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岩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岩是漢語漢字,拼音是yán。意思是高峻的山崖,構成地殼的石頭。出自宋·陸遊《過小孤山大孤山》。

造字法


會意:從山、從石

英語翻譯


cliff; rocks; mountain

字源演變


岩
岩,形聲字。從山,嚴聲。漢代隸書中,“巖”字的形旁“山”或移於左側(圖2),並且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異體“岩”(會意字)。這三種異體的並存一直持續到楷書階段。《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淘汰了“巖”“巗”兩個異體,而“岩”字則以筆畫少的優勢被作為正體保留下來。
岩的本義為山高。《詩·魯頌·閟宮》:“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孔穎達疏:“故言泰山之高岩岩然,魯之邦境所至也。”無極山碑:“岩岩無極,厥體魏魏。”引申為險要。《左傳·隱公元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杜預註:“虢叔,東虢君也。恃制岩險而不修德,鄭滅之。”

基本釋義


● ● 高峻的山崖:~壁。~壑。
● ● 構成地殼的石頭:~石。~洞。~漿。~層。熔~。 
● ● 險要,險峻:~險。~邑。 
● ● 山洞:中空成~。~居穴處。

詳細釋義


巖、喦、巗 yán
〈名〉
● ● (形聲。從山,嚴聲。「岩」為會意字。從山,從石。本義:高峻的山崖)
● ● 同本義 [cliff]
嵌岩竇穴。——宋·陸遊《過小孤山大孤山》
高岩峭壁。——宋·沈括《夢溪筆談》
植土龕岩。
● ● 又如:岩電(山崖間的閃電);岩阿(山崖旁邊凹下的地方);岩徼(山崖邊遠的地方);岩下(山崖之下);岩飾(岩壁上的雕飾)
● ● 山峰 [peak]
阻窮西征,岩何越焉。——《楚辭》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 ● 高山 [mountain]
千岩盛阻積,萬壑勢回縈。——鮑照《登廬山詩》
● ● 又如:岩岫(山崖峰巒);岩隈(深山曲折處)
● ● 石穴,石窟 [grotto]。如:岩棲(居住在岩穴中。指隱居);岩穴隱相(隱居在深山野林里的高人);岩房(石房);岩窟(山洞)
● ● 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tall rock]
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岩。——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詞性變化
岩 yán
〈形〉
● ● 高險 [high and dangerous]
保其岩阻。——《三國志•諸葛亮傳》
● ● 又如:岩邑(險要的城邑);岩牆(高而危險的牆)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岸也。從山嚴聲。五緘切
說文解字注
厓也。各本作岸也。今依太平御覽所引正。厂部曰。厓者、山邊也。厓亦謂之巖。故廠下雲。山石之厓巖。人可居也。戰國䇿。巖下有貫珠者。漢書。游於巖廊之上。皆謂殿下小屋。如厓巖之下可居也。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其上曰巖廊。其下曰巖下。從山。山部之巖、主謂山厓。石部之礹、主謂積石。?聲。五緘切。八部。按此篆之上舊有峯篆。乃大徐所增。古只用夆。夆、啎也。

康熙字典

● 岩
《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
● 巖
《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音嵒。《說文》:岸也。從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餚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
又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
又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游於巖廊之上。
又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閑。
又《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嚴。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又《正字通》:本作嚴。亦作巖。通作礹嵒碞。
按:巖與嵒同。《說文》:嵒,五咸切,山巖也。巖,五緘切,岸也。同字分訓巖,專訓岸,?非。嚴巖礹?從?作。
考證:《公羊傳·僖三十二年》餚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處。
謹照原文三十二年改三十三年。處改也。
● 嵒
廣韻》五咸切。《集韻》《正韻》魚咸切。《韻會》疑咸切。?音碞。《說文》:山巖也。徐鉉曰:從品,象巖厓連屬形。嵆康《琴賦》:盤紆隱深,崔嵬岑嵒。郭璞《江賦》:碕嶺為之嵒崿。
又邑名。《春秋·哀十三年》:鄭罕達帥師取宋師於嵒。
又通作巖。《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晉書·顧愷之傅》:千巖競秀。註:與嵒同,俗又作岩。
又《集韻》逆及切。音岌。地名。《正字通》:喦與嵒別。別詳口部喦字注。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岩石、岩洞、熔岩、岩羊、岩鹽、岩漿、岩心、岩路、岩野、岩幽

相關成語

搜岩采干、重岩疊障、岩穴之士、岩居穴處、千岩競秀

字形書法


岩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次濁五銜切ŋam
集韻次濁魚音切ŋiem
𧟹次濁吾含切ŋɒm
次濁魚杴切ŋiɐm
全濁魚銜切ŋɪam
韻略魚衘切
增韻魚杴切
魚銜切
中原陽平監咸全清iam
中州平聲監咸移監切
洪武次濁魚咸切ŋiam
次濁移廉切oiem
上中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ŋam
先秦王力系統ŋeam
先秦董同龢系統ŋam
先秦周法高系統ŋram
先秦李方桂系統ngram
兩漢西漢
兩漢東漢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rɑm
南北朝北魏後期北齊am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am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ŋam
隋唐擬音/王力系統ŋam
隋唐擬音/董同龢系統ŋam
隋唐擬音/周法高系統ŋam
隋唐擬音/李方桂系統ngam
隋唐擬音/陳新雄系統ŋ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