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做頭的結果 展開
- 2005年江澄執導電影
- 漢語辭彙
做頭
2005年江澄執導電影
《做頭》是由江澄執導,關之琳、霍建華、吳鎮宇主演的劇情片,改編自作家唐穎的系列小說《紅顏》。
影片講述了將做頭當作精神寄託的上海女人愛妮在做頭的過程中,與理髮師阿華之間產生微妙感情的故事。該片於2005年3月7日在中國上映。
電影《做頭》劇照
電影《做頭》劇照(2)
心懷內疚的阿華答應在理髮店倒閉關門的當晚,最後再給愛妮洗一次頭。在這個傷感的夜裡,兩人敞開心扉,愛妮對阿華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來這個表面上受到女人寵愛的年輕理髮師,內心卻有著許多無法言說的苦楚。她終於明白了:物質生活的榮華富貴猶如過眼煙雲,只有心與心的貼近與融合,才是真正難能可貴的人生境界。
出品人 | 任仲倫、吳文峰、竇守芳 |
製作人 | 關錦鵬 |
監製 | 許朋樂、林炳坤、汪天雲 |
原著 | 唐穎 |
導演 | 江澄 |
副導演(助理) | 邢英姿 |
編劇 | 張獻、江澄 |
攝影 | 陸宇清 |
剪輯 | 朱佩佩 |
藝術指導 | 關錦鵬 |
美術設計 | 古文載 |
造型設計 | 張叔平 |
燈光 | 王德昌 |
錄音 | 詹新 |
劇務 | 王亞平 |
場記 | 朱貝貝 |
布景師 | 陸立明、秦詠 |
角色介紹
愛妮
演員關之琳
長相精緻漂亮的愛妮年輕時沒有嫁好,如今整日面對家庭瑣碎、無趣丈夫和驕蠻女兒。惟有在理髮店裡,阿華幫她做頭時,她才能找到年輕時風華絕代的感覺。但這很快也發生了改變,理髮店面臨倒閉,愛妮在年輕的時髦女郎中間顯得更加潦倒。絕望中的愛妮終於鼓足勇氣決定投向阿華的懷抱,卻沒想到阿華也在有了新的選擇。
阿華
演員霍建華
國營明星理髮店的理髮師,是一位很受女人歡迎的帥哥,總是能吸引來各式各樣女人,愛妮就是其中之一。在一次次做頭髮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產生了一種曖昧關係。不過在面臨理髮店即將倒閉的窘況下,阿華被“時尚酷女”安維雅所吸引,暗中接受了她的邀請去經營一家最新潮的美髮沙龍。
愛妮丈夫
演員吳鎮宇
愛妮的丈夫,是個每月工資僅有一千二的窮記者。有些木訥、缺乏情趣。他一直努力撰稿賺錢養活家人卻還被整日賦閑在家的老婆埋怨不懂生活,最終以離婚收場。
露露
演員楊潞
愛妮的舊相識,剛從美國回來,為人粗俗、矯情造作,一心要取代愛妮在大家心目中公主的地位。她領著一幫時髦女郎圍繞在阿華的周圍,生生地打破了愛妮和阿華之間的寧靜。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換掉了理髮店櫥窗中愛妮的照片。但這並沒有挽回理髮店倒閉的命運。
• 該片劇本是由編劇張獻根據其妻子唐穎的小說改編的。在改編過程中,夫妻倆經常為了一個情節的改動而爭吵不休,以至於製片人賀子壯常常要跑去拉架,並給唐穎下達了“不許干涉改編”的命令。在劇本定稿階段,唐穎去了美國,但還經常打電話回來詢問是否篡改了她的原意,令張獻不勝其煩。
• 導演江澄曾打算找李嘉欣主演愛妮這個角色,但交流后,發現並不適合。
• 拍攝關之琳和霍建華的激情戲時,關之琳喝酒壯膽才能進行拍攝,拍攝時候總共NG19次之後,才最終拍攝完成,導致霍建華差點虛脫。
海報
片名爭議
從小說《紅顏》到電影《做頭》,關於片名的爭議一直沒有休止過。2003年10月改編舞台劇時,劇名即改成《做頭》,當時就引發不同意見,包括原著作者唐穎在內的一些人認為這個名字太直接,粗鄙,沒有回味,但也有人覺得《做頭》較《紅顏》更加貼切主題,更加具有文化意味和地域特色。劇本後來翻譯成英文時,片名為《Hands in the Hair》(意為“頭髮里的手”),既與影片內容相符,又顯得富有詩意。
劇照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中國 | 2005年3月7日 |
日本 | 2006年9月30日 |
中國電影《做頭》精彩劇照集錦
在《做頭》中,自始至終都可以看到一絲《花樣年華》的影子,那種若有若無的文藝氣質,與王家衛似乎有著某種默契。只是,在故事上,江澄比王家衛更加的通俗一些,而音樂與畫面的恰倒好處的配合,似乎也可以感覺出他對影片節奏的把控能力。至於演員,關之琳對角色的拿捏不算完美,表演痕迹還是很重,蹩腳的上海話也是致命的硬傷之一。而霍建華更多的是一種本色的出演,細節表現的比較自然到位。吳鎮宇雖然是友情出演,但是依然出彩,一句“我不抱怨,不代表我心中沒有怨”,實在讓人拍案叫絕。(網易娛樂評)