積的圖書館——楊春霖圖書館。該館現藏書近十萬冊,豐富了師生們的課餘生活。
隨著教學條件的變化,教工住宿條件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1993年,學校建成一幢共二十套教工宿舍樓;1994--1999年間,學校採取集資方式,建設四幢共四十四套教工宿舍樓,至目前全校共有一百零一套教工宿舍,成為全縣教職工住宿條件最好的學校。
1999年該校以三級達標為起點,堅持“樹人為本、質量為根、科研為要、特色為興、管理為上、師德為先”的辦學理念,提倡“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嚴謹求學、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爭創一流”的“楓中人精神”。同時,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從培養多層次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接班人出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001年,為緩和教室緊張狀況,該校建成一幢現代樣式的教學大樓——俱進樓,成為楓亭中學標誌性建築;2003年,建成一座容納七百二十人、總建築面積達四千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樓;同時,建設一個頗具規模的花園式廣場;為適應現代教學需要,在實驗樓建立一間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在俱進樓建成一間容納百人的電腦室,完善了“俱進樓”、“懷志樓”這兩座教學樓的高考英語聽力語音系統;5月,十千兆寬頻網接入該校,全縣首家實現“校校通”。
2004年8月,新一屆領導班子經過反覆的調查、了解、走訪、座談、論證,提出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和“內求團結、外謀發展,內鑄素質、外塑形象”的辦學原則,堅持走“科研興校、特色立校、品牌樹校”的發展路子,注重塑造人文教育模式,堅持對學生的人文關愛、人文熏陶和人文管理。新一屆領導班子要求每位行政領導“管好一個部門、下好一個年段、蹲好一個教研組、教好一門課程”並樹立“五個一”形象:樹立一個潛心事業形象,樹立一個清正廉潔形象,樹立公正開明形象,樹立求真務實形象,樹立誠實可信形象。良好的領導作風帶動了校風、學風的好轉,確保了學校的持續發展。
2005年3月4日,在縣、鎮兩級黨委和政府支持下,在蘭友、學士居委會及社會各屆人士的鼎立協助下,新一屆領導班子以頑強的毅力、忘我的工作精神,成功地完成校路(角頭彎路段)拓寬改造工程,並取得高考考點的設置,實現了預期奮鬥目標之一。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180人,名列全縣三級達標校第一。2008年高考又取得可喜的成績,上本科線的人數躍居全縣公辦學校第四名、居全縣三級達標校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